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打開微博,

波妞就被一條消息震撼到了,

新聞的起源是台北故宮博物院要向日本出借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真跡,引起了兩岸民眾的憤怒!不僅因為紙類文物本身就十分脆弱,而且問世1400多年,可以說「展一次傷一次」,而且這次還是沒有任何交換條件就送到日本,很多日本人甚至都還不知道中國這麼珍貴的「國寶」在日本展出。

《夜問打權》主持人黃智賢三問台灣博物院「憑什麼?!」

更讓大家憤怒的是,台北故宮博物院還公開相互推卸責任。《環球時報》的記者電話採訪了《祭侄文稿》送去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對方表示,沒有對《祭侄文稿》有啥特別保護措施!大家還可以對著它拍照!不開閃光燈就行。

唐國強摔斷骨頭演《顏真卿》卻不讓播,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則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第三則是蘇軾的《寒食帖》。《蘭亭序》真跡難尋,《祭侄文稿》則是僅存極少數被保存下來的顏真卿真跡,可見《祭侄文稿》分量之重要不可言喻。

顏真卿《祭侄文稿》欣賞

請將手機橫置觀看

顏真卿一生忠直,安祿山叛亂,顏真卿鎮守平原聯絡各地起兵反抗,響應者超過30萬,致使安祿山不敢急攻潼關。而他的族兄顏杲卿與其子顏季明鎮守常山,後來安祿山圍攻常山,俘虜顏季明,藉此逼迫顏杲卿投降,但顏杲卿不肯屈服,還大罵安祿山,顏季明被斬。城破後,顏杲卿亦不降而死。顏真卿聽聞侄子殉難的消息之後,遣人至河北尋得顏季明首級而祭之,悲憤之下,揮淚而作這篇《祭侄文稿》,文中不僅記錄了一段國讎家恨的歷史,而且字跡酣暢淋漓,一氣呵成,即使後世書法名家輩出,臨帖萬千,也很難達到原作的氣氛了。

顏真卿74歲時還率兵平叛,被俘後寧死不屈,最後被叛軍縊死於龍興寺柏樹下,終年77歲,德宗詔文曰:「器質天資,公忠傑出,出入四朝,堅貞一志。」可知《祭侄文稿》不僅是書法史上的瑰寶,更代表了一種不屈的民族氣節。

顏真卿畫像

實際上,考慮到《祭侄文稿》的珍貴性,早在1984年,《祭侄文稿》就被列為限展品,規定每次只能展出不超過42天,展後必須休息三年以上。所以即便在台北故宮,《祭侄文稿》也極少拿出來展覽,上次出現要追溯到2008年的《晉唐書法展》,而上一回在海外展,則是1997年在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台灣人自己都有10年沒有見過這件寶貝了,結果轉眼就被某些沒骨氣的人送去了日本展覽。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相關海報

網友憤怒評價:顏魯公一生浩然正氣,剛直不阿,他要地下有知,能氣吐血。

唐代書法上承魏晉,下啟宋元,三百年間、百花齊放,名家輩出,而顏真卿所生活的時代正值唐朝最為鼎盛的時期,也是中日交往最為密切的時期。從唐朝貞觀四年開始,日本來中國的遣唐使有 10多批,還有學生和醫生等。日本的金石刻文就是受唐文化的影響開始的。

到了奈良時代(710-794年),不僅設有專門的學校教授書法,而且因為唐太宗李世民酷愛王羲之書法,於是連聖武天皇和光明皇后都愛臨摹王羲之的字,甚至日本舉國上下競相效法王書,時尚所趨,蔚然成風。

王羲之《喪亂帖》摹本就存於日本

承接奈良時期的繁榮,平安時代日本的經濟、文化、宗教、文學、藝術、美術等方等面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盛氣象。當然這一切都與積極學習效仿盛唐文化是分不開的。當時的遣唐使除了直接學習盛唐百般制度、宗教、文藝和各種技藝外,還直接學習了盛唐書法。被稱為日本書道史上「三筆」的著名書家磋峨天皇、空海、橘逸勢以及最澄,都收到了唐朝書法風尚的影響。

磋峨天皇《李嶠百詠斷簡》可以看出受歐書的影響。

磋峨天皇與空海並稱日本書聖,釀愛唐朝文化,凡事皆以唐製為準則,甚至連男女所著衣服式樣亦下令皆依唐式。在書法方面更是如此,尤其喜愛歐陽詢。歐書對天皇書法風格的形成起大重了影響。皇上所喜,上行下效。結果如前文所述,歐書也在日本深深地紮下了根。

歐陽詢《卜商帖》

不僅書法對日本影響深遠,唐代的繪畫、建築、雕塑都在日本的文化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就連唐代女子的妝容服飾也與今天日本的國粹「和服」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充滿唐代風格的奈良東大寺

和服在日語中被稱為「著物」,因其美麗的裝飾、鮮艷的色彩和華麗的紋飾而備受日本女孩喜愛。和服藝術價值極高,價格也不菲,日本女孩在成人禮、畢業、婚禮等重要場合都會租一件和服,以示鄭重。

和服起源可追溯至公元3世紀,《魏志·倭人傳》中述「用布一幅,中穿一洞,頭貫其中,毋須量體裁衣」,此種服飾簡單、單一,是和服雛形,至奈良時代,日本遣使來中國,獲贈大量光彩奪目的朝服,次年,日本效仿隋唐服飾,至室町時代,和服在沿承唐朝服飾基礎上改進,和服定型,而和服腰包則是受基督教傳教士穿長袍系腰帶影響而創造。

唐代女子服飾

服飾紋樣表徵了時代的審美特徵。唐代服飾紋樣豐富多樣,有連珠紋、團窠紋、寶相花紋、牡丹紋等。取材也十分豐富,不僅有馬、獅子、鴛鴦、鳳凰等動物,還有蓮花、牡丹、松、竹等花草樹木。同時,在刺繡工藝進步影響下,服飾面料上多綉百鳥朝鳳、富貴牡丹、吉祥孔雀等,以此裝飾服飾面料,提升服飾的美觀度。

日本和服借鑒唐朝服飾紋樣,改變了傳統單布、單料形式,將一些圖文裝飾在布料及服飾上,其紋樣繼承唐朝曲線美、圓形狀特徵,多呈現循環紋樣;在紋樣原型上,選擇梅、櫻、藤、菊等植物紋樣,選擇龍、鳳、鳥、魚等動物紋樣,扇子、茶道具等器物紋樣,麻葉、龜甲等幾何紋樣,且有吉祥紋樣、正倉院紋樣、有職紋樣、唐草紋樣等,這充分借鑒了唐朝紋樣原型,且取紋樣吉祥、富貴、和睦之意。

唐代女子畫像

唐代服飾色彩艷麗,樣式搭配雅緻,唐詩中有雲,「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鬱金香汗濕歌巾, 山石榴花染舞裙。」「舞衣無力風斂, 藕絲秋色染。」貴婦人穿「淡青色上衣,胭脂色裙,白帔巾」,「硃色長裙,紫紗罩衫,硃色帔巾」,女僕的衣色也十分雅緻,一般是「褐色衣,白地綠色貼花半臂,翠綠色長裙」。

而唐代前,日本和服色彩較為單一,多為原始色彩、民族色彩,同一服飾幾乎同一色調。在唐朝文化的影響下,和服色彩尤其是大和型貴族服飾色彩進入鼎盛期,此時貴族以色彩劃分等級,如等級自上而下服飾顏色為深紫、淺紫、緋、紺、綠、黑。在唐代的織造技術傳入日本之後,日本女子甚至可以開始根據四季的時令不同,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來體現季節的變化。

無論是書法,還是服飾,

唐代文化對日本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

聖武天皇曾收藏了王羲之的書法二十卷,

共八百五十六行,

至今也只有《喪亂帖》和《孔侍帖中》

還留存於世,

如今台北故宮將顏真卿《祭侄文稿》真跡

出借日本已成定局,

還望日本能珍而重之,完璧歸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