葯聖李時珍

李時珍,字東璧,湖北蘄春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出身於中醫世家。十四歲時考中秀才,而後兩次高考不利,從此對科舉考試失去興趣,棄儒學醫,專心跟隨草藥醫生的父親學習醫術。

李時珍最初在楚王府被聘為奉祠正,後被推薦到皇宮任太醫院判,一年後辭職返鄉,潛心著述二十七年,終成醫學鉅著《本草綱目》,被後世尊為「葯聖」。

《本草綱目》

李時珍少年時代,就表現出過人的醫學才華,他的父親——草藥醫生李言聞經常帶著他和哥哥李果珍,一面在臨時診所的「玄妙觀」行醫,一面輔導小哥倆讀書。

李時珍和哥哥耳濡目染,在時不時謄寫藥方時,或是在父親為病人診斷時,瞭解到了很多醫學知識。李時珍對八股文章不感興趣,偷空翻看父親的醫書,卻如癡如醉,《爾雅》中的「釋草」、「釋木」等篇倒背如流。

某一日,李言聞帶著長子李果珍出診,只留下小兒子李時珍一個人在玄妙觀。恰巧來了兩個病人,一位眼睛腫痛,另一位不停地拉肚子。

李時珍行醫圖

李時珍告知患者,父親要很晚才會回來,要等不及,可否試試自己開的方子,瀉肚的人實在忍不住了,於是就同意試試。李時珍略加思索,患者開方抓藥離開了。

李言聞回到診所,發現兒子開的藥方,眉頭一皺,問李時珍是不是他開的藥方。李時珍輕聲回答,承認是自己所為。李言聞聽了兒子的用藥及藥性分析,眉頭漸漸舒展,心中暗暗稱奇:小兒子是個難得的醫學天才。

李果珍看見弟弟被老爸誇讚,心裡非常羨慕,暗自下決心也找個機會施展才華,讓老爸看看,到底誰的醫術略勝一籌。事有湊巧,幾天過後,李果珍自己在診所時,也來了兩個患者,同樣是一個眼病,一個拉肚子。李果珍不假思索,按照弟弟李時珍那天開的方子,開方抓藥,打發病人走了。

李時珍採藥圖

第二天一大早,兩個病人找上門來,說服藥後病情反而加重了,李言聞問大兒子咋回事,李果珍如實相告。李言聞大呼「錯誤啊!錯誤啊!」

李言聞告訴大兒子,這用藥講究要對症下藥,看似同樣的病症,個人體質、病情不一樣,那天的病人癥狀適用於艾草,而今天的病人就適合用黃連,李果珍聽了父親的話,連連點頭,對弟弟李時珍更加佩服了。


為了刊印《本草綱目》,李時珍都付出了哪些努力?

李時珍,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人。是我國明代時期著名的醫藥學家,去世後被封為「文林郎」,被後世尊稱為「葯聖」。李時珍從醫之後,長期以來一直從事醫藥方面的研究,著述頗多,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本草綱目》。

李時珍

李時珍出生於醫藥世家,其父祖均為醫生,李時珍自幼便沉浸於醫學之中,但家人不希望他從醫,而是要走科舉正途,在這種情況下,李時珍開始學習並參與科舉。不過在他的科舉生涯中,在14歲中秀才後屢試不中,無奈之下只得跟隨父親開始行醫。

在跟隨父親行醫的過程中,李時珍進步神速,並在26歲時候開始自行行醫。在行醫的過程之中,李時珍發現了傳統本草醫書中的錯誤之處,並開始萌生編寫新醫書的想法。從嘉靖三十一年開始創作直到萬曆六年節稿,李時珍歷時27年,三易其稿才將此書創作完成。

《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創作完畢之後,李時珍便開始尋找書商將此書出版,他先在附近的黃州和武昌府尋找願意出版此書的書商,但由於《本草綱目》篇幅過於浩大,並且專業性太強,受眾較少,出版獲利不高,所以遲遲沒有書商願意出版此書。次年,李時珍遠赴南京尋求出版,但仍未有書商願意出版《本草綱目》。

在這種情況下,李時珍開始尋求其他方法來出版此書,他先到太倉求見王世貞,乞求他為《本草綱目》作序,但王世貞並不願為他作序,反而還寫詩一首來諷刺李時珍。當時李時珍的名氣還並不凸顯,並且王世貞當時也正逢師喪,也有猜測說王世貞之所以如此對待李時珍,是因為李時珍對道教的一些觀念不符合王世貞的觀念。且不論其原因為何,李時珍此時並沒有獲得王世貞的書序,並且李時珍也還在到處尋找書商來出版《本草綱目》。

王世貞

十年之後,王世貞改變了想法,欣然為《本草綱目》一書創作序言,此時的王世貞已經不像十年前那樣諷刺李時珍,而是對李時珍給與了高度的評價,他在序言中說到李時珍「歲歷三十稔,書考八百餘家,稿凡三易。復者芟之,闕者緝之,訛者繩之。舊本一千五百一十八種,今增葯三百七十四種,分為一十六部,著成五十二卷。雖非集成,亦粗大備,僭名曰《本草綱目》」,並評價《本草綱目》曰「茲豈僅以醫書覯哉?實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帝王之祕 ,臣民之重寶也。李君用心嘉惠何勤哉!」李時珍也找到了書商願意刊印《本草綱目》,可是直到李時珍去世,《本草綱目》一書也沒有得以刊刻面世,直到李時珍死後三年的1596年,《本草綱目》才得以刊印面世。

參考資料

1. 郝長燚,不斷被記憶的李時珍--李時珍形象演變與社會文化變遷,碩士論文

2. 王劍梅、全喜,李時珍及其《本草綱目》500年大事記(Ⅰ)(明代1518~1644年)——紀念李時珍誕辰500週年(1518~2018年),時珍國醫國葯,2017年12期

3. 朱本用,淺析李時珍中醫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知識經濟,2013年04期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鄭成志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李時珍不僅是醫學家,還是藥物學家,被後世尊為 「葯聖」。著名的中醫鉅著《本草綱目》便是他的作品。

李時珍出生於醫學世家,父親是當時名醫,曾任太醫院吏目。吏目,其職位在御醫之下,醫士、醫員之上。因了家學淵源,再加上天賦及努力,李時珍的醫術也是相當清湛。

一次,李時珍治好了富順王朱厚焜兒子的病而聲名遠播,被楚王聘請到王府工作,掌管祭祀樂舞,兼管良醫所事務。後來又被推薦到皇家太醫院工作。一年後他辭職還鄉,創立東璧堂行醫。

而他在太醫院的職位,現在史學家們有爭論。有認為他做了院判,有認為他只是御醫。但不論是院判,還是御醫,除了推薦,通常也是需要經過考覈,再發放名冊的。

所以,個人認為,李時珍在當時是考過證的。


記得有人反問過這樣的話:世界上第一所大學的老師是大學畢業生嗎,他們畢業於哪裡的大學?

我想問:古代的體制跟現代的體制一樣嗎,那時候有人民代表大會或黨主席嗎?

科舉制度的時代,上京城去科考中了狀元之後通常就直接可以做官,現代高考的「狀元」可以直接就做官嗎?

我肯定的是,李時珍可以編寫《本草綱目》、《瀕湖脈學》,但他絕對拿不出諸如類似[四川中醫學院]或什麼[廣東中醫學院]的畢業證書。

你如果可以編寫出類似《本草綱目》和《瀕湖脈學》的書籍,也一定可以成為中醫學家。一個可以成為「家」字輩的人,不需要什麼嚇死人的畢業證書,但卻需要拿出你的成果出來。

聽說華羅庚僅僅只是初中生;陳景潤比華羅庚厲害一點,但也只是一個高中生,然而他們都是「家」字輩的數學家。

中國向來有人喫飽了撐著無聊,終日盡情地算計現代人的「突破口」,然後還盡情地尋找死人的「疤痕」。然後藉此向世人宣告:我多麼的偉大呀!


李時珍成為醫學家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

一、必然性

李時珍出生於中醫藥世家,家人本打算讓其參加科舉考試的,無奈沒有考中,遂開始跟隨父親學習中醫藥。

在研究古中醫藥的過程中,發現了諸多錯誤,決定改正之,通過以身試藥,糾正了很多錯誤!這纔有了後面的《本草綱目》。

對中醫藥的認真態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註定李時珍會成為醫學家。

二、偶然性

即使沒有李時珍,也會有王時珍或者劉時珍,因為古中醫藥中的錯誤總要有人來糾正,李時珍只是偶然,李時珍成為醫學家也是偶然。

綜上所述,李時珍成為醫學家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能寫出《本草綱目》本身就說明瞭他在醫學上的成就。不論他是什麼出身,熟知藥性就說明他精通中醫。為啥現代人寫不出來啊?沒那本事是真的。這一切都需要紮實的中醫基本功做保證。地基不穩能蓋高樓嗎?所以他成醫學家也就不足為奇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