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欢迎光临阴阳魔界! 本系列将与大家一起来考古影集阴阳魔界The Twilight Zone于1959~64年推出的原版季数(最古老、全黑白,不是80年代的重拍版也不是电影版的)。那么这里是本系列的第一篇,我们就先从阴阳魔界第一季挑出一些经典集数来聊聊,而介绍第二季的第二篇在这里。其他第三~第五季(最终季)还没写完以后再说。以下聊到的内容大多有剧透,烦请读者注意。

 

(注意)错字校订中,敬请见谅! 

 

 

 

It is a dimension as vast as space and as timeless as infinity. It is the middle ground between light and shadow, between science and superstition, and it lies between the pit of man’s fears and the summit of his knowledge. This is the dimension of imagination. It is an area which we call the Twilight Zone.
 
 

Season 1 (1959–60)

第一季,严选10集。

 

 

S1E1 Where Is Everybody?

 

“The place is here. The time is now, and the journey into the shadows that we are about to watch, could be our journey." 

1959年10月2日,阴阳魔界诞生之日,此日观众首次在电视上听到主持人Rod Serling(兼创作人/主要编剧) 说述他所擅于说述的故事:各种非比寻常的故事…

 

“Where Is Everybody?"是阴阳魔界的开播集,也是所谓的前览导读~ 相当称职的导读:在短短30分钟内,此集就将独属阴阳魔界的氛围、其不同一般的叙述逻辑、其极具前瞻性的拍摄格局…全部都给一次呈现。而之后阴阳魔界的每一分集,格式上就会依循首播集这样~ 先由Serling先生亲自上阵做个简单的开场白(故事不同开场白就不同),依此带领观众进入故事之中~进入一个个迷幻离奇的境遇,最后Serling再出场做个小结。

并且首播集可不贪心,以阴阳魔界的平均水准来说这故事都还算好懂:

一位年轻男子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处荒凉小镇,镇上没半个人影,他自己也失去记忆忘记自己是谁。他不断呼喊,不断寻觅,就是没人,接下来他开始对著镜子自言自语…最终这股极具压迫力的孤立感把他逼至临界点。他真的就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幸存的人类吗? 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后记:观看此集时有稍稍回想起洛克哈德森主演的Seconds (1966)~以前Cinemax播过几次,就感觉氛围有点像。此外很喜欢这一集的摄影手法…相当鲜明俐落,一点也不过时,后来发现阴阳魔界真是外景一条龙~ 像是第一季第7集的"The Lonely“、第15集的"I Shot an Arrow into the Air“、第二季第24集的"The Rip Van Winkle Caper“…等等,取景都不输当年的电影规格…

 

 

 

S1E5 Walking Distance

 

颇客观地来说,阴阳魔界从开播集到大约第16集都相当具可看性,大约到17、18那边稍稍可以喘口气,就故事没那么紧凑了,之后又会再出现一些好东西。像第2、4、6、7集个人都蛮喜欢的,但本特辑不走以往那种"地毯式全方面分析"的路线,所以没提到的集数就请各位读者自己去欣赏体会了。

 

第5集 “Walking Distance" 是许多剧迷心目中的经典,氛围有点玄,同时有点暖,无论什么世代,什么样的生活,都可以深深了解这故事的寓意…与暖意。

 

Martin Sloan是位事业有成的中年男子,36岁的他在广告界甚有作为(所以是元祖级的"广告狂人"哦!),但是繁重的工作、紧凑的行程、索然无味的都市生活…他迷失了,他迷惘了,他快疯了! 他想逃离这困锁他的生活,但如何才做得到?

假日一趟随性的兜风,他来到乡下一座加油站,在与加油小弟攀谈的过程中他得知加油站与童年生活过的小镇"Homewood"相距不远~ 走一段路就会到了。于是他便将车子留在加油站给小弟整理整理,人就试著步行至Homewood看看。

Homewood的阳光依然和煦,街道依然如旧,还有假日公园一向热闹无比…就连Martin小时候常去的药粧店,也依然兼售飘浮汽水(加冰淇淋的),而且还是他孩童时代最爱的口味,价格也跟小时候一模一样。他一开始不太在意,后来他请教路人自己童年住处要怎么去,才发现镇上竟也有个孩子与他同名,而当他发现那位同名的孩子时,孩子竟正在做他小时候做过的事:在凉亭的柱子上刻字~ 原来那孩子就是他自己! 就是童年的Martin! 这时他才查觉不妙…难道是……

Martin找到了小时候的住处,但父母根本认不得他,甚至还把他赶走,于是他到公园的旋转木马找小Martin~记得孩童时代在凉亭刻字那天,晚上还去了公园的音乐舞会/园游会,玩得非常开心。可是Martin实在是太焦急了,他匆匆忙忙的好像要跟小Martin说什么,但小Martin看见这奇怪的陌生大叔只是一直跑一直跑…后来受惊的小Martin被他吓到而摔伤了腿。

Martin想告诉小Martin的是:现在就是你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你要好好把握好好珍惜,未来不会再有更多的旋转木马,不会有更多的棉花糖,不会有更多的音乐晚会。我只想告诉你…现在的你最快乐了! 就是现在,就在这里…

后来Martin父亲发现年长Martin掉了的钱包,他看到Martin的驾照与一些来自未来的收据,他大约明白了这是这么一回事…

 

Robert(父):「你得离开了,这里容不下你,这里没地方容下你的,你懂我说什么吗?」

Martin:「我懂你的意思,但我还是不懂…为什么? 为什么不能留下来?」

Robert:「我想那是因为我们都只能拥有一次…或许这样的夏天每人只能拥有一次。那个男孩,那个我所认识的儿子,他才是属于"这里"的男孩,而这是"他的"夏天,就如你小时候同样拥有过的那年夏天,所以别占夺了他的夏天…」

 

后来Martin的父亲还交代他说:「或许当你回去(回到原来的时空),你会发现那里也有旋转木马与音乐晚会,或许你只是没找对地方,或许因为你老是往你的背后(过去)在找,所以下次试著往前找吧! 」(完)

 

后记看完这集觉得「回到未来」整个弱掉了…还好啦。玄妙的是Martin的老爸说"这是属于他的夏天,请你不要跟他分享…",仿佛意味著我们的成长便是步步踏寻于不同的分分秒秒,不同的分分秒秒又已是不同的时空,不过一旦踏过,就不能回头,因为经验值会累积、环环相扣、相互影响。

而像阴阳魔界所示,那个过去可能依然存在于不同次元的某方某处,但那些某方某处的过去中的你 ,也不会是现在的你了! 你以为过去就过去了,但说不定在不同次元中…那个过去依然是现在、未来,而那儿还有"另一个你"正准备踏寻…如此似乎也意味著记忆中的自己,终究也只是一团记忆,像照片录影一般的复本,像陈列在记忆柜上的纪念品。那么就让纪念品中的那个自己,安然地存在于纪念品之中的那个时空(那个阴阳魔界)吧!

或许吧! 时间终究是非线性的,但人类这种生物是不允透彻看清它的真面目的,为什么? 不知道,看看人类千百年来的所作所为,所欲所怨…算了还是不要好了。

如果我们人类的存在对于宇宙而言,就是一条条的菲林胶卷的话…那么一个人之一生就是一小柱的柯达底片…而每一影格中的你,都是不同的你~ 前前后后不同的你。然而这集的结尾说到:当Martin走回加油站时,他觉得脚痛痛的~ 原来,过去的你不是现在的你,但我说不是现在的你…并不代表那位就是别人~ 过去、现在、未来一个个不同的你,都依然是你~ 不同镜头,构成一部电影…玄啊!

所以当你误闯阴阳魔界回到过去…去到另一次元,而那儿你的过去正在发生著,要记得过去的你虽是你,但也不是你。所以跟他打个招呼吧! 但别挡到他的路,别影响他的生活了…

 

 

 

S1E7 The Lonely

 

在未来的世界里,外星荒原被拿来当做犯人终身监禁的场所。星球上只有刑犯Corry一人,此外狱监及同行的补给军每隔一阵子会来探望他,带来补给用品。然而无穷的孤立感已将他逼至极限~ 得知管理员这次只能停留15分钟Corry相当沮丧,他试著用尽方法拖住他们却也没用,毕竟Corry的精神痛苦可得不太到补给军的同情,但狱监还是好心递给他一本书读。

 

「我要的不是书,我要的是有人做伴!」

或许Corry的心声得到了回报,补给品其中一箱一打开…

「长官,那铁箱中装的到底是什么?」

「我也不知该怎么说,是幻象,或者是救赎吧! 」

箱子里有一张说明书,Corry边读边看著眼前这东西…是个女机器人。

 

Corry一开始相当排拒,他直喊他要的是人类,不是机器。可是这具机器,会说话,有感觉,感觉得到热,感觉得到冷,感觉得到饥饿,感觉得到痛,感觉得到悲伤,感觉得到孤独…

然而一同生活一阵子后,Corry不再孤独,纵然他不懂女机器人是一具机器、一位女人,或是另一个他自己…

11个月后,狱监带来好消息,原本便有所冤情的Corry终于被赦免刑责,所以可以跟著狱监回到地球好好生活了。只是…

太空船的载重量有限,Corry只能再带15磅的行李。机器人无法跟他回去地球。

 

「不,她不是机器人,她是女人! 是她给我活下去的勇气的! 」

「15磅!」

「不行,她是女人! 你们把她留下来就是谋杀!」

 

最后狱监一枪击中机器人的脸,一盘电线与零件外露,短路的发声器不断呼叫Corry! Corry! Corry!

看到机器人这模样,Corry还是觉悟了,他跟上狱监及补给人员的脚步,坐上太空船返回地球…

 

“On a microscopic piece of sand that floats through space is a fragment of a man’s life. Left to rust is the place he lived in and the machines he used. Without use, they will disintegrate from the wind and the sand and the years that act upon them. All of Mr. Corry’s machines, including the one made in his image, kept alive by love, but now obsolete—in The Twilight Zone."

 

后记:(上段英文)Serling的总结好犀利、好心酸! 在片尾还看到一熟悉的名字~ 配乐大师Bernard Herrmann! 并且根据维基的说法,此集以及S2E23 “A Hundred Yards Over the Rim" 还有S2E24 “The Rip Van Winkle Caper" 都是在死亡谷所拍摄的,就相当喜欢荒漠景观与科幻元素的结合。

这个故事非常简单,并且最后机器人被枪打中的脸部特写(见上图)好具震撼力啊! 会让观众一直思索下去…那位女机器到底是人…还是机器~ 人的定义为何? 机器的定义为何? 两者之间的灰色地带又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此集令我联想到黑镜第二季第一集的"Be Right Back“,探讨的议题是一样的,但叙事方面更具深度与复杂性。然而,偶尔看些简单精纯的"寓言故事"也不错啦! 影片结束后…后续延伸…自己的黑镜小剧场…便会在故事结束后继续在脑中播放……

 

 

 

S1E8 Time Enough at Last(Based on a short story by : Lyn Venable)

 

Henry Bemis是个平凡的银行员,也是个"四眼田鸡"~ 总是戴著一副厚重的眼镜,除此之外他是个爱书成痴的超级大书虫。Henry的同事与妻子皆不太理解人为什么要这么沉迷于书本之中,而且每有什么大摩擦,Henry总是将书本摆在第一位。

总是抱怨没时间好好看书的Henry,每日午休时间就是躲到银行金库里阅读,在那里他可以与世隔绝,尽情尽兴读他的书,全全然地活在书本世界之中。然而有一天午休结束他打开金库门时,发现一切都变了:毁灭世界的核爆发生了! 银行被炸成了一片废墟,街道被炸成了一片废墟,所有的人都消失了(死了),所有一切事物全都毁坏、没用了,并且全世界就剩下他一人。

完了完了,一切都完了,孤自一人算是什么样的存在? 在惊吓与绝望之下,Henry拿起手枪朝向自己的太阳穴…不,等一下,远方出现一熟悉的景象,是图书馆! 于是自杀的念头便打消了。Henry走了一段路终于抵达图书馆,图书馆还有不少书完好如初没被炸毁。看看钟塔上破碎的时钟,看看身边一叠叠的书本,终于~ Henry终于有无限长的时间来做他最爱做的事情了! 那就是阅读~ 不会有人打扰,不会有人取笑,书的世界就将会是他的世界,书中的一切将会是他所拥有的一切~ 唯一一切。

可是…

就当他拿起书要读的时候,一不小心跌了一下,眼镜摔到了地上,厚厚的镜片突然间碎成好几片。原来长期阅读习惯所使然,他近视度数颇深,没眼镜根本啥也看不清楚的。

「不公平啊! 不公平啊! 我现在有时间看书了啊…」(完)

 

后记因为有人的世界,才能沉迷于人外世界,因为有顾人怨的老板与黄脸婆,才让金库里更安静,让书中的故事更丰富有趣。你讨厌人,讨厌这个世界,但世界末日剩你一人没用的啊! 而且到时眼镜坏了不能去宝岛眼镜送修哦!

 

 

 

 

S1E9 “Perchance to Dream (Written by Charles Beaumont)

 

“They say a dream takes only a second or so, and yet in that second a man can live a lifetime. He can suffer and die, and who’s to say which is the greater reality: the one we know or the one in dreams, between heaven, the sky, the earth – in the Twilight Zone."

大家有过时间与梦境过程不对称的梦吗? 就是明明在梦中的情境很冗长,仿佛是好几小时甚至好几天发生的事一般,但事实上人只睡了十分钟。这集的开场白Serling先生提到梦中的一秒可能就是人的一生,这是一则关于梦境的故事…

 

Edward Hall总是神情紧张疲累,因为时间是他的敌人,主宰生杀大权的敌人。有一天他前来到精神科诊所看病,医生看他累垮了的样子便扶他至诊间的沙发躺下。「休息一下吧!」于是Edward合上双眼,但很快他就起身了。

原来Edward四天四夜没睡了,不是睡不著,而是不敢睡,因为他相信一旦睡著就会死。

身为绘图师的Edward具有强大的想像力,眼前任何的图片、画面、新闻内容,都可以在他的想像之中变成活的。但是,他的想像力已渐然失控,想像力与真实的差异愈来愈小,想像之中的事物会浮现于现实之中,特别是一些恐怖的事物,这对原本就有心脏疾病的他而言相当危险~ 他会被自己想像出来的东西给吓死。

如今,他想像出来的事物已深植于梦境之中~一场童年时代就梦过的情境。他也知道如果再入睡、作梦一次,他一定会被吓死。

他的梦总是非常真实,不止如此,他的梦会像连续剧一样~ 不同日的梦还是同样的情景,还会如上下集一般接连演绎下去。

他的梦中连番出现一座游乐场,情境有些扭曲,却份外真实。游乐场中有预言家,也有个奇异的美女舞者~猫女MAYA,这位舞者总是画著猫眼般的黑眼影,身著豹纹衣装,肢体动作相当大胆,且笑起来十分骇人。一次次,一场场的梦境,猫女总会找到Edward,她还会诱惑他,引诱他去做一些危险、吓人的事情~ 像是进入鬼屋(还蛮喜欢这段的)…

Edward跟医生提到从鬼屋的怪梦醒来后心跳加速,非常痛苦,他认为猫女是要试著把他给吓死,也觉得下次若睡著后再于梦中碰到她的话,人应该是醒不过来了。

后来另一晚在睡梦中他又被猫女给找著了,这次猫女带他去坐云宵飞车…他大喊我要下去! 我要下去! 猫女就叫他直接跳下去~ 「要下去你就跳啊!」 惊醒过来后他的状况更差了。与医生说完这些之后,Edward觉得医生应该也束手无策了,于是他起身离开诊间…

就在走到柜台时,Edward发现柜台的小姐竟然就是MAYA,万分错愕的他于是冲回诊间,并往窗户一跳~ 从诊所所在的摩天大楼往地上一坠…

此时镜头跳接至同样的诊间,Edward像刚进来时躺在沙发上闭目休息,但医生看了看便叫柜台小姐进来帮忙,原来Edward已经断气了。医生说他躺下没两秒便睡著,但一会儿后他于睡梦中发出一阵尖叫,连房外的柜台小姐都听到了。尖叫后不久Edward便停止呼吸了。

「是心脏麻痹吗?」医生与小姐讨论著。故事结束。

 

后记:这是剧作家/小说家 Charles Beaumont第一则被阴阳魔界搬上萤幕的故事,他的写作风格跟Serling先生又有些不同,显然此集是阴阳魔镜第一次尝试恐怖惊悚的路线,个人是觉得阴森气氛营造得挻不错的。故事标题"Perchance to dream"来自哈姆雷特,然后我看一些相关介绍有提到这则故事的概念后来出现在80年代的著名恐怖片系列「半夜鬼上床」,不过自己觉得逻辑概念上黑镜第三季第二集的"Playtest" (终极玩家) 之中也稍有借用。

此外,这集是目前故事时间轴较为复杂的一集~ Edward从沙发醒来并诉说自己病因的部份,就全部都是梦,这也吻合他的说法:自己的现实与梦境已经混肴在一起,并且有位叫做MAYA的女子会在梦中试图逼死他。所以他在诊间中睡著,而梦到的还是所在的诊间~ 梦境背景直接就是现实,可是这段睡梦过程中他还可以在梦中回溯自己的梦,且梦中他的想像力还是失控了,于是就如MAYA上次跟他说的「想离开你就跳!」只是死前最后一个梦不是跳出云宵飞车,而是跳下楼…梦到跳楼的瞬间,就是他死去的一刻。

那位MAYA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真的只是梦中的幻影吗? 其实…在之后的某集她还会再出现……

 

 

 

S1E10 “Judgment Night

 

这集个人十分喜欢,反复看了几次,特别是摄影风格,还有故事一步步演进的步调即稳健又散放阵阵玄奇。

 

1942年,一艘英国货船于夜雾中迷途,船中有位意识有些模糊的男子,他试著与船上的乘客及工作人员交谈,试著想起些什么,他好像会说出一些自己也不懂的事,像是自己来自何处,在哪儿出生,而在回想自己过去的过程中,他又好像能够预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与他谈话的人他好像熟悉,又好像从没看过。后来在自己的行李中发现自己的姓名字写在一顶军帽里面,原来他叫Lanser。

船的引擎出了点问题,更大的问题是~ 如果船这时停下来修理,可能会被敌军包围(毕竟是1942),不修理的话,引擎发出的怪声还是会引来敌军的注意。大伙儿讨论此事之际,那位男子又想起了些什么。

「等一下船会被攻击! 就在1小时后…凌晨1点15分时!」

但是没人听懂他在说什么,后来Lanser要去告知船上其他人时,发现人都不见了,人好像…都变成鬼魂了,他的意识又变得愈加模糊了。

 

1点15分到了。他在眺望台看到了一台潜水艇浮出水面,接下来货船就被疯狂轰炸,不少人被活活烧死。Lanser试著救人但就只能无助地看著好好一艘船变成人间炼狱…

 

镜头转到潜水艇这边。Captain-Lieutenant Carl Lanser是德军的潜水艇指挥官,他一派轻松地在纪录今天的"战绩",他的副官对整个攻击行动甚有迟疑,因为这是一场"偷袭"~ 无事先发出宣战的警示程序,并且打的是平民的货船。副官问Lanser会不会良心不安,Lanser才不当做一回事,对他而言战胜就是一切,唯有战胜才是真理。副官又继续说…他觉得他们的行为会受到上帝的谴责~ 发动偷袭的他们都会受到诅咒的。(完)

 

后记:此集应是阴阳魔界系列中第一则直接批判极权主义与谴责战争的故事。一开始我多少会猜想…像阴阳魔界这样具前瞻性的剧集,是否会撇除人道关怀的层面,而只著重在叙事风格的展演? 其实不是的哦!

Serling、 Beaumont还有之后会出现的Ray Bradbury等等阴阳魔界的编剧,所带给我的领悟是:有一种笔尖,叫做正义,叫做关怀,故事只是墨水印迹,所以仔细读了,得读出字句笔划之中的笔锋。五季看下来,发现人文关怀从没少过,并且战争、历史为背景的反战故事很多很多,亦有不少透过虚构来呈现常人所未能知悉的"真相",总之是很有人性的,就只是少了那些陈腔滥调的劝世、传教口号罢了!

对了! 如果看过黑镜第二季第二集的「白熊」的话,应该很快就会明白Judgement Night这则故事的逻辑构造为何。这集推荐给喜欢黑镜系列的读者们~

 

 

 

S1E11 “And When the Sky Was Opened"

(Based on a short story by : Richard Matheson)

 

“Her name: X-20. Her type: an experimental interceptor. Recent history: a crash landing in the Mojave Desert after a thirty-one hour flight nine hundred miles into space. Incidental data: the ship, with the men who flew her, disappeared from the radar screen for twenty-four hours…But the shrouds that cover mysteries are not always made out of a tarpaulin, as this man will soon find out on the other side of a hospital door."

现在看见这段开场白,才发现字句中匿有玄机……

“And When the Sky Was Opened" 是目前笔者我最喜欢的集数之一(应该和第三季的"To Serve Man"并列第一吧),主要是故事叙说的「方式」相当厉害,让你秒懂了一些道理,而且愈懂就愈胆战心惊…真的,某些道理是很难用一般逻辑概念去思考,某些真相是根本不能沿用既定语言/文法来记述的…

 

一开始,镜头带到X-20,一艘实验型拦截机,在执行一次长达31小时的900公里太空飞行任务后,"她"被官方单位所"看管"著~ 置在仓库内等待进一步勘验。原来飞行任务途中X-20机身曾因不明原因从雷达上消失整整24小时,机上机员亦昏厥数小时,X-20后来坠毁于莫哈维沙漠,机员受轻重伤但无生命危险,还上了报被视为英雄。

接下来我们看见Forbes上校神情紧张地伫在病房门口,15号病房,他来给之前同于X-20执行任务的上校Gart探病,Gart在X-20坠毁时伤了脚行动不便,他心情倒是愉快,问问还能走跳自如的Forbes"外面的世界如何啊? 见了什么人啦? 飞机怎么了?",不像Forbes,一点也不像紧张无比的Forbes…

怪事发生了。Forbes说他昨天早上9点半出院,他明明与X-20的另一机员兼15年老友Harrington一同离开,但现在…Gart根本不知道Forbes在说什么,「谁是Ed Harrington?」更诡异的是…昨天Forbes明明清楚看到报纸刊出Gart、Harrington与自己的合照,但今天翻开同样的报纸~ 只有Gart与Forbes,报导内容也说X-20坠机事件发生时,机上的飞行员只有Gart与Forbes两人。

 

Forbes坚决地说机员明明有三人,而且第三人Harrington对Gart而言也有五年的交情,怎么Gart完全不记得了? 又怎么昨天看的报纸跟今天的不一样? Harrington怎么就这样…好像…完全不曾存在一般!? 然而Gart不是不记得,而是他根本不认为有什么Harrington的,一开始飞行任务成员就是两个人,一开始15号病房里的病床就只有两张…

 

Forbes继续试著解释他记得的事情经过为何:

…时间回到昨天,出院前Harrington还跟Gart有说有笑,Forbes则在一旁帮腔,他们还讨论到三人合照看起来如何。出院后Harrington、Forbes到常去的酒吧小酌,连酒保也认得他们,受到英雄礼遇的两位还被请喝酒。

突然间,Harrington无故愣住,敬酒时啤酒突然滑落至地上。Harrington说他有种很奇怪的感觉~~感觉仿佛…仿佛自己不该存在似的,仿佛…仿佛自己该要消失了。一开始Forbes听了不以为意,后来Harrington去电话亭要致电给父母,但离奇的是…与Harrington通话的一方说他们从来没有一位叫做Ed Harrington的儿子。

Harrington的感觉愈来愈不对劲,他又再重复自己不该存在,甚至说了:「这感觉就像是…我们根本不该从上次的飞行任务生还回来的! 是不是有人搞错了!? 搞错了所以让不该回来的我们给"溜"了回来!?」

接下来就在Forbes转身拿起报纸时,报纸上的三人合照只有两人~ 少了Harrington,报导的内容也只提到Gart与Forbes。这时Forbes再回头,电话亭里没半个人影,刚才滑落地上的酒…水渍也全消失~水渍根本没存在过。他问刚与他们聊天的酒保自己的友伴Harrington人呢,酒保回答说:「谁? 不是只有你吗?」

完全错愕的Forbes连络了自己的女朋友,但她也从不知道谁是Harrington…他立马拿起昨晚传给女友的电报…怎么今天一看,电报中也没提到Harrington,明明昨天有说「我跟Ed要出院了」。随后Forbes连络上级时,对方一样说从没听过Ed Harrington。这时Forbes已经被搞得快精神错乱了,他试著回到刚才的酒吧…店已经打烊了他还破窗而入,他只能绝望地哭喊著Harrington的名字…

回忆完了之后,Gart还是很慎重地告诉Forbes:「我真的没看过没听说过Harrington这个人。」后来Forbes想起Harrington消失前说过的话,他跟Gart重述了一篇:「或许Harrington是被"带走"的,或许就像他说的…有人犯了错,放过了原本不该继续存在的我们…所以他们回来修正错误了…回来带走我们了…」

 

「哦不…不要…我不要这事发生…不要发生…不要…!」Forbes看见镜子中的自己后突然一阵惨叫,随后逃出了病房,跛脚的Gart试著追上去但晚上了几秒。他打开门往走廊一看…什么也没有…没有Forbes…怎么可能!? Gart呼叫护士前来,叫她帮忙去追Forbes,但护士不知Gart在说什么,护士完全不知道他在说的Forbes是谁。

「妳知道Forbes的,他跟我一起入院的,昨天他还待在我隔壁的那张…」

Gart转身指著他的病床旁边的另一张病床…不,不存在,没有另一张病床,15病房是单人房。此时Gart吓得无法自己…

护士试著安抚Gart,将他扶至床上后她立马去叫医生。这时Gart惊见床尾摆著的昨天的报纸…照片只有自己一人…

 

镜头转至楼梯间,一位军官正与刚才的护士讨论著。

「15号病房可以容纳三位病人,目前是空著的。」

「我们去瞧瞧吧。」

来到长廊尽头,15号病房一打开,没有床,什么都没有。

 

最后Serling先生的旁白再度出现…此时我们看见刚才停放X-20的管制区域…没有X-20,没有任何的拦截机,就一块帆布盖在地上…仿佛一切不曾存在过…(完)

 

后记:笼统地说这则故事很"meta",并且解读的方式不只一种,你可以以科幻的、灵异的、存在主义式的…甚至纯粹超现实结构的角度去体会它。刚看完后我没想那么多,后来是在论坛爬文时,看见一则感想才觉得小有震撼:这故事告诉了我们…历史是如何被篡改的。

哇靠~ 这层意涵可真犀利,有道理哦! 表示这整个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真相是如何透过『情境架构』的调整,或者透过 『叙述形式』的变通,而被一步步给抹灭掉。因此,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可知所谓「篡改」这一行为的特色就是:我们什么也察觉不到~ 当事物消失时,你可不会看见它消失的过程,你可不会查见有什么事物消失了,并且被消失的事物对你而言…仿佛自始自终从来没存在过…最重要的是…你自己都有可能一瞬间就"被消失"~就在你查觉到事物正突然无故消失的瞬间。

看完这集之后,读者们也来回述一下各位所知的『历史』是为何物…就将这集故事视为「被消失的教科书」,来回想你我所知的台湾历史、世界历史、那些曾被视为不曾存在的战事与屠杀,那些曾被视为战争却不曾存在的战争…

别掉以轻心啊! 现在此时此刻…消失…正在世界某处持续发生著…

而你我,是否已懂得站在事物外、情境外来观察事物事件的微妙变化? 如果懂了的话,那么我们就约在阴阳魔界相会吧! (在Twilight Zone办Twilight Zone网聚…)

 

 

 

S1E16 “The Hitch-Hiker" (Based on the radio play by : Lucille Fletcher )

 

一个年轻女孩独自长途夜驶,在1950~60年代的美国乡野…只意谓著两件事:不寻常、危险。

 

我们的女主角叫做Nan Adams,是位百货公司店员,休假期间计划来趟横跨美国的公路之旅,然而从纽约出发后不久,车子便在宾州公路上爆胎。故事一开始,我们便看到Nan与修车师傅有说有笑…

师傅:「轮胎磨得这么光,路面又像布丁一样的时速还开到65!? 小姐妳跟天使们一伙了吧!? 照这样你要叫的可不是修车工,而是卖棺材的啊!」

以微笑回应后Nan上车准备跟著师傅开回镇上,但这时她突然看见路边有个落魄老老头在看著她…老头子举起手势要拦顺风车,她看了一下觉得迟疑但不予理会,关上车门疾驶而去。

 

来到修车厂,和师傅结帐时Nan又看到刚那个老人,她开始觉得事情不对劲。

「没有,我刚只是在看后面那个搭顺风车的…」

「什么顺风车? 有吗?」

镜头一转。车厂后方的路肩没半个人影。

 

开了50哩路后,Nan又看到同样那个老人,后来经过维吉尼亚时那老人又出现,接下来绕进小路也看到他。只是站在路边,同样的表情,同样的动作~ 像个稻草人一样~ 举起手、竖起姆指,意示要搭顺风车。

她去餐厅时也问老板附近搭顺风车的人多吗? 何止少,根本少到不可能存在,所以那个老人到底是什么? 后来道路封闭要改道时,那个老人又出现了,他还跟上来找Nan说话:「要去西边吗?」Nan吓得赶紧开车离去。没想到来到平交道老人再次出现,车子卡在平交道上动弹不得,后来在千钧一发之际总算开离了铁轨。

然而这时,Nan的心神已被恐惧所缠绕。她认定那老人要致她于死地。

车子开了三天三夜,经过田纳西与阿肯色,Nan还是不时看见同样的老人出现于路旁,路过无数无名小镇,路过许多不成形的风景,旅行已变得像是飞行,公路已不再只是公路,而是逃难出路~ 她只想甩掉那老人,快点到达目的地…

第四天Nan驶至新墨西哥州,为了不想再撞见那老人她决定改走小路,接近半夜时分,她车子没油了,跑向附近的加油站但没人要卖她油,就算她解释有人在跟纵她也不被理睬,后来路过的一个年轻海军帮了忙,成功拿到汽油后,Nan提议开车载他去圣地牙哥。

车开了一阵子后Nan又看到那老人了,她吓了一跳车子差点失去控制。她问那海军有没有看到人,海军却说没有,谁也没看到。Nan后来还想开车去撞那老人…海军受不了急忙想下车,Nan却使出混身解数要把海军留下来,最后还是没办法。

在万分恐惧之余,她找到电话亭便赶紧下车打给家人。但接电话的不是Nan的母亲而是另一人,那人解释说Nan的母亲因精神崩溃住院,事由是六日前她的女儿Nan在宾州公路上车祸身亡…

突然间…Nan不再感到害怕,她感到麻木,无知觉,就像有人把她的心给掏空了~情感、知觉、恐惧都已成空,全身只剩一具冰冰冷冷的空壳。这时她才查觉到亚历桑那的星空是如此美丽,还有山脉、草原与荒漠…

 

「我想我明白了。」于是Nan坐进车里。此时那老人坐在后座。

「我想这次妳准备好要跟我走了吧!?」(故事结束)

 

后记:和电影「灵异第六感」的情结有些相似,也是不可信任第一人称(unreliable first-person narrative)的巧妙运用,并且很少看过国外影集把"鬼故事"说得这么好的。个人觉得这故事题材不算新鲜,但看过两三次后发现叙事方面蛮精致的,像是女主角的型象、演技、她自白时提到的各种细节、公路电影元素的发挥,以及整体步调的掌控等等,总的看来可说是阴阳魔界之中极为出色的集数之一。

根据维基所言,此篇The Hitchhiker原本是一则广播故事,最早出现于1941The Orson Welles Show (1941),后来陆续又被录制数次。另外我们在最新的观影考古清单中提过的著名Cult片Carnival of Souls 灵魂狂欢节 (1962),确实诸多元素与阴阳魔界此集相符,不过灵魂狂欢节的格局更大,讽喻50年代美国女性地位的意味更明显,且结局结得更加玄奇,摄影更是美得惊人。读者有空的话可以去Youtube找来瞧瞧。

 

 

 

S1E22 “The Monsters Are Due on Maple Street

 

这是美国任何一处皆有的平凡小镇,住著平凡的居民,过著平凡的生活。

但是有一天,完全无法理解的怪事突袭了这座小镇的平凡。大停电。

不止如此,对外的通讯都失灵,居民们人心惶惶~ “人心惶惶"在此可不是装饰润饰用的成语,这集会仔细地展演给观众看什么叫做人心惶惶。

 

原来只要用夜黑引出人心的黑暗,人类社会便会灭亡…

 

枫树街,夏末的某一星期六午后,一切悠然舒适~ 烤肉的香味,孩童的笑声、冰淇淋贩的钤铛声。

下午6:43。天空传来诡异的巨响,伴随著奇特的闪光。没人知道那是什么。然而Serling的旁白说道:那是恶魔即将降临…

天黑之后,居民发现各家的电路与电话通讯全部失灵。是雷雨吗? 天气好得很呢! 有事前通知吗? 没有啊最近广播都没提到要停电啊。怎么电话也不通了? 电话需要插电吗?

接下来他们发现连汽车也发动不了。没油了吗? 不,油加得满满的。

好吧,步行到城里看看发生什么事吧!

 

「布蓝德先生,你最好别去。因为"它们"不想你去。」一个年轻孩子突然叫住了准备去城里的大人。

「谁不想我们去?」

「"它们"。」孩子指向天空。

就是坐著那东西造访我们这里的它们。

「每一个故事都是这样说的! 千篇一律的内容,外太空来的飞船造访地球…」

 

大人们觉得这孩子的说法太荒谬了,他们认为肯定有什么可解释的原因的,像是流星或太阳黑子的干扰吧! 但说是这么说,大人其中一位也觉得自己说得有点没说服力了。

「布蓝德先生,你最好别去,因为…你可能根本去不了! 故事的结局都一样的,没人离开得了。除了…除了它们派来的人,它们派来的人~ 和我们人类长得一模一样。」

 

它们事先派四个人~父母与两个孩子~ 过来地球融入人类生活,并且准备接应太空船。这四个人长得就像人类,但他们绝不是人类。

布蓝德听了后开玩笑说:看来我们得搜搜这个社区了,看看谁才是真正的人类!

其中一位大人莱斯又试著发动车子,搞了一会儿还是没用,就当他走离车子几步后,车子自己突然发动了。其他的人看呆了,也开始怀疑了…为什么他的就可以?

对吼,莱斯本来就很奇怪,他一直很奇怪! 对啊! 我们说要去城里时他怎么不跟过来?

为么你的车可以发动? 你最好给我好好解释。一群人开始围著他怒吼。

此时,车子又再度自动发动了!

群众之中一个妇人说她看到莱斯半夜都会站在户外看星星,不知是在"等待"什么一样。

「连失眠也要定罪吗!? 你们这些人有病! 你们在自己吓唬自己!」

 

到了深夜,那群人还在莱斯屋外逗留,他们说是在监视他。甚至说看著星星的人都是不正常的人…

还甚理性的布蓝德试著要当和事佬,但大家的情绪都相当急躁,只管指责与迁怒,接下来群众们相互煽动在说各自的事非。像是有人说他听说布蓝德晚上都躲在地下室弄什么无线电的…

布蓝德认为大家只是执意要给人定罪,只是在气愤之下想找代罪羔羊,只是迫切要指出别人的不是…但再这样下去,最后结果就是大家只会相互残杀。

但就在说完之后,大伙儿发现有个黑影从远方走了过来。有人立马拿出猎枪打死了那人,后来才发现是自己人彼德,刚走去另一条街探查停电情形的彼德。这时行射的人变成被群众怀疑的对象。就在查理为自己办解时,查理家的电灯亮了。为什么? 为什么只有查理家亮了? 为什么查理那么急著打死彼此?

查理慌忙地想逃回屋里,但群众开始攻击他,查理在焦急中还指责是刚那个孩子才是外星人。为什么是孩子? 那个孩子怎么会未卜先知? 大家开始追打那孩子,但在奔跑的途中,大家又看到鲍伯家的灯也突然亮了! 接下来丹的房子、威廉的房子…一家又一家的灯都一闪一灭的,查理的房子又闪了一次,于是大家有的拿著石头,有的拿起猎枪,相互残杀…

 

镜头转到太空船上,两名船员正交谈著:

「明白整个过程了吗? 只要把人类的一些机器停掉,像是无线电、电话、割草机,让他们待在黑暗中数小时,然后静静等待结果。」

「结果都是一样的吗?」

「多少会有些许小差异吧! 不过…终究他们眼中最可怕的敌人,就是他们自己。而我们就只需在一旁观看下去。」

一个又一个的小镇,一个一个继续看下去…

 

最后,Serling的旁白出现:

“The tools of conquest do not necessarily come with bombs and explosions and fallout. There are weapons that are simply thoughts, attitudes, prejudices – to be found only in the minds of men. For the record, prejudices can kill – and suspicion can destroy – and a thoughtless frightened search for a scapegoat has a fallout all of its own – for the children – and the children yet unborn. And the pity of it is – that these things cannot be confined – to the Twilight Zone."

略译:征服的利器并非只有枪炮与轰炸等等的武力恫赫。有一种武器,叫思想,叫态度,以及偏见,而它们唯独存在于人类心智之中。据记载,偏见杀人无数,猜疑可招引毁灭,并且不经思索地乱找代罪羔羊之者,终将自食恶果,并其恶足以危及后世,延续至下一代。遗憾的是,这类事情依然不足为奇…纵使在阴阳魔界这一端。

 

后记:相当精彩的一集,看过三四次之后更是佩服。此集所传达的讯息对人类文明、思考方面极为重要,且在任何世代皆必须传达,不止如此,这集的叙述结构,又懂得把此一传达任务传得强而有力。

透过这故事我们见证到许多:人在面对未知之物时所产生的恐惧与焦虑,总会迅速催化偏见、猜疑、怯弱及自私心理,而催化的过程颇快,失控得也快。明明是可以攻克之物,明明明可以退一步,可以理性思考,可以查明真相,但为何会闹到自相残杀的地步?请读者自行思考了。

并且此集并非只是个寓言故事,它还向读者展示了何谓麦卡锡主义(McCarthyism)及其残暴、蛮横的真面目。如维基所列:麦卡锡主义是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指控他人不忠、颠覆、叛国等罪。它也指「使用不公正断言、调查方式,特别是对持异议者和批评者进行打击。」近似我们所说的"抹黑",但是更具系统性、讲究步骤程序,不像抹黑是可止于片面说辞、发言或对话内容的。那不要对"麦卡锡"这种外来语存有无谓的美好遐想,当年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的此般手段针对与其意见相左的势力发动大肆的诬告,以反共之名在毫无根据之下将他所"认定"的共产人士施行迫害,连爱因斯坦也受到波及。

回想枫叶夜这一晚的怪事,还有美国历史上的类似斗争行迳,进一步就会想到更多关于殖民、诱发战争的历史事迹,只是太空船换成了战舰,换成五角大厦,换成某某公约组织,或者某某银行企业、某某贸易公司…

此外,也会纳闷的是:为什么人会对于明明无所根据的事情深信不疑!? 因为人早就被训化为对于无所根据的事物更感威权性、敬畏感~ 无怪历史上有太多血流成河的恶行,皆始于宗教信仰的曲解与岐异。然而置于现代、后现代…后TV时代的今日,人们依旧会依从于于各种无凭无据的事~ 像是假新闻、种族岐视的科学道理、人工美女、莫名奇妙的拜物价值观…诸如此类。

为什么? 你问我吗? 我会说因为那风和日丽的枫叶街~ 那假日的烤肉香气、打完棒球的孩童在路上嬉闹著,还有冰淇淋车的叮当呵当声…始终是一片假象。

James Baldwin会说那是用多少的暴戾、多少的残杀与牺牲换来的假象,1960年电视机前的观众们以为这就是美国,这就是他们的现实,1960年电视机外的我们,也以为这就是太平洋另一端的自由大地~美国。我们就像住在枫叶街的居民,只是这条街包括了七座大海洋…

2018年的今日,各种假象持续升级幻化,溢越了真实,大脑连相信与否的指令都免去,更仿佛假象的崇拜,绝不离信仰式的狂热。美国自身,就是一个个拟像的结合,因而相信美国,便会无法自拔地相信各种不知为何得相信的各种事物~为何不? 现今世代已教化成这等程度,因而相信美国,便会频频为那些毫无前因后果的美妙意象而激动,因而相信美国,相信世界,世界为何? 世界在哪? 整个世界都成了一团假象。思考免了,相信免了,就只剩消费…消耗…只是失控的消费欲在把持著一个个人的观点、行动与判断力。

看来在天上观望著我们的太空船,到了下个世纪都还不必修正他们的侵略SOP~ 他们的任务可真轻松,派来地球就是福!

 

 

 

S1E34 “The After Hours

 

这集个人很喜欢,觉得惊悚之余有其"可爱"之处,而且当年电视界的性感美女Anne Francis演得好出色。摄影方面也颇有巧思,跟其他集的风格不太一样。

 

故事是这样子的。Marsha来百货公司逛逛,要买一个裁缝用的"顶针"送给母亲,但逛了好多柜都找不到她要的。后来跟一群人等电梯时,她发现隔壁电梯正好开门,快速抢搭的她还得意洋洋。

电梯里的服务员问她要什么,她说金色顶针,于是服务员回答:「九楼有。」更甚的是他还说这电梯直达9楼。然而来到9楼,电梯一打开她看整层楼似乎都没人,转头问刚的服务员怎么一回事,电梯却已关门。

更怪的是整层楼根本没有陈列商品,Marsha走著走著才看到一位女店员,店员拿出了一具金色顶针~就是Marsha要的东西。奇怪的是店员称呼她Marsha(怎会知道她的名字),还问她:「那妳开心吗?」Marsha觉的莫名奇妙就回说「不管你的事!」,店员还反讽回去。电梯开门Marsha就气冲冲地后离开9楼。

但是坐电梯下楼时Marsha发现顶针坏掉了,根本就是瑕疪品,于是听从电梯小弟的指示,前往3楼服务台找人退货。不过…服务经理挻困惑的,他向上级报告时我们才从中得知:这座百货公司并没有9楼,然而上级主管的语气似乎有些不太对劲…

经理与其上级后来试著与Marsha交涉,除了强调根本没有9楼之外,也因Marsha买顶针时没拿收据所以拒绝授理。说著说著Marsha看见前方有一熟悉身影,就是刚才的店员! 但…是个假人模型! Marsha吓的无法自我而昏厥,被经理安置于办公室休息,恍惚的她醒来后,却发现百货公司早已打烊~已是"after hour"了,她就这样一人被忘在大楼里。

 

只有她一人…

以及一堆的人体模型…

电梯全都停摆了,出口都上锁了。焦急地找寻出路的Marsha,突然发现这些模型…好像…会动! 并且她不小心撞倒的其中一具,就是之前看过的电梯服务员!

接下来,她听到这些假人在呼唤她的名字~ Marsha? Marsha! …

她吓得快崩溃了!

 

正好此时直达9楼的电梯门开启,她逃了进去。但是抵达9楼时…电梯门一开,出现了之前卖她顶针的女店员…的模型! Marsha脚软了退回电梯,放声大哭。

「Marsha,妳怎么哭得像个小孩子一样啊! 难道妳忘了吗?」

Marsha忘了什么呢?

嘿嘿,爆雷就不好玩了,这集就请读者亲自去体会吧! 结局很阴阳魔界很有意思。

 

后记:本集的片头不太一样,是特制的耶! 并且…想起很小的时候,有一阵子都觉得假人、娃娃、玩具其实都是活的,但是人类出现时他们会就装死,他们只会跟小朋友谈话,而这个孩童与假人之间的"秘密",会随著孩童的成长而被遗忘。 

想到恰奇了没!? 且慢! 阴阳魔界第5季第6集"Living Doll",便是洋娃娃有灵魂的故事,这一集我觉得超像超像灵异魔咒的,只是Living Doll并没有明显的鬼魂元素。

 

 

 

其他第一季推荐集数:E2 “One for the Angels“, E12 “What You Need" , E14″Third from the Sun“, E20 “Elegy" E21 “Mirror Image“, E27 “People Are Alike All Over“, E36 “A World of His Own“… 很多很多。第一季题材多元丰富,很多好集数,建议每集都看过一遍吧!

 

 

最后…请谨记…

~我们不会终止梦魇,我们只会解释梦魇ー因为这里是阴阳魔界~

“We will not end the nightmare, we’ll only explain it—because this is the Twilight Zone."

 

(续)

 

另有阴阳魔界第二季严选8集,按我前往

 

图像来源:自行截图、google搜图、tumblr搜图。

影集资讯:

片名:The Twilight Zone 

播出年间:1959~1964

片名中译:阴阳魔界 (源自 1985 重拍版,华视有播过)

创始人:Rod Serlin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Twilight_Zone_(1959_TV_series)
List of The Twilight Zone (1959 TV series) episodes 
The Twilight Zone (1959 TV series) (season 1)
The Twilight Zone (1959 TV series) (season 2)
The Twilight Zone (1959 TV series) (season 3)
The Twilight Zone (1959 TV series) (season 4)
The Twilight Zone (1959 TV series) (season 5)

延伸阅读(跳往本窟):

2017下半年~2018早春观影&考古清单://
2017上半年观影&考古清单
Under The Skin:肌肤之下 ~「肌肤之侵」Under The Skin
Сталкер.无境潜行 ~「潜行者」Stalker 
暴行语法学 the syntax of enormity ~ 伊藤计划的「虐杀器官」
In a Garden of Forking Paths ~ 波赫士的「小径分岔的花园」
[开箱] 攻壳机动队 Complete Box  ~ 新版攻壳漫画开箱介绍(废文)
时间的苍穹、宇宙的最后喘息 ~ J. G. Ballard的短篇“The Voices of Time" 
一本自读之书: A Book that Reads Itself  ~重返无限图书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