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信站: 水木社區關鍵字: 選舉、民主、愛國、連任、以和為貴,和而不同 引子: 我很少寫影評的,其實這篇也不是純粹意義上的影評,因為它不僅涉及《黑社會》與《黑社會2》這兩部電影本身,還雜糅了刻下香港與大陸的關係,香港的政改等話題。甚至說是一篇時評也不為過。我本來也就以為杜琪峰的這兩部作品本身就是一種影射與評論,他有很多想法,也有很多問題透過這兩部影片表達出來。 還有一點要說在前面,我點評的是《黑社會》以及《黑社會2》而不是《龍城歲月》,推薦觀看的也是《黑社會》而不是《龍城歲月》。因為《黑社會》裡面有「不符合內地國情」的十分鐘內容,在進行了刪改並更名為《龍城歲月》後送審電影局,才順利通過。(其實就是香港版也是經過刪改,據說原片近180min,而香港版只有100min,內地國情版更是只有90min。) 正文: 一、小議電影的英文片名 英文中意為選舉、選擇一詞有:vote、election、selection、choose等,selection與choose主要是挑選、選擇、選定的意項,一般不用於正式的選舉中。而vote一般僅僅指投票,投票的過程。而election則包括整個選舉過程,包括競選過程、投票過程、當選,還有選舉權的意項。而電影的內容正是圍繞這個過程。可以說英文名要比中文名貼切的多。也難怪中文名,因為確實在中文找不到一個詞可以有這麼多的含義,這就是中英文的區別。 當得知了英文片名的含義,再放到當下香港的具體環境,就不由得讓人對電影的內容與寓意充滿期待。 二、《黑社會2以和為貴》肯定無法在中國內地上映 原因有三: 一是內容無法銜接,《龍城歲月》的結局改成jimmy是卧底,最後見證了阿樂砸死大D和邵美琪的過程。阿樂被繩之於法。而續集中的阿樂照樣是老大,還謀求連莊,而jimmy也不是卧底。 二是場面太血腥,飛機殺人的場面與棺材鋪拼刀的情景還算好,jimmy的分解四肢,絞肉喂狼狗的血腥程度大陸肯定無法接受,在香港續集也被定位為三級片。18歲以下禁止觀看。 三是《黑社會2》影射的東西過多。此點以下會展開。 杜琪峰自己也撂下話:「創作《黑社會》和《黑社會以和為貴》時,從來都沒考慮過進內地市場,第一部改名後上映也是出乎意料之外。如果拍片要到內地上映,就要熟悉內地的遊戲規則。」 三、詳敘影片的影射 影片中內地官員的貪贓枉法;審批項目的關係裙帶;拘留、監獄的管理不是按法律,而是領導說了算等等純粹屬於白描的手法。完全算不上是影射。這些場面其實大家也早已司空見慣,雖然當局看了仍然很不舒服。 影射如下: 一貫被認為是世襲且獨裁的黑幫,居然採用的是民主選舉的方式,不得不讓人聯想到香港的政改,香港的雙普選。 阿樂謀求連任帶來的血雨腥風,更讓人想起當初董特首連任引發的抗議連連。 任期不是一般常見的4年或者5年,而是兩年。不由的想起董特首去年的辭職讓曾蔭權的任期只有2年。 高學歷的、愛財的,並且最後當上話事人的jimmy。不由的聯想到高學歷的,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財政司長,並且在去年接任特首的曾蔭權。 愛國是尤勇對香港社團的要求,而中央對香港的議員、公務員、特首的首要標準也就是這兩個字,在去年政改風波中,中央動用了其控制的內地和香港的媒體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輿論攻勢確立「愛國」是香港執政黨、特首、公務員、議員的政治前提。 jimmy為了進軍大陸市場想和尤勇談,說其也可以愛國,被尤勇婉拒,尤勇暗示其不是話事人,沒有資格。不由的讓人想到香港民主派也經常赴內地和當局溝通,但是很明顯,他們還不夠分量,中央政府基本不理會他們。 尤勇要求jimmy謀求連任,因為他才是內地政府滿意的人選。不由得讓人想起曾蔭權明年的連任。曾蔭權也是大陸滿意的人選,明年也肯定會連任。拭目以待。 尤勇在片尾的時候說其對龍頭棍及其相關人員的去向瞭若指掌,只有到需要的時候才會動手抓人。不由的讓人想起,當局在必要的時候就會抓獲在內地嫖娼的香港民主派議員。 jimmy最後說「你希望我把和聯勝弄的和新記一樣,一代傳一代」,尤勇:「和聯勝永遠是你姓李的。」這對話就更明顯了。「新記」 、「一代傳一代」 ,第N代的領導核心…… 影射頗多,恕不一一枚舉,下文亦會有必要的體現。 四、杜琪峰想表達什麼 杜琪峰心裡想什麼只有杜琪峰自己知道,我們只能通過他的作品做一些揣測。「以和為貴」的「和」說的不僅是社團內部的和平,還有社會與官府之間,香港與大陸之間的和平、合作與和諧。貌似杜導演和胡總書記相當合拍,以致於水木上有人發帖說《黑社會3》的片名已經定為是《社團榮辱》,當然這只是調侃。但是影片影射的卻是很明白,香港只有和內地合作才有出路,就是讓你打幾拳、罵幾句又如何?最終你還是得乖乖就範,因為你沒得選擇。 「到底是你們神通廣大,還是我應該害怕?」 jimmy的一句話說的很明白,中國歷史上從來也就是大政府、小國民,刻下的內地當局也是個警察政府,憲兵政府,並不是現代意義上服務型的政府。當局的公權力過大,過於恣意妄為而不受制約。對於勢單力薄的公民也好,或對於有不小勢力的社團也罷,在強大的政府面前其實剩下的都只有恐懼。 龍頭棍之於和聯勝,就如打狗棒之於丐幫,就如自由女神像之於美利堅聯邦。原本是聖物,而今卻被內地當局玩弄於股掌之上,那它的命運就只能是焚於地獄,因為它的存在由於獨立性的喪失已經沒有了實質意義。 但是龍頭棍不僅僅是象徵社團的權力聖物,對於和聯勝而言,還表徵一種制度,首長的選舉制度,權力交接的制度。而這種制度已然完全被政府控制,當選人及其連任都是由政府內定。很容易讓人想到2001年某代領導核心在港媒面前面對「欽定」的指責大發飆,聯想到02年董特首照樣連任,過了兩年董又在當局的授意下辭職升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而繼任者曾依然是當局內定的人選。當局的用心很昭然,董特首07年不能夠再連任了,其勢必跛腳,這樣就肯定控制不了07的局面,在下屆07選舉新特首時當局的控制力也就會相應下降。所以只有讓董先辭職,再安插好滿意的人選,在其這兩年先培養威望和經驗,到了07年自然就有實力和資格繼續擔任特首。我不禁佩服當局的玩弄權術的高明,下一個五年依然是穩定的五年,這就是當局想要的結果。 杜琪峰的這部電影難道只是想表達香港應服從中央,勸香港人應識時務,應以和為貴么?我以為不然。「和」並不是代表服從和妥協,也不僅僅是和平的意思。「和為貴」出自《論語》「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儒家的「太和」觀念講究的是和諧。和諧是互動的藝術,是彼此之間的適應,而不是單方面的妥協和屈從。因此我以為本片也完全有指責和勸諫大陸當局的意圖。 再者「和」字在論語中還有一個很著名的闡述會更支撐這樣的看法。具體我會在下一點展開,第四點講的太多了。 五、香港的未來與中國的未來 在《論語》中還有一個關於和的著名闡述,即是「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即是我們要追求的境界。何謂「和而不同」,乃君子在交往中能夠與他人保持一種和諧友善的關係,但在對具體問題的看法上卻不必苟同於對方。關係是融洽和諧的,但是彼此又有獨立的思想與理念。 插一段題外話——通常認為儒家思想是反民主、反法治,缺乏平等與權利等現代意識的。但是在《論語》中,或者說在孔子思想中有兩句話對於當今中國的民主憲政建設依然是有現實意義的。一句就是如上所說的「和而不同」,還有一句即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討厭的,你反對,你專政的都僅僅是你個人自由之見解,勿強加於他人身上,更勿強加於全民族身上。因為這些都屬於「不同」的範疇。 繼續論「和而不同」,縱觀西方民主社會中的所有運作皆是在「和而不同」的理念下完成的,雖然他們不知儒家這一理念,但是在踐履之中卻無處不體現其精義。成熟現代國家的民主競選,政黨之間理念互異,也不乏火爆場面,讓我們覺得儼然社會撕裂而社會動蕩一觸即發,但選舉過後依然握手言歡;其新聞媒體也老是唯恐天下不亂,專報道政府醜聞與糗事,讓我們覺得民眾肯定就快起義了,而其社會依然穩定如素,百姓也安居樂業。這即是和而不同,並不要革誰的命,專誰的政,打倒這個,剿滅那個。 「和而不同」,在中國的政治上體現出來的典型即是「一國兩制」。一國兩制是標準的「和而不同」。一國即為「和」,兩制即為「不同」。一國兩制即是在「一國」的大和框架內,「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保證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而不必與大陸相同。 但是如果中央干涉了香港的選舉,並且破壞了制度,內定了特首,還破壞了連任制度,那就是典型的違背了「高度自治」這一一國兩制的基本原則。違背了和而不同的基本理念。現代社會民主政治是規則之治,是法治。缺乏制度,有了制度又不按制度辦事,甚至是破壞制度,是當今中國的痼疾所在。甚至體現在中央干涉香港的自治事務上。 香港的未來與中國的未來都一樣,不管是在香港內部,大陸內部,還是香港和大陸之間,都必須是在「和而不同」的理念下,嚴守分際,建立科學而民主的制度,並嚴肅尊重製度與踐履制度。只有規則之治才是唯一出路,除此之外譬如人治則沒有未來。 如若踐踏了此「和而不同」的理念,破壞了規則之治的後果,杜琪峰表達的很清楚,在片尾:石副廳長要jimmy破壞制度,要一代傳一代,jimmy知道自己漂白的夢破了,自己的子女當律師、醫生的夢破了。當他得知女友懷孕的消息,望向窗外,一片漆黑,這就是他子女的未來,和他一樣,依然還是黑社會,律師和醫生的夢破了。其實這是有所指的。民主社會中,最受尊敬的職業即是律師與醫生(看所有的香港現代片,無不都有這兩個角色),其後代即代表香港的將來。寓意很明顯,當規則制度破壞了之後,香港的未來,香港成為民主法治社會的未來是一片黑暗。同樣,放到整個中國來看,缺失了規則之治,後果也只有如是可悲的一種。 六、留給我們的思考 「我們不是不相信選舉,我們是怕兩年之後選舉出來的人……擾亂社會秩序,這是我們不想見到的」 最後尤勇的一番話,其實就是當局的心態之一:我們不是不想民主,我們是怕選出來的人不愛國,我們是怕社會不穩定,穩定才是壓倒一切的大局。 這就是影片帶給我們的思考:是愛國還是民主,要穩定還是要選舉。看似一個兩難的問題, 似乎愛國與民主,穩定與選舉是天生矛盾的仇敵。是有你無我的水火狀態。 實則不然,這其實只是一個偽命題。因為二者並不是魚與熊掌的關係,而是可以得兼的。誠然,如果僅僅有民主的表現,或者僅僅是純粹的選舉,那的確會有多數人暴政,即暴民政治之虞。但在現代憲政理論中,在諸多列強的操作中,已然有相應的制約與保障之制度。說到底還是制度建設的問題。不能因為愛國與民主之間似乎會有某種的衝突,就因噎廢食,把孩子與洗澡水一起到掉,走破壞制度之路。而是應該繼續完善制度,在規則之治的徒上篤行。 再譬如選舉非但不是社會穩定的毒藥,相反在某種程度上,每過一定時間的選舉,是社會矛盾的減壓器,是民怨的出氣筒。通過選舉可以對過往的執政進行反省和追討,讓稱職的繼續,不稱職的下台。定期調節社會不穩定因素。這些理論在成熟的民主社會都可以得到印證。同時,開放自由的新聞輿論與公民言論,既是制約公權力的利器,又是排解社會怨氣的良方。如是的社會穩定才是真穩定;而壓倒其餘一切,靠遮捂,掩蓋矛盾得來的所謂穩定反而時刻有火山爆發而不可收拾的風險。 每個人在小時候都有過的經歷,大人們總是喜歡逗我們:「你更愛爸爸,還是更愛媽媽。」我們總是回答:「都愛!」 同樣,如是答案我想是不是也能用在「愛國還是民主」的問題呢?(似乎也可以回答「愛兄弟還是愛黃金」的問題呢)畢竟 Win-Win deal,才是我們想要的呀。 此時我又不禁想到某校的官方校訓——愛國、進步、民主、科學 補記 本文只不過是一篇影評,因此對於相關法治理論中的權利保障與權力制約制衡原則,愛國與愛政府、愛政黨的區別並沒有做相應的展開。因為這些在我看來是基本觀念與常識,遂不再費筆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