本文為「國史講官」獨家稿件,歡迎廣大讀者分享至朋友圈。

導讀:《阿房宮賦》是唐代大文學家杜牧的一篇賦體散文,因為被選入中學課本而家喻戶曉。在文章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楚人一炬,可憐焦土!」說的就是規模宏大的阿房宮,最後被楚人項羽一把火燒了個精光。

阿房宮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修建的宮殿,號稱「天下第一宮」,可惜在秦末天下大亂之際被毀。古代很多史書中都記載,燒毀阿房宮的罪魁禍首就是西楚霸王項羽。其中最早的記載同樣出自司馬遷的《史記》。

《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劉邦在與項羽打仗對陣的過程中,為了製造聲勢,曾列舉了項羽的十項大罪,其中第四項是「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物。」

對於項羽盜挖秦始皇陵墓、燒毀咸陽宮殿之事,由於出自太史公司馬遷的筆下,所以數千年來人們都深信不疑,並且很多史料中都有引用。《綱鑒易知錄》云:「羽引兵西,屠咸陽,燒宮室」;《中國古代史》一書中也說項羽「挖了秦始皇的墳,放火焚燒咸陽」。

項羽焚燒阿房宮似乎已經成了歷史定論,但是考古學家通過對秦朝咸陽城市遺址的考古發掘,卻有了新的發現,讓人喜出望外。

2002年,為了弄清歷史上阿房宮的具體規模,以及如何被毀等多個問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牽頭,聯合西安考古研究所成立了阿房宮考古隊,專門負責對阿房宮遺址的全面勘探與部分發掘工作。

為了搞清楚阿房宮的範圍,考古隊歷時五年時間,在阿房宮遺址以東至皂河、西至灃河、北至渭河和南至漢代昆明池北岸之間一百三十五平方公里範圍內展開了大規模的考古勘探、調查與部分試掘工作,最終確定阿房宮的具體位置和規模。

阿房宮整個遺址東西長一千兩百七十米、南北寬四百二十六米,遺址殘存最明顯的就是前殿,這也與史記中的記載相符合。在高二十米的大殿地基上,考古人員沒有發現任何建築遺迹,也沒有火燒的痕迹。

秦阿房宮遺址考古工作完成之後,考古隊隊長李毓芳介紹說,阿房宮的考古結果說明,秦始皇在統一天下之後,確實下令修建了龐大的宮殿,但是工程剛剛開始後不久,秦始皇就病死在出巡的路上,而全國也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沒有辦法秦朝統治者只能停止了宮殿的修建。

所以秦阿房宮並未建成,未修成的阿房宮也沒有遭到大火焚燒。這次考古發掘可以說意義重大,不僅確定了阿房宮的位置、規模,還證實了《史記》中記載的一個致命錯誤,那就是西楚霸王並沒有燒毀阿房宮,項羽一直被司馬遷冤枉了兩千多年。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