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上一篇內容 如何享受一場音樂會(上)中我們瞭解了作為一個觀眾應該如何著手欣賞音樂會,以及介紹了一些入門音樂知識的小竅門。

那麼本期我們來說一下入門過後應該如何進階和發展。

也就是懵X三聯問,之「我在哪?」,和「我要去哪?」。

接下來你大約會花掉20分鐘時間看完下面這些文字。

堅持就是勝利!??

一,你在使用一種社會功能

上一篇裏我們說到了為什麼你會想要去聽音樂會。的確有很多人覺得音樂會現場質量不一定特別有保證,在錄音技術發展後,他們也許會更傾向於在家開著高清音響聆聽柏林愛樂樂團的專輯CD。

然而,音樂是一種非語義性和非造型性的藝術,音樂會現場就是承載這種將視覺和聽覺相結合的藝術形式。如此在家足不出戶就可以完美的欣賞一場交響音樂會,你覺得可能嗎?如果不在現場,你真的能夠領會管絃樂複雜的層次氣勢磅礴的合唱作曲技術的繁複之美?並且還能夠觀看到表演者在音樂情緒中豐富的表情以及肢體語言

音樂藝術不同於其他藝術門類,它只能通過音響的運動來表現,只能以象徵、模擬、暗示、抽象、概括的方法間接的顯現,因此它的認識功能就沒有其他藝術直觀和強烈。如果想要通過音樂來認識外部現實世界,就必須有把握音樂,有能夠使用音樂這樣一種工具的能力。這樣的能力可以通過大量地聽,積累深層次的欣賞經驗獲得,或也可以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來培養。

1

使用音樂的認識功能

作為一個去音樂會現場的普通觀眾,這裡我們主要討論的是以積累「聽」的經驗來獲得音樂的第一種社會功能——認識功能

前一篇我們說過,聽音樂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相關的音樂背景知識。在演出前或後你都可以做一些音樂知識的小調查,不過除此之外,去音樂會現場的關鍵還是於聽,用心去聽

舉個例子,某天你去聽了一場演奏的全是著名歌劇選段的交響音樂會。當你第一次聽到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裡面的選段《今夜無人入睡》時,你感覺全身都起了雞皮疙瘩,實在是被這首曲子震撼和感動壞了。你回家可能會迫不及待地把整首歌劇從網上下載下來,因為好奇心驅使你更深入的去了解整部歌曲作品,你想要尋找到這首《今夜無人入睡》詠嘆調是在劇情的哪一部分出現的,為什麼只有男高音獨唱,這首的前後關係是什麼,什麼是詠嘆調,以及有可能還會再查查演唱者男高音是誰等等。。。

所以,利用好音樂的這一認識功能,你一定要聽全曲,即整部音樂作品。

每一部經典作品都有它留史千秋的根源,只有瞭解了全曲,才能領會作品最偉大的一面,以及為什麼它的偉大可以超越時代。

每一首曲子都可以聯繫到其他的作品。

你還可以去尋找感興趣的作曲家所寫的其他曲目,發現到更多感動你的音樂。

當你聽到音樂中某些音響特徵與現實世界的某種情緒和情感相似時,你會通過「聯想」去認識音樂,甚至非音樂因素的其他藝術形式。這時,當多種藝術形式互相補充,表現出來的內容就會更加具體,也更確定其表現出來的意義,那麼你聽到的這場音樂會的「認識功能」就大大的加強了。

2

使用音樂的教育功能

當你逐漸認識到這部音樂作品所表達出的意義時,也就上升到了解音樂的教育功能了

人是具有情感的動物,會通過樂曲所表現的情感和情緒而被感染。人通過這些感染從而對這部作品的創作者產生「移情」,間接地體會到自己當下對生活的態度。

古典音樂大多數是無標題音樂,就是作曲家沒有將他創作的本意用文字方式說明,而是注重於形式的表現。當我們在聽這樣的音樂時,我們的注意力可以在音樂自身的起伏變化上。是平靜是激動?是緊張是放鬆?是愉快是憂鬱?。。。

然而也有很多標題音樂可以直接潛移默化的引導你去領會其中的人生哲學。比如《黃河大合唱》,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這首曲子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力,與人們思想意識的緊密聯繫,鼓舞人心。在當時的政治、道德倫理方面都起到了積極抗日的教育作用

一些宗教樂曲也是發揮了音樂的教育功能。比如巴赫在1733年創作的《B小調彌撒》,至今也時常在基督教堂侍奉表演。

3

使用音樂的美育功能

絕大多數時候,音樂會也發揮了音樂的美育功能

上一篇也說過,很多人來聽音樂會覺得它能使人愉悅,放鬆心情,有滿足感。不過僅僅是娛樂作用的話,也太辜負從古至今先哲們對音樂聽眾們的期望了。一場高水平的音樂會絕對是審美的享受。因為一場高質量的音樂會通過使人快樂和滿足,並且令人在心理和思想深層產生美感。長期「聽」這樣高質量的音樂會就是享受到了審美的教育,從而與自然環境和生活密切聯繫,你會對事物美好的一面更加敏感。

4

使用音樂的實用功能

最後當你已經「聽」的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時,也許你也會開始學會使用音樂這種工具。由於習慣性的聽音樂,你的聽覺感受能夠引起另一種生理反應,也會使人的心理產生變化。逐漸的,你會分得清這些能夠打動內心的音樂的實用功能。

你會知道在跑步的時候最好不要聽搖籃曲;一家人喫團圓飯的時候最好不要聽安魂曲;累一天回家要上牀休息的時候最好不要聽嗨到天的搖滾樂,等等。。。

音樂會中能夠利用的實用功能也很多。比如說有抑鬱孤僻性格的人可以經常去聽莫扎特作品專場音樂會,去的次數多了,他會變的更傾向於合作樂羣。當然,這也是音樂治療上的重要輔助方式之一。

二,去分享吧!Your words matter!

作為一枚虔誠的聽眾,你會越來越明白,高質量的音樂會使你的心靈得到滋養,使你滿足或者產生喜愛的感覺。你也會越來越意識到其實你自己纔是讓這場音樂會變的優秀的關鍵人物。良好的表演者會使曲子在臺上變的栩栩如生,良好的聽眾也會使臺上的表演者更加投入到藝術的再次創作當中。

1

禮儀

很多人知道,去聽古典音樂會是一件聽著蠻高雅的活動,甚至還有一些聽眾一定要著正裝入場。在我們國內雖然不用每次去聽現場都穿得太華麗,不需要晚禮服和西裝領帶,但也盡量避免衣裝不整的情況。例如在夏天的時候不要穿人字拖、洞洞鞋、無袖背心進入音樂廳。冬天去條件比較好有暖氣的音樂廳時,入場後最好把外套羽絨服之類可能會摩擦出聲音的衣物寄存到門口衣帽間,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在音樂進行中,你穿著羽絨服稍微動一動周圍的觀眾就聽不到臺上的弱音細節對比,心裡說不定還怪你讓他錯過了一個精彩的點。

如果你沒有被當場演出主辦方所授權,不要使用任何相機拍照或錄像,因為這涉及到演出活動的版權問題。手機也一定要完全的靜音,網路也最好不要有。如果在音樂進行中你有電話打進來,雖然你沒有接,但屏幕在黑暗中突然亮起來也是對你身邊的觀友們一種打擾。

在演出進行中其實臺上最害怕的是那些既是天使又是惡魔的小朋友,所以請一定一定要看好你身邊的小朋友。如果他們想在中途出去上廁所,一定要提前教育好他們走路輕聲,但可能的話最好還是讓他們稍微等一等,當一首曲子演奏結束後再讓旁邊站著點工作人員帶領出去。

最後說一下關於鼓掌的困惑,如果你第一次聽音樂會,也實在不知道該不該鼓掌,那就寧可不鼓掌。臺下一定有聽得懂的觀眾在合適的時候鼓掌。區別於其他音樂藝術形式,在古典音樂中不能在音樂最激動最高潮的地方鼓掌,也不是每一首曲子結束後都要鼓掌的。在樂章與樂章之間,是一定不要鼓掌的,臺上的演奏者也不會站起來鞠躬感謝。

2

座位

選座位是個比較傷腦筋的問題。

你需要提前知道你想要的是怎樣的聽覺或視覺效果,還要了解音樂會場地座位的排置,由此才能根據演出各檔次的票價來決定坐哪裡。例如,有第一次去聽音樂會的朋友想在音樂會中看到舞臺上鋼琴獨奏家的手,那麼你就一定不要買觀眾席右邊的座位,因為鋼琴的琴鍵?都是朝舞臺的右方擺置的。

如果你想要更好的聽覺感受,看不看臺上都無所謂的話,我建議你買樓廂(二樓)最中間靠前的位置。如果只有堂廂(一樓)能選的話,那麼就盡量選中間靠後一點的位置。

如果你更想要視覺效果好的話……那只有建議你帶一副望遠鏡了。

萬一沒有買到合適的座位呢?建議還是去聽完整場音樂會,畢竟我們主要還是耳朵在「享受」。

Tip: 通常二樓的票最便宜,但會比一樓二等座位的票更值價。不信你試試。

3

分享

觀眾/聽眾,作為音樂會的重要角色,你的感受對於任何與這場音樂會相關的人員來說都極其重要。觀眾是所有演出人員的衣食父母,無論你懂與不懂音樂,你的真實感受其實就是這些藝術作品存在的意義。無論你的感受是好還是不好,請分享你的感受。我相信任何一位音樂家都樂意聽到最真實的表演反饋。輿論會有炒作嫌疑,但對於一位來花了時間和金錢來認真欣賞了音樂會的觀眾來說,作出一些誠懇的評論,也是不妄此行了

停下來,享受當下

音樂是一種停不下來的音響運動,音樂會也絕對不會停止舉辦。我們每個人都是觀眾,每個人都具備當一名良好觀眾的責任與義務。當你身邊有音樂發生時,對它最大的尊重,莫過於停下腳步來享受此刻。

通過聆聽音樂會你會學到很多。享受生命中的當下,無論它是美好還是憂傷。因為當下的音樂,永遠不會再次出現了。

最後的話:

我寫這兩篇文章其實不僅僅希望大家能夠多多進音樂廳去欣賞音樂會,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明白,學習音樂藝術是打開世界的一種非常美麗的方式。它不會很容易,但它也不難學。萬事亨通也靠的是堅持二字。只要值得你去努力,你就值得收穫回報。

如果看完後你還不覺得累,請關注,請點贊,請分享。如有任何問題請在座位下方留言。

我們都希望活得真實、通透,直觀的感受能夠證明現實是否真實存在。少一些煩惱和虛偽,多留一些時間給自己的內心,你的靈魂也會變的生動豐富起來。

***轉載請聯繫後臺作者授權

weixin.qq.com/r/fTofG9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