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跑步姿勢時,教練都會告訴跑友,跑步過程中軀幹要保持穩定,不要晃動,避免軀幹產生旋轉,減少這樣無效動作會讓你跑得更快。這樣的話的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實際的跑步過程中,無論是大眾跑者還是精英運動員,相當比例的人軀幹不會鐵板一塊,而是會發生輕度旋轉,更為重要的是,跑步技術流派中也有強調軀幹旋轉的跑步技術,例如日本跑步專家鈴木清和發明的骨骼跑法中就有「扭轉型」技術。也就是說,觀點就是被用來打破的,我們越是習以為常的觀念,往往越會隨著人們認識的深入而被顛覆,跑步中軀幹是否會發生旋轉,是否需要進行旋轉,還的從軀幹的功能說起。

一、軀幹除了屈伸,還有重要的旋轉功能。

軀幹是指除頭顱、頸、四肢以外的身體部分,簡單的說就是胸部、腹部、背部。整個軀幹是由脊柱作為支柱支撐起來,因此軀幹的功能就是脊柱的功能。在日常鍛煉中,我們更加註重軀幹的屈伸功能,例如腹部常用鍛煉動作卷腹、仰卧起坐、俯卧兩頭起等等,因為每一個跑友都想擁有六塊強壯結實的腹肌,露出「人魚線」「馬甲線」,或者進行軀幹的抗屈伸訓練來鍛煉軀幹的核心的穩定性,例如平板支撐、側平板支撐、仰卧臀橋等。

但是我們忽略了軀幹的另一項功能—旋轉,軀幹的旋轉功能是指軀幹圍繞脊柱的垂直軸在水平面內進行的活動,例如在田徑中的投擲項目投擲動作、網球中正手技術動作、高爾夫擊球動作等等,這些動作都是通過軀幹的旋轉功能增加做功距離產生更大的加速度,使投擲類的出手速度、擊球速度更快,因此旋轉動作也是軀幹的重要功能。

二、在運動中軀幹的功能有時是幫助旋轉,有時是對抗旋轉

雖然我們訓練軀幹,多以屈伸練習為主,但在多數的體育運動項目中軀幹的動作模式卻不是屈伸,更多的動作模式是軀幹旋轉。在軀幹旋轉動作模式中分為兩類:抗旋轉、助旋轉。抗旋轉是指核心區發力方向與肢體發力向相反,起穩定效果。軀幹的抗旋轉能力也是指核心的穩定性。

助旋轉是指軀幹運動方向與肢體加速方向相同,起到增益效果,扮演輔助發力角色。例如鉛球的投擲動作、網球的擊球動作、拳擊的前手拳、後手拳、擺拳等等。跑步是一個是一項典型的左右肢體交替的運動項目,在跑步中對於軀幹保持穩定的說法,我們可以稱為跑步時軀幹對抗旋轉,對於跑步中軀幹要進行旋轉的說法,可以稱為跑步中軀幹幫助旋轉。

三、跑步中軀幹是如何對抗抗旋的

我們上學時的體育課中,老師經常強調跑步時身體不要晃動,保持核心穩定,這就是跑步軀幹抗旋轉的說法。跑步抗旋轉的說法是,其一,認為跑步中軀幹的旋轉是一個無效動作,

不能夠提升跑步速度,而且軀幹的旋轉需要消耗一定能量,因此跑步中避免軀幹旋轉晃動,能夠較少一定量的能量損失;其二,軀幹的下端鏈接的下肢,跑步中軀幹旋轉晃動會造成核心不穩,影響下肢力量傳送效率,從而影響跑步經濟性。

美國著名短跑名將邁克爾.約翰遜認為,博爾特在衝刺的軀幹旋轉晃動拖累了他。也就是說如果博爾特在衝刺時能夠減少軀幹的晃動,保持軀幹穩定,短跑成績更好。當然這只是邁克爾.約翰遜的一種想法,博爾特也許是用衝刺時軀幹的旋轉晃動成為世界飛人。

四、跑步中軀幹是如何幫助旋轉的

跑步中軀幹要進行旋轉的說法可能大多數跑友很少聽說。跑步中軀幹要進行旋轉的原因有二,其一,增加力臂,提升末端速度和力量。跑友可以想像以下原地踢足球的兩種動作模式,第一種動作模式,固定臀部,在踢球過程中臀部盡量保持不動,然後儘力的踢球,記錄球滾動的距離;第二種不固定臀部,通過軀幹的旋轉加大腿後伸的幅度,然後儘力踢球,同樣記錄下球滾動的距離。你會發現第二種的踢動的動作模式,足球滾動的更遠。主要是因為固定臀部時發力的起點在於髖關節處,不固定臀部時,發力的起點在於身體的腹部,通過軀幹的旋轉延長了下肢的做功距離,增加了腳踢球的速度。其二,正確激活肌肉的發力順序,增加末端力量。其實「手臂的鞭打」動作,就是這樣的道理,身體軀幹是發力源泉,手臂則是力量放大器,通過軀幹快速小幅度的旋轉可以使手掌產生更大的力,下肢的道理也是如此。

五、跑步時中軀幹適度協調地旋轉是完全正常的,跑步時軀幹紋絲不動並不自然

人體在走路動作中,邁左腿,伸右臂,邁右腿,伸左臂,在走路正常步幅中其實軀幹就會存在一點點旋轉,只是我們察覺不到,當我們加大步幅和擺臂幅度時,軀幹的旋轉就會非常明顯。在跑步中也是如此,當配速比較慢時,不易發現軀幹的旋轉,配速較快時,軀幹的旋轉幅度會明顯一點。

在筋膜鏈—螺旋鏈理論解釋走路、跑步軀幹的旋轉原因,人體存在兩條左右相反的螺旋鏈,他從顱骨兩側穿過上背部連接到對側的肩部,然後環繞肋部到身體前面,從肚臍部位交叉回到顱骨同側髖關節,然後沿著大腿外側,越過脛骨到內側足弓。走路時人體因單腳支撐身體會發生扭轉產生不穩定,螺旋鏈的通過軀幹旋轉加到手臂的擺動,調整身體的扭轉,避免以軀幹和下肢的扭轉而摔倒。因此說在快走或者跑步過程中為了維持身體的穩定,軀幹本身就存在輕度的旋轉動作。

六、合理協調地運用旋轉讓跑步更輕鬆

在這並不是說提醒跑友在跑步時軀幹一定要進行旋轉,因為在跑步中絕對的穩定是不存在,而且跑步過程中本身也存在軀幹旋轉這個動作。以往我們認為這只是發揮平衡作用,其實除了平衡,適度擺臂加上軀幹旋轉也有助於發力,我們上體育課跑步跑不動的時候,體育老師都會提醒我們加強擺臂,潛意識就會通過軀幹旋轉加強擺臂。另外有效的運動軀幹的旋轉會在跑步時看起來更加輕鬆、流暢,這是因為跑步中專註優先激活的軀幹核心區域能創造一個從身體重心開始,近端到遠端的肌肉發力順序。正確的肌肉做功順序會使整個跑步動作更加流暢輕鬆。

七、「骨骼跑法」同樣認為有些跑者適合在跑步時伴隨軀幹旋轉

鈴木清和,日本人,年輕時是一名中長跑運動員,曾經是日本著名接力耐力賽——「箱根驛傳」名校駒澤大學接力隊的一員猛將,他是日本著名跑步專家,高產跑步書籍作者,他發明了「骨骼跑法」,骨骼跑法共有三種典型跑姿,鈴木清和強調要根據個人身材特點和習慣來選擇不同跑姿。

骨骼跑法有一種典型跑法稱為「扭轉型」:這種跑姿強調適當增加上半身的左右旋轉,這樣可以讓上肢和下肢更有效的配合,此時,利用上肢擺臂帶動上半身適度旋轉,可以利用鞭打效應將力量往下肢傳導,增加發力效果。換句話說,跑步是軀幹絕對的穩定是不存在的,在邁出左腿時,右側肩會帶動上半身往左輕度旋轉,反之亦然,目的是保持身體平衡,以往我們認為這只是發揮平衡作用,其實除了平衡,適度擺臂加上軀幹旋轉也有助於發力,我們上體育課跑步跑不動的時候,體育老師都會提醒我們加強擺臂,其實加強擺臂在骨骼跑法中就

當然,在跑步中不要刻意進行軀幹旋轉動作,過度的旋轉一定會影響正常的跑步技術動作,但是如果跑友能夠協調並且很好發力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的去感受軀幹的旋轉。本文的最終目到並不讓跑友在跑步中加大軀幹旋轉,而是讓廣大的跑者了解凡事並無絕對,讓大家更加多元更加全面地理解跑姿,換句話說,也許沒有所謂最佳跑姿一說,只有適合自己的,跑起來舒服的,無傷的,才是好的跑姿。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