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的名字《不第後賦菊》,全詩共四句: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詩文意思簡明,九九重陽節有登高賞菊的習俗,詩人急待看到盛放多姿的菊花。一個「我花」道出了詩人對黃菊傲放,熏香衝天的喜愛和「滿城盡帶黃金甲的」的凌傲氣勢。同時以「我花開後百花殺」明示了自然天成的規律。

然而,每首詩無不體現作者當時的心情,和所處的時代背景。只有了解這些才有權利釋其真正意義。

首先,作者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的領袖,善騎射,粗文才。幾經科考名落孫山後,憤憤而不平,心存邪念,有感而發。

由此我們不難想像作者急待盼望的不是重陽賞菊美好,而是百花殆盡的殘局。「殺」再也不能用百花凋零來掩飾,而是充滿了殘忍,急不可耐的騰騰殺氣。

每到黃菊盛開的季節,一想到此詩句無不畏從心生,不寒而慄。衝天的香陣,渾然演示成鋪天蓋地的身披黃金甲的武士,造反朝廷直搗長安,稱王稱霸的急不可耐陰謀虐慮。

黃巢起義後,沉重地打擊了腐朽的唐王朝的統治,更讓人難以忍受的是,他打著為民除害的旗號,燒殺掠搶,殺人成性,殘忍的令人髮指。

由此誰還能不解這首賦菊花詩的初衷呢?


一首黃巢的詠物言志詩體,但這種「志」是一種殘忍和勢利的「一朝大權在我手,殺盡天下負我狗」的憤世嫉俗。

●黃巢的憤世嫉俗和有血有肉

其詩題《不第後賦菊》,所以它的立意是很明顯的,是一個科舉落第子弟憤世嫉俗的憤慨之言,它俗,它真,它有血有肉,這是黃巢不同於絕大多數高雅詩人的一面,他通過這首詩展現了一個普通人在落第以後很常見的情緒狀態。

臂如就像我們現在的很多人一樣在考試失利或者面試失敗、仰或理想破滅、愛情破滅或遭遇不公時,都會發泄一種近乎於報復社會的憤慨之言。臂如什麼「日落西山裡不陪,東山再起你是誰」、「一朝大權在我手,殺盡天下負我狗」等等言論。

所以,我一直覺得黃巢是那種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他完全展現了一個普通人或者說正常人正常的情緒狀態,他既不是霍去病、衛青、岳飛、辛棄疾、文天祥式的慷慨激昂、深明大義,也不是杜甫、劉禹錫、陶淵明式的豁達淡然。

黃巢在面對自己考試落第後的第一反應就是憤怒,不甘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情緒,只有認識到他在心裡產生了這種情緒乃至某種念頭,他在日後才會揭竿而起。這就很像現在鬧的甚囂塵上的「掌摑老師案」,常仁堯能夠在20年後抱著懷恨之心掌摑自己的老師,實則是因為在20年前就已產生了這種懷恨之心,所以,只要這種懷恨之心不消除,那麼他掌摑自己的老師就是一件必然會發生的事情。

而黃巢也是一樣的,面對考試失利這一現實,他的心理除了失落,更多的是憤怒,而這種憤怒直至指當時腐敗的唐王朝權貴階級,當這種憤怒遇上唐末這一動蕩亂世時,它就必然會促使黃巢揭竿而起,反對唐王朝的統治。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不甘心下的壯志豪言和報復意圖

這首詩實際上是非常好理解的,它很現實主義,沒有什麼深遠或晦澀的意境,它的意圖是直白的,就猶如某個人被欺負了,他不服氣,就說:「你們等著,等我強大了,就來打死你們。」

所謂「待到秋來九月八」實際上是一種「一朝大權在我手」的誓言,必須要認識到這裡的「九月八」是一個很模糊的時間象徵,它可能是今年的九月八,也可能是明年的九月八,它總沒有一個確切的日期,但它的意思是很明確的,就像有些人受了欺負後會不服氣的說:「你給我等著,總有一天我會報仇雪恨。」

那麼黃巢要怎麼來報仇呢?

他說「我花開後百花殺」,這句詩中有兩個花需要注意區分,所謂「長江後浪拍前浪,前浪拍死沙灘上」,黃巢的「我花」當然是指他的事業之花,理想之花,革命之花,但這時候的黃巢還沒有揭竿起義,所以說它是革命之花是依照後來發生的事情給它定性的。

但無論如何,它總歸象徵著黃巢的某種決心,不管是他以後有錢了,有權了,有兵了,總之當他強大的時候就會把「百花殺」,可見黃巢已經不在局限於「百花爭艷」,而是要「百花殺」,而一枝獨秀,而這種「百花殺」的做法當然包含了他對現實不滿的憤世嫉俗之心,之恨,故他要殺,而不是「艷壓一籌」。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時候的黃巢已經賦予了這種「殺」以真正的殺意,他的「殺」已經不再是文學上的象徵手法,而是一種極度現實的殺戮之心,他要滅絕和毀滅百花。而這是下文中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透露的意圖。

「黃金甲」象徵什麼?自然是兵戈。可見這時候的黃巢不再只是發發牢騷而已,他已經產生了造反之心,所以王仙芝起義沒多久,黃巢就響應王仙芝揭竿而起。

從此踏上了一條「百花殺」的血腥之路,這其中既包含著對唐王朝腐敗黑暗政治的反抗,也含有一種深深的報復之心。


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其所思所想千變萬化。常常隨著環境、人物、事情、地點和時間的不同變化而從內心升起的一種情感逐漸漫延不覺溢露釋放出來,大有不吐不快的感覺。黃巢出生在唐朝末年,社會腐敗官場糜爛那是肯定的了,自己的仕途不如心愿,頓生萎靡不振的蕭條思想。為了從困境中掙脫出來,只能自己慰籍自己,激勵自己奮發圖強,實現心中的志向。這首詩是他那時期的思想變化的寫照,以菊花抒發自己的情感,以物抒情,以物明志,來闡述自己的情懷所想。

菊花,不是開在在風和日麗的春天,更不與百花盛開同流爭艷,而是不畏秋天寒風吹凌,獨秀風姿。這正是喻他與眾不同的情感,將來頂著世俗偏見,不懼社會的壓力,干出一番事業的雄心壯志。

時代造就英雄,黃巢數次參加科舉考試不第,都看到了長安城官場腐敗成風的社會現象與自已的反差形成鮮明對照,更堅定了他不甘現狀的思想,也為他以後的所做所為立下了堅實的基礎!

他的行為,印證了菊花的品德。最後干出了與眾不同的事業。


想理解作者的詩就要了解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不然只讀表面意思,根本體會不到作者的意思。

接下來說一下作者本人,黃巢,歷史上著名的起義軍,也就是黃巾軍的領袖,活躍在唐朝末年,大家都知道凡是一個朝代的後期,都是動蕩不安的,大唐也不例外。

這是首詩叫,不第後賦菊,說的是黃巢參加科舉落榜後,心中一時氣憤所寫的,和起義沒關係,因為這時候他還沒起義,但是他心裡肯定是有了這個念頭了。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很明顯說的是菊花,因為黃巢喜歡菊花,可能也是因為他的姓氏,意思是等到九月初八,我喜歡的菊花開了,其他所有的花都會凋謝,在古代,人們有九月初九登高賞菊的習俗,作者寫九月初八,一是讀起來通順,押韻,二就是有種迫不及待了,恨不得自己的理想馬上實現,一天都等不及,第二句暗含的意思很明顯,就是等我實現我的夢想,你們這些唐朝的皇室和官員都要被消滅。

後面還有兩句,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表面意思很好理解,就是菊花的香味濃的可以衝上天空,整個長安城都是遍地金黃的菊花。

這兩句就說的有點露骨了,菊花代表黃巢,意思就是他帶領自己的人馬殺進長安後,滿城都是他的人,這是他以菊代己,借菊詠志。

其實這時的黃巢還很年輕,覺得朝廷腐敗,自己沒有上榜,肯定心裡有怨恨,這種怨恨不是一首詩就可以解決的,因為考了幾次都沒上榜,所以他這次落榜後就沒有再考,而是回去繼承了祖業,他家裡是有錢的,繼承了父輩的鹽幫首領,隨著怨恨日積月累,這種怨恨後來已經不只是自己落榜的那種怨恨了,而是恨整個朝廷,因為天災人禍,民不聊生,而朝廷卻視而不見,依然增加賦稅,這樣就導致了後面的起義。

起義的時候黃巢年齡已經很大了,應該有五十多歲了,而且因為他的那句衝天香陣透長安,他還得了個衝天大將軍的名號。

我們理解詩不能單純理解這首詩的表面意思,因為作者寫的每首詩肯定是有一定的含義的,也許詩的背後就是一個個的故事,我們讀了這些故事才算真的讀了這首詩。


《菊花》詩,亦作《不第後賦菊》,為黃巢落第後所作。

詩言志,借菊花直述胸臆,用比興,擬人手法,將靜菊狀如動態,借於黃甲戰士,盡顯戰鬥之美。

此詩之外,黃巢有另一首《題菊花》,也是相當了得。「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帶,報與桃花一處開。"

浩然豪情,激情四溢,有著義軍習卷全唐作證,頓知詩人所言非虛,也不是文人的無病呻吟,泛泛之談。

黃巢所作兩首菊花詩,無論意境,形象,語言,手法都使人耳目一新。

九月八,是為與殺,押合韻,理解為菊花節那天。待到,自有天翻地覆,扭轉乾坤之意。我花開後百花殺,更是石破天驚,以實喻虛,卻是預孟言,他日壯舉,方知英雄所言非虛。


黃巢抱負很大,要使自己在別人生存不了的環境下求存而達到自定目標。


詩言志,黃巢的詩也不例外。黃巢作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他又一定的雄心壯志,這首詩 表達了他一定推翻唐王朝的統治的雄心和願望。


每一次的農民起義,都給社會生產力帶來極大的破壞,黃巢的一個「百花殺」充滿了殺氣。和後面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一起,表明了作者不甘於平凡的志向。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的大概意思就是: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後別的花就凋零了。這句詩出自唐代黃巢的《不第後賦菊》,我們來看一下原詩:

《不第後賦菊》

唐代: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譯文:

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後別的花就凋零了。盛開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瀰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

在我看來這首詠物詩是有特殊含義的,當所有的話凋謝的時候,漫山遍野都是菊花,就像遍地鋪滿了黃金甲一樣,暗示腐敗的唐王朝立刻就會像「百花」遇霜一樣,變成枯枝敗葉,同時也暗示了農民革命風暴的來臨。


謝謝邀請!

回答了:詠菊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時百花殺。

衝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注]九月八:古代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有登高賞菊的風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