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宏宇

  都說正月裏不能理髮,否則犯忌。

  犯什麼忌呢?會有人具體告訴你——對舅舅不好。所謂“正月理髮妨舅”。如果您自己就是當舅舅的,那直接就“妨”了自己。所以,正月裏,舅舅們的相關警惕性,會很高。

  但這個完全是誤傳!

  北京俏皮話形容,叫“我說前門樓子,您說胯骨軸子”,不挨着!

  (一)“理髮”和“剃頭”是兩碼事

  先說這個“梗”本身——原版人家說的是“正月裏剃頭死舅舅”。

  就算這說法“對”,跟正月裏是否理髮,也沒太大關係。

  因爲,剃頭不等於理髮。

  “剃頭”這個事兒,大抵是從清初纔開始爲中國人普遍認識的,說的是滿族男性發式的“修理”,把前半個腦瓜頂剃得光溜溜,後半拉腦袋頭髮留下,編成單根麻花辮。那個跟現在的“理髮”,兩碼事來的。您今時讓人拿推子修打修打頭髮,弄整齊點兒、美觀點兒,特別是女性,可能都不怎麼“剪除”,只是攢弄攢弄一頭秀髮,求個鮮亮好看,這叫“理髮”。

  非要信“老話兒”,只要不是把腦袋剃禿,不管在沒在正月裏,您理個髮,都不會犯什麼忌諱,更不至於對您舅舅或者舅舅們,有什麼不妥。

  (二)“典故”的“根子”——清初《剃髮令》

  公元1644年,滿清政權入主中原,理論上取代了明王朝。

  衆所周知,滿清發祥並興盛於東北,屬東北方“漁獵民族”政權,“入關”後,其勢力由東北向南方、西南方逐漸輻射,是武力征服和明朝降將藩鎮相結合而第次實現的。爲“得天下”所冊“三藩”,直到二三十年後的康熙早期,才以戰爭形式得以“徹底解決”。

  入關之初,對明朝勢力比較“頑固”的東南(江南)地區,滿清採取了嚴酷的武力征服,所謂“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都是見諸史冊的。

  饒是殺得屍積如山、血流成河,頗有風骨的江南漢人,仍“口服心不服”。

  爲強化統治,清廷頒佈三道嚴酷法令,即《圈地令》、《禁關令》和《剃髮令》。其中《剃頭令》,嚴命漢人“剃頭蓄辮”、“着旗裝”。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之說。

  據傳,那時候,在被佔領的絕大多數地方,特別是在“曾經負隅頑抗”的江南,滿清兵勇和剃頭師傅結隊巡遊,要求漢人剃髮。剃頭擔子後面跟着裝人頭的傢什,肯剃頭的,剃好走人,不肯剃的,砍下腦袋裝起帶走。

  又據當代一些方家說,這種血腥的鎮壓式“強制奴化”情節,只在江南某些地方短暫發生過。由於滿清統治者最高層的某些內部原因,加上同期頒佈執行的《圈地令》《禁關令》在執行上出現的嚴重負面影響,《剃髮令》並沒強制“到底”。甚至有說順治皇帝明確說過類似“願意就剃,不願意不勉強”這樣的話。

  但終究,善於妥協、或者也可以說“珍視生命”的農業的漢族,還是屈從了彪悍“不化”的“蠻夷”,讓他們自以爲得逞,而到底還是百多年後“被征服於支那的生活美”。

  (三)漢人“剃髮”的“心路歷程”

  從今天的眼光看,清初時漢人排斥“剃髮”,不完全是因爲“愛國”或者“氣節”這類高尚的東東,而其中肯定包含着對“身體髮膚、授之父母”的傳統理念的堅持。這個理念,是儒家禮學的產物;這種堅持,跟改朝換代,並無“硬連接”。

  儒家禮學之下,中國人不毀傷身體髮膚的理念,在《剃髮令》出臺的那時候,已經綿延少說六七八百年了。傳承那麼久,保不齊會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爲頭髮被剃掉就意味着“損德”、“折壽”。這樣的情境下,不肯、不願剃髮,實在跟愛不愛國,忠不忠於明朝,沒太大關係。

  後來看見,別人剃了,就可能內心“嘀咕”這個可能是不是也不能算損德、不孝啊?

  再看見,不肯剃的有人被直接砍了腦袋,驚駭了——要論起“折壽”,登時砍腦袋,那可就是直接“歸零”!都直接“歸零”了,還“孝”個什麼?拿什麼“孝”?所以,還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更爲理智,剃吧!

  再、再到,大多數人都剃了,雖然不剃不會被砍腦袋了,可真要是不剃,反倒成了特殊羣體。那就還不如遵循了先賢的另一句教誨——從善如流。

  (四)真正的“典故”

  妥協了,或說“從善如流”了過後,活着的、剃了發的人們,多少會爲不肯剃髮而被砍頭的同胞惋惜。好在時過境遷。借用魯迅先生的話——長歌當哭,是在痛定之後的。

  “三藩”定位了。嚴苛而權威的“皇叔父攝政王”(多爾袞)死了。天地會來了。“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亡者墳塋上的草茂密起來了。剃頭匠也成新職業了。

  人們,特別是被屠殺的“重災區”的江南地方的人們,開始自覺不自覺地憑弔、緬懷頭髮還沒被剃的舊時光。好比今天很有些人相當懷戀其實他並沒有什麼感觸的“民國”時候,剃了發的“清國新民”,開始謹慎抒發原本只是在內心的憑弔、緬懷之情。

  怎麼做的呢?蓄髮。就是不剃頭。但只限於“正月裏”。

  (清朝剃頭匠)

  正月及其所代表的“年”,還是“我們的”。也就是說,我們,多多少少,還是秉承來了一點兒什麼。那麼,中庸之道地,我們既不忘本,也不開罪新主人,就只在“正月”裏蓄髮,聊以表達對“舊時光”的“思念”吧!是爲“思舊”。

  這就是在江浙一些地方正月裏不剃頭的真正典故——正月蓄髮,以“思舊”。

  也不知怎麼,“思舊”給諧音成了“死舅”,正月蓄髮以思舊,給傳成了正月剃頭妨舅舅。

  滿清早已滅亡。除了影視化妝需求,沒人再會去留那種髮型了。剃不剃頭,思不思舊,在今天,都真心沒啥打緊。非要遵循“舊俗”,其實也只限於江浙一些地方的男性,並且僅僅只涉及“剃光”的情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