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密碼金庸誤讀海寧陳家家史

□劉國重

查氏與陳氏,是清代海寧最煊赫的兩大世家。海寧查家的人,寫出關於海寧陳家的傳說——就是金庸的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

《書劍恩仇錄》中,愛新覺羅·弘曆,對陳家洛說起:「你海寧陳家世代簪纓,科名之盛,海內無比。三百年來,進士二百數十人,位居宰輔者三人。官尚書,侍郎、巡撫、布政使者十一人,真是異數。」

《百年家族:徐志摩》一書,說:「自唐代至清末,海寧共有進士三百六十六人。」另據沈登苗先生統計,明清兩朝,海寧總共出了196名進士。

這就不對了。海寧進士總不過二三百人,如何到了小說中乾隆的嘴上,海寧陳氏一門,在三百年中,竟有「進士二百數十人」?

金庸(或乾隆)的說法,應是出自陳其元《庸閑齋筆記》:「余家……二世之後,遂有登科者,至今已三百年,舉、貢、進士至二百數十人,位宰相者三人,官尚書、侍郎、巡撫、布政使者十一人。」與《書劍恩仇錄》中乾隆所言,連文字也極相似。然而,金庸於此處,讀書不細,理解錯誤。陳其元說的不僅是海寧陳家所出的進士,還要再加上舉人等等,總共二百數十人。

然則,海寧陳家於三百年間,出了多少位進士?

陳其元在同書、同卷中,也說過的:「回溯此三百年間,傳世已將二十,人才輩出,在浙江推為望族。……計自明正德以來,吾家登進士第者三十一人,榜眼及第者二人,舉人一百有三人,恩、拔、副、歲、優貢生七十四人,徵召者十一人,庠生及貢、監生幾及千人;宰相三人,尚書、侍郎、巡撫、藩臬十三人,京官卿寺、外官道府以下,名登仕版者,逾三百人。」

海寧陳氏,到陳其元的時代,「登進士第者三十一人,舉人一百有三人,恩、拔、副、歲、優貢生七十四人,徵召者十一人」,合計二百一十九人,大致就是「舉、貢、進士至二百數十人」,絕不是《書劍恩仇錄》中的乾隆皇帝所說「三百年來,進士二百數十人」。

陳其元與陳家洛自是一家人,但不是同一時代的人。《庸閑齋筆記》寫作的年代比之《書劍恩仇錄》所寫的時代,晚了一百年。金庸讓乾隆皇帝說出晚清時代陳其元所統計的海寧陳家三百年來所出人才的數字,有些開玩笑了。

《書劍恩仇錄》中,乾隆說「你海寧陳家位居宰輔者三人」,這話倒沒有問題。海寧陳家「三閣老」中的陳之遴、陳元龍,官居「大學士」,在乾隆時代之前的順治與康熙年間,陳世倌授為「文淵閣大學士」是乾隆六年,也在《書劍恩仇錄》故事發生之前。

為陳家洛講完了家史,乾隆接著說:「令尊文勤公為官清正,常在皇考前為民請命,以至痛哭流涕。皇考退朝之後,有幾次哈哈大笑,說道:『陳世倌今天又為了百姓向我大哭一場,唉,只好答應了他。』」這並非小說家杜撰,而是有所本的。《清史稿·陳世倌傳》:「世倌……入對及民間水旱疾苦,必反覆具陳,或繼以泣。上輒霽顏聽之,曰:『陳世倌又來為百姓哭矣!』」然而,《清史稿》中的這個「上」,就是乾隆自己,並不是乾隆的「皇考」老雍正。《書劍》這樣寫,不見得是金庸誤讀《清史稿》,而是金庸故意讓乾隆他爹說出乾隆說過的話。這話由乾隆說出,就不像陳閣老親兒子的口吻了,只好讓雍正代勞。

即便陳家於明清兩朝出了三十一位進士,這話由乾隆口中說來,也不妥當,只因乾隆並不是清朝末代皇帝。

乾隆又說,三百年來陳家「官尚書,侍郎、巡撫、布政使者十一人」,這也大有水分。例如陳崇禮,生於乾隆末年,做到福建布政使已經是乾隆兒子嘉慶年間的事了。

尤其是,在《書劍恩仇錄》的時代,海寧陳氏根本沒有「三百年」的歷史,怎麼算也算不出三百年來。海寧陳氏又稱「渤海陳氏」,原姓高。陳其元說:「余家系出渤海高氏……由高氏而承陳姓,迄今三百餘年。」陳其元說這話,已是清朝末年。「渤海陳氏」到《書劍》寫到的乾隆年間,只有二百多年的歷史。從乾隆往前推溯三百年,陳家洛的祖先們還姓高呢。


推薦閱讀: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