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意見,論「才華」是白起最高,但是實戰的話,估計李牧更強一點點。

樂毅扶微弱之演,連下齊七十餘城,是個狠人。但是樂毅主要是打政治戰,他得有輔助。如果不是五國聯軍,單單讓燕國出兵去打齊國,估計連燕國都得被齊國給滅了。一對一,樂毅不靈。

廉頗之強,則得益於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打下的好底子。廉頗擅於騎兵奔襲,但是車戰卻是他的弱項。這人基本上不能打陣地戰,時間久了準有漏洞。論到戰術,學術界早有公論,龐煖比他更強。他勇猛歸勇猛,但是這跟戰術調度無關。

王翦之強,則大大仰仗了秦國的兵強馬壯,兵源糧食都不缺。王翦是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最大的軍事特徵是能打贏,但是自己也要損失不少,就軍事才華來說,還不太配與白起、李牧相提並論。王翦是架好引擎,但是太費油。

秦武安君白起,戰國四大名將之首,說到「才華」,此人最高。白起治軍,在其後世還有一個極相近的例子,就是李廣。特點是,行軍無嚴格隊列、陣勢,總是靠出人意表的反應來吊打對手,長平一戰就完全體現出白起用兵的特點,也暗合了《孫武兵法》所言,【兵無定勢,水無常形,運用之道,存乎一心】,殺得趙括屁滾尿流。所以論起用兵的才華,他最高。

另一個武安君,李牧,打陣地戰是一把好手。白起能隨機應變,而李牧可以做到滴水不漏。以建功而論,白起可以得到最大的戰果,而李牧不能;但是反過來,遭受敵軍攻擊,或是打對峙戰的時候,白起的損失一定比李牧大。

如果白起是戰國末期最銳之矛,李牧就是最強之盾,差不多就是這樣。當然了,這是相對來說。

至於吳起,並不太好跟其他人相比。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其他將領在軍事上都有一個特徵,就是敗家,打仗的同時需要消耗大量資源,甚至能把一個國家給拖垮,但吳起不同,吳起相當精通內政,《吳子兵法》就顯示,吳起是個內外兩手抓的高桿人物,可惜生不逢時。若是他也生在戰國末年,至少是第二個信陵君,必成為秦國最可怕的敵人之一。


誰更有才華?毫無疑問是吳起了。

這六個人中,樂毅、廉頗、白起、李牧和王翦都是戰國中後期的人,他們都無一例外的是武將,在「文」的方面毫無建樹。

吳起活動於戰國早期,李悝說他「用兵司馬穰苴不如也」,連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司馬穰苴在用兵方面也不如他,可見其軍事天賦多麼驚人。

吳起在魏國時,訓練了一支天下無敵的魏武卒,他鎮守河西,把秦國打的落花流水,把秦國摁的死死的。更厲害的是,吳起不僅有軍事實踐經驗,還寫出了兵書《吳子兵法》,而其他五個人並沒有軍事理論上的成就。

另外,吳起還是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以令尹的身份在楚國推行「損有餘,補不足」的變法措施,短短几年,楚國就強大起來,「難收揚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擴展了南部地區很多的國土。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楚國把江西南部、湖南廣西的部分地區納入了自己的版圖。與此同時,楚國還通過救趙的機會,擊敗了魏國,一直攻到了魏國的大梁附近。

可見,吳起是軍事家、政治家和改革家的綜合體,是最有才華的,其他五人難以望其項背。


應該是吳起,能夠與孫武並稱當然非同小可。如果他遲生幾十年,中國的大一統怕要推遲幾十年或者提前幾十年,他的軍事實踐遠比孫武豐富,戎馬一生,未嘗一敗,他是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一個全能型軍事家,死後幾十年魏國雖小,戰鬥力仍然非常強大


首先排除白起。

秦發源地甘肅,陝西不過是當年東出最先征服的地方。

秦王仁厚,講究不戰而屈人之兵。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秦王滅六國,靠的是割地,真正攻城的有幾個?

人屠白起敗壞秦王名聲,被秦王直接賜死。

秦王贏姓趙氏,秦王殺白起是為趙報仇;白起死後,秦王四十年未攻趙。


王翦的纔不高華高,為統一作出了巨大貢獻,榮耀是該有的。但如果沒有謀略及武功也難辦到,因距離長度比那個戰將都經歷的要廣要長,施展的幅度要大。至於所謂″德性"可能告訴秦王我走多遠都要受你的恩惠,支配,你儘管放心用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