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回来,一逛国内商场发现根本买不起国内的衣服。间间店铺自称大牌,改著英文名字或者法语名字,连一根女士皮带都要四位数,一套衣裳买下来上一万元不算稀奇事。相比国外,特别是美国,人民币四五千元就已经能买到质量不错,款式时尚的国际性品牌的衣服,牛仔裤和T恤甚是。虽然必须承认国内外的衣服都是Made in China,但是为何二者的价格乃至质量相差如此远?


这你得去问「无形的手」去

在这里,问这种问题你会得到各种价格不贵的解释。

可能因为物质贫乏的记忆,衣食住行类还在被当成奢侈品来经营。

当然,也慢慢在进步,比如食中非当地特产的,能显示生活水平提高的食物。只有在中西部价格会高到不正常,举个例子,奶茶,一个常见的饮料,我没做过市场调研,直说一下个人感受,数据也不新,2008年,奶茶,武汉,高校附近非常常见,1.5元一杯,和纯净水一个价,请人喝奶茶是顺手就做的事情;贵阳,高校附近鲜见,5~10元一杯,一般位于市中心商业街,请人喝奶茶是一件可以说出来的事情。当年还是穷学生,请理解。

行:2008年,武汉的士起步价3元,贵阳应该是10元或者更多。

武汉和贵阳的经济水平,市场繁荣程度与物质丰富程度应该是贵阳大幅度落后于武汉的,但这些能彰显物质丰富程度与生活水平提高的东西,贵阳价格反而甩武汉几条街。倒是贵阳的餐馆的本地菜便宜到离谱,20多块钱在高校内火锅店里的火锅够两个人吃还吃不完。对比一下奶茶和的士真是便宜到离谱。

同理,一个地方衣服卖的贵,而且商业中心大量衣服专卖店的话,可能商人把衣服当奢侈品来卖了,市场无法提供丰富的,能提高生活体验的消费,能卖的只有衣服了,而且当地人也认同衣服的价值,认为衣服能彰显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认同衣服价格所带来的附加的价值:档次,面子,阶层。 当然这是比较可怜的,商人们能抓住人的心态攫取暴利,为什么不那么做呢。当然高利润会创造就业,完善整个产业链,商场租金,人员工资,商业中心。据我了解,很多小地方,除了进体制内吃官粮,剩下可选的最佳职业就是进商场,真实案例。

另外说一下衣服专卖店的经营,进货价格一般为吊牌价的3折也有2折或4折的情况,然后你能卖多少钱就是你的本事了,其中利润可想而知。所以,那些商场靠什么存活?那么贵的商业地产用什么来支撑。高价格高利润,是品牌商,代理商,商业地产商,乃至消费者的共同需求
税务重,房价高,尤其房价高导致的各行各业成本都高 。房价高是因为地价高, 地价又含有很多税。
国内区域广,市场复杂,几十年来形成了非常复杂的分销系统。层层加价下来当然贵了。服装定倍率都有10倍了。
zara uniqlo之流价格差价不就基本忽略了吗?zara还一堆欧洲产的呢


谢邀

地租和分销占用了大量资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