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大门上写著,「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图/环球时报)

▲909基地大门上写著,「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图/环球时报)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极为神秘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动力研发试验基地」首次曝光,作为「地图上不存在的单位」,陆媒首度揭露「909基地」其中奥秘,在这座老基地中,曾研制出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等武器装备,连核电机组「华龙一号」也是从此地诞生,目前最大的目标,就是将核聚变商用化。

根据《环球网》报导,909基地位在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首度对外开放让媒体拍摄,目前是大陆核能三步走战略中,「核聚变堆(反应器)」研发的核心单位,是战略的最终阶段。

▲▼909基地办公旧址。(图/环球时报)

▲909基地办公旧址。(图/环球时报)

根据了解,909基地在20世纪中叶初建时,由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带领,在缺乏参考资料与实际经验的环境下,一群专家在山沟里,开启第一代压水堆型核动力反应堆的研制工作,后来成功安装到第一代核潜艇上。后续更研发出第一代核潜艇「长征1号」但这群「实验家」的工作、研究,甚至生活的地方,在地图上一直都不存在。

报导指出,「用『破院子』形容909基地并不为过」,斑驳的墙面、红砖瓦房舍、岁月在建筑上留下痕迹,中国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彭士禄院士的故居,也在基地内。

核潜艇「长征1号」诞生后,909基地陆续研发原子弹、氢弹、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人造太阳等,目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完成「核聚变堆」的研究;这种受控核聚变实现规模化商用,未来可供人类使用上百亿年,可说是「终极能源」,也被称为「未来能源」。

▲▼4月23日,亮相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的新型国产核潜艇。(图/新华社)

▲4月23日,亮相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的新型国产核潜艇。(图/新华社)

工业西南物理院的专家指出,近10年以来,中国受控核聚变技术迅速提高,水平位居世界第一梯队,在材料、超导、认识理论等关键领域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由于受控核聚变技术研究涉及广泛的物理、工程学科领域,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有关领域的进步。同时,受控核聚变技术进步取得的成果已经开始「反补」,例如航空航天、船舶、核工业、生物、医学等领域,都取得相当不错的成果。

▲▼正在福清市建设的中国「华龙一号」全球首个示范工程。(图/环球时报)

▲正在福清市建设的中国「华龙一号」全球首个示范工程。(图/环球时报)

更加先进的「环流器二号M」也将于2019年底建成,有望将电流从现有装置的1兆安培,提高到3兆安培,进一步提高受控核聚变技术的研究能力。

报导指出,核聚变技术难比登天,但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研究所的「90后」博士生马泽宇表示,「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能够看到核聚变真正的实现商用」。研究者的乐观似乎正映衬著基地大门写下的,「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这番豪语。

目前,「909基地」在研发中国自主专利的受控核聚变装置同时,也正参与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计划,是至今中国参加的最大国际级计划。

▼909基地内一角。(图/环球时报)

▲▼909基地内一角。(图/环球时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