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會因為局限於既有的信息或認識而形成穩定的行為方式。人們在一定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使人們習慣於從固定的角度來觀察、思考和感受事物,以固定的方式來接受事物。

?固有的東西,??是很難打破的,??這也是經過事實證明的,??正所謂不破不立,??要想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慣性思維,??否則,??連自己的思維都還被禁錮在舊有的陳腐里,如何才能突破癥狀對我們的束縛呢?▓ 問題有時很簡單,只是你想複雜了。

?有這樣一個著名的實驗,??把六隻蜜蜂和同樣多的蒼蠅,??裝進一個玻璃瓶中,??然後將瓶子平放,??讓瓶底朝著窗戶,??結果發生了什麼情況呢???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找出口,??一直到他們??筋疲力竭或者餓死,??而那些蒼蠅,??則會在不到兩分鐘之內,??穿過另一端的瓶頸??逃逸一空??,由於蜜蜂基於出口就在光亮處的思維方式,??想當然的設定了出口的方位,??並且不停的重複著這種??合乎邏輯的行動,??可以說這次由於這種定勢思維,??他們才沒有人走出囚室,??而那些蒼蠅只對所謂的邏輯毫不留意,??全然沒有對亮光的定式,??而是四下亂飛,??終於走出了囚室,??頭腦簡單者,??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順利得救,??在偶然當中有很深的必然性。?

▓ 帶著癥狀生活你的人生會豁然開朗。曾經有一位患者問諮詢師:可是我的問題,我的癥狀,我的痛苦怎麼辦,分析、對抗它們至少有一種虛幻的掌控感,這樣才能對生活有點盼頭。諮詢師的回復是:如果生活的盼頭是「沒有痛苦,沒有問題,沒有癥狀」,那這個盼頭本身就是不現實的和痛苦的。或者說,這樣一個盼頭本身就是問題。

人的一生就是不停的與各種問題打交道,人們會因為當下的問題糟糕至極或者無法忍受而總想一勞永逸的解決所有的問題。

帶著這種思維習慣,人們遇到問題時通常都只會想「怎樣才能擺脫這些問題」,但痛苦也正因為這些想法越來越多。問題時解決不完的,逃避只會帶來更多的問題和痛苦。接受生命的無常,接受軀體的不適,接受這就是人生,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是帶著各種各樣的癥狀在生活。痛苦是生活的一部分,有了痛苦才有了歡樂。二者是相互對照的,各有各的意義。就像低俗之與高雅。想要變好是每個人都渴望的事情,但是問題在於長期的癥狀折磨,讓我們形成了一種認知假象---認為沒有癥狀才是康復的標誌,痊癒就意味著軀體上已經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受了。這種認知上的錯覺導致了很多人不能接受自己的癥狀:不能接受軀體難受,因而更加難受。不能接受恐懼,因此更加恐懼。不能接受焦慮,因而更加焦慮。這也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本來一種很簡單的痛苦,因為拒絕而在之上形成了新的痛苦。

此時此刻或許你需要改變一下自己的認知了:療愈是接受身體痛苦的同時對快樂的主動選擇。人需要與自己達成和解,就是接受自己,即使他是多麼的不堪,多麼的令人不滿意。只有接受了痛苦我們才不會再為痛苦而煩惱,而是以一種平靜的心態將其視為尋常,不再怨天尤人,不再自怨自艾,才能把有限的精力用在自己該做的事情上。

人生是複雜的,好比一個多面體,痛苦是一面,歡樂也是一面,你的視角取決於你的選擇。

只有主動選擇積極和幸福的人才會收穫幸福。你選擇關注癥狀,你感受的就是癥狀帶來的痛苦,你選擇關注積極和快樂,你感受的也就是更多的快樂。但是很多人因為消極的慣性思維方式,他們意識不到快樂需要靠自己主動追求,也不願意去主動感受積極和快樂,只是夢想著遇到某個人或者得到某種葯從而讓自己的癥狀消失。能夠把人限制住的,只有人自己。人的思維空間是無限的,像曲別針一樣,至少有億萬種可能的變化。也許我們正在被困在一個看似走投無路的境地,也許我們正囿於一種兩難選擇之間,這時一定要明白,這種境遇只是因為我們固執的定勢思維所致,只在勇於重新考慮,一定能夠找到不止一條跳出困境的出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