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北上廣深打拚的異鄉人愛他們的家鄉嗎?

如果你的回答是愛,那移民的人就是愛國的,因為他們都只是換了個地方工作和生活而已。

如果你的回答是不愛,那移民的人就是不愛國的,因為他們的確都離開了養育自己的家鄉。

但是無論你認為愛還是不愛,你都無法改變家鄉無法留下他們的事實。為什麼才應該是問題的重點。


像另外那位朋友的回答一樣。移民對很多人來說只是換了一個地方生活或者工作而已。

很大一部分你認為的已經移民的人其實只是獲得了國外的永久居留權而已,他/她們還是中國國籍,那你問他/她們愛不愛國就像你問鄰居愛不愛國一樣。。。

至於已經獲得外國籍的人群,你要記得華人是這個世界上對宗族意識最強烈的一群人,絕大部分的人都對生養自己的地方懷有強烈的歸屬感,不然也不會有落葉歸根或者榮歸故里這些說法。


目前移民的客戶無非幾種情況:

1、為子女教育,未來多個身份,能多一個機會

2、自己為未來養老規劃

3、喜歡週遊世界,喜歡國外生活的人

4、親朋好友移民海外,依親團聚。

所以其實有很多不同的原因,移民和愛不愛國沒有本質關係。愛國主義是一種精神,並不是只有不移民才是愛國的表現。無論身處哪裡,有沒有一顆赤子之心,不出賣國家危害人民利益。當祖國危難時刻能貢獻自己的微博之力也是愛國的表現。

發佈於 2020-09-25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鄭批簽鄭批簽?

紐星達教育移民 留學顧問

移民的人會更愛國,就像離家的更思念家鄉。

鄉愁這個東西,天天呆家裡是不會有的。

距離產生美。


移民的人會更愛國,就像離家的更思念家鄉。

鄉愁這個東西,天天呆家裡是不會有的。

距離產生美。


移民當然是不愛國了。

離婚了 另娶了 當然是不愛前妻了。

這道理不糾結 很簡單。


不一定,和他/她移民的年齡相關。

民族認同產生的社會條件是人類青少年時期的生活環境。群體向心的本能是內因,生活環境是外因,這兩者的結合才能促成民族認同感的形成。一般來講,青少年時期形成的民族認同會伴隨一個人的終生,既是成年之後所生活的民族環境發生變化,多數人從心理上難以改變其已經形成的民族認同。

30歲以後才到美國讀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中,很少有人改變其中國人的認同。這裡講的認同是一個人從心裡對一個民族的偏愛,而不是其持有的護照。很多人是出於經濟和旅行的需要改變國籍,而非心理上改變民族認同。但是這些人從中國帶去的孩子們卻很少有對中國的民族認同。這些孩子從心裡就認為自己是美國人而不是中國人,其父母在家裡無論怎樣告訴孩子們他們是中國人,他們都知識從種族(ethnicity)上認同自己是「Chinese」,而從民族(nationality)上他們無法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原因在於,這些孩子從小生活的環境是美國環境,他們最熟悉的語言和文化都是美國的,因此他們自然就形成了對美國的民族認同。

來源:《國際關係分析》閻學通,何穎。

希望能幫助到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