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疆域遼闊、成礦地質條件優越、礦種齊全配套.資源總量豐富的國家,是具有自己資源特色的一個礦產資源大國。

眾所周知,礦產資源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物質基礎,據有關資料統計,世界上工業製成品的原料70%來自於礦產資源,能源有90%來自礦產資源。我國工業製成品原料的80%和能源來源的95%來自礦產資源,有近2000萬人從事礦業生產,每年開採礦石70多億噸。

我國幅員遼闊,東瀕太平洋,屬太平洋成礦域外側的一部分;西依帕米爾高原,西南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為特提斯-喜馬拉雅成礦域之東邊部分,隔喜馬拉雅山與印度次大陸相望;北鄰蒙古高原,是中亞成礦域的一部分。從成礦角度看,世界三大成礦域都進入中國境內,所以礦產資源豐富,礦產種類較為齊全。我國已發現礦產171種,其中已探明儲量的有156種,其潛在價值居世界第3位(翟裕生,2002);有些礦產的儲量相當豐富,如稀土金屬、鎢、錫、鉬、銻、鉍、硫、菱鎂礦、硼、煤等均居世界前列,尤其是我國鎢資源量佔世界總量43%(主要集中在華南地區),僅內蒙古白雲鄂博一個礦床的稀土金屬儲量即相當國外總儲量的3倍,而銻資源量也佔世界探明總量的44%。

中國主要礦產情況

銅礦

Copper

世界第七

中國是世界上銅礦較多的國家之一。總保有儲量銅6243萬噸,居世界第7位。探明儲量中富銅礦佔35%。

銅礦分布廣泛,除天津、香港外,包括上海、重慶、台灣在內的全國各省(市、區)皆有產出。已探明儲量的礦區有910處。

江西銅儲量位居全國榜首,佔20.8%,西藏次之,佔15%;再次為雲南、甘肅、安徽、內蒙古、山西、湖北等省,各省銅儲量均在300萬噸以上。

從礦床類型看,以斑岩型銅礦為最重要,如江西德興特大型斑岩銅礦和西藏玉龍大型斑岩銅礦;其次為銅鎳硫化物礦床(如甘肅自家嘴子銅鎳礦),夕卡岩型銅礦(如湖北銅綠山銅礦、安徽銅官山銅礦),火山岩型銅礦(如甘肅白銀廠銅礦等);沉積岩中層狀銅礦(如山西中條山銅礦、雲南東川式銅礦),陸相砂岩型銅礦(雲南六直銅礦)以及少量熱液脈狀銅礦等。

從銅礦形成時代來看,從太古宙至第三紀皆有銅礦形成。但從儲量規模和礦床數量來看,則主要集中在中生代和元古宙。中生代銅礦多與侵位淺的中酸性岩漿活動有關,如德興銅礦;元古宙銅礦多與海相火山岩漿活動有關,如甘肅白銀廠銅礦;兩者相比,又以中生代斑岩型銅礦力量重要。

鉛鋅

Pb,Zn

世界第四

中國鉛鋅礦資源比較豐富,全國除上海、天津、香港外,均有鉛鋅礦產出。產地有700多處,保有鉛總儲量3572萬噸,居世界第4位;鋅儲量9384萬噸,居世界第4位。

從省際比較來看,雲南鉛儲量佔全國總儲量17%,位居全國榜首;廣東、內蒙古、甘肅、江西、湖南、四川次之,探明儲量均在200萬噸以上。全國鋅儲量以雲南為最,佔全國21.8%;內蒙古次之,佔13.5%;其他如甘肅、廣東、廣西、湖南等省(區)的鋅礦資源也較豐富,均在600萬噸以上。

鉛鋅礦主要分布在滇西蘭坪地區、滇川地區、南嶺地區、秦嶺-祁連山地區以及內蒙古狼山-渣爾泰地區。

從礦床類型來看,有與花崗岩有關的花崗岩型(廣東連平)、夕卡岩型(湖南水口山)、斑岩型(雲南姚安)礦床,有與海相火山有關的礦床(青海錫鐵山),有產於陸相火山岩中的礦床(江西冷水坑和浙江五部鉛鋅礦),有產于海相碳酸鹽(廣東凡口)、泥岩-碎屑岩系中的鉛鋅礦(甘肅西成鉛鋅礦),有產于海相或陸相砂岩和礫岩中的鉛鋅礦(雲南金頂)等。鉛鋅礦成礦時代從太古宙到新生代皆有,以古生代鉛鋅礦資源力量豐富。

鋁土

Aluminium

世界第七

中國鋁土礦資源丰度屬中等水平,產地310處,分布於19個省(區)。總保有儲量礦石22.7億噸,居世界第7位。山西鋁資源最多,保有儲量佔全國儲量41%;貴州、廣西、河南次之,各佔17%左右。

鋁土礦的礦床類型主要為古風化殼型礦床和紅土型鋁土礦床,以前者為最重要。古風化殼型鋁土礦又可分貴州修文式、遵義式、廣西平果式和河南新安式4個亞類。從成礦時代來看,古風化殼鋁土礦主要產於石炭紀和二疊紀地層之中,為一水型鋁土礦。福建漳浦式紅土型鋁土礦為由第三繫到第四系玄武岩受近代風化作用形成的殘積紅土型鋁礦床,為三水型鋁土礦。

鎳礦

Nickel

世界第九

中國鎳礦資源不能滿足需要。總保有儲量鎳784萬噸,居世界第9位。鎳礦產地有近100處,分布於18個省(區)。其中以甘肅省為最,保有儲量佔全國的61.9%,新疆、吉林、四川等省(區)次之。甘肅金川鎳礦規模僅次於加拿大的薩德伯里鎳礦,為世界第二大鎳礦。

鎳礦礦床類型主要為岩漿熔離礦床和風化殼硅酸鹽鎳礦床兩個大類。後者以雲南墨江鎳礦為代表;前者又分岩漿就地熔離礦床與岩漿深部熔離貫入礦床兩個亞類。甘肅白家嘴子鎳礦即屬深部熔離複式貫入礦床一類。從成礦時代分析,從前寒武紀到新生代皆有鎳礦產出。岩漿型鎳礦主要產於前寒武紀和晚古生代,早古生代、中生代也有鎳礦產出。風化殼型鎳礦則形成於新生代。

錫礦

Tin Stannium

世界前列

中國是世界上錫礦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探明礦產地293處,總保有儲量錫407萬噸,居世界第2位。礦產地分布於15個省(區),以廣西、雲南兩省(區)儲量最多,分別佔全國的32.9%和31.4%,湖南、廣東、內蒙古、江西次之,以上6省(區)共佔全國的93%。

雲南箇舊

錫礦礦床類型主要有與花崗岩類有關的礦床、與中、酸性火山-潛火山岩有關的礦床、與沉積再造變質作用有關的礦床和沉積-熱液再造型礦床,以第一類礦床為最重要,雲南箇舊和廣西大廠等世界級超大型錫礦皆屬此類。這兩個錫礦儲量佔全國錫總儲量的33%。從成礦時代來看,錫礦成礦時代比較廣泛,以中生代錫礦為最重要,前寒武紀次之。

鎢礦

Tungsten

世界第一

中國是世界上鎢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已探明礦產地有252處,分布於23個省(區)。總保有儲量WO2,529萬噸,居世界第1位。產量也居世界首位,是我國傳統出口的礦產品。就省(區)來看,以湖南(白鎢礦為主)、江西(黑鎢礦為主)為多,儲量分別佔全國總儲量的33.8%和20.7%;河南、廣西、福建、廣東等省(區)次之。主要鎢礦區有湖南柿竹園鎢礦、江西西華山、大吉山、盤古山、歸美山、漂塘等幾天鎢礦、廣東蓮花山鎢礦、福建行洛坑鎢礦、甘肅塔兒溝鎢礦、河南三道庄鋁鎢礦等。

湖南柿竹園鎢礦

在鎢礦床類型方面以層控疊加礦床和殼源改造花崗岩型礦床為最重要;殼幔源同熔花崗(閃長)岩型礦床、層控再造型礦床和表生型鎢礦床次之。從成礦時代來看,最早為早古生代,晚古生代較少,中生代形成鎢礦最多,新生代鎢礦則屬罕見。

鉬礦

Molybdenum

世界第二

中國鉬礦資源豐富,總保有儲量鉬840萬噸,居世界第2位。探明儲量的礦區有222處,分布於28個省(區、市)。以河南省鉬礦資源為最豐富,鉬儲量佔全國總儲量的30.1%,陝西、吉林次之,以上3省鉬儲量佔全國56.5%以上。

鉬礦大型礦床多,是一個重要特點,如陝西金堆城、河南欒川、遼寧楊家仗子、吉林大黑山鉬礦均屬世界級規模的大礦。

陝西金堆城

礦床類型以斑岩型鉬礦和斑岩-夕卡岩型鉬礦為最重要,前者如陝西金堆城、江西德興,後者如河南南泥湖鉬礦;夕卡岩型、碳酸鹽脈、石英脈型次之;沉積型鉬-鈾-釩-鎳礦床有較大的潛在價值,偉晶岩脈型鉬礦無獨立工業意義。從鉬礦形成時代來看,除少數鉬礦形成於晚古生代和新生代之外,絕大多數鉬礦床均形成於中生代,為燕山期構造岩漿活動的產物。

鈷礦

Cobalt

甘肅

中國鈷礦資源不多,獨立鈷礦床尤少,主要作為伴生礦產與鐵、鎳、銅等其他礦產一道產出。已知鈷礦產地150處,分布於24個省(區),以甘肅省儲量最多,約佔全國總儲量的30%。全國總保有儲量鈷47萬噸。

鈷礦

礦床類型有岩漿型、熱液型、沉積型、風化殼型4類。以岩漿型硫化銅鎳鈷礦和夕卡岩鐵銅鈷礦為主,佔總量65%以上;其次為火山沉積與火山碎屑沉積型鈷礦,約佔總儲量17%。

鈷礦成礦時代以元古宙和中生代為主,古生代和新生代次之。

汞礦

Mercury

貴州

我國汞礦分布從大區來看,汞儲量依次:西南區佔全國汞儲量的56.9%,居首位。其次是西北區佔28.4%、中南區佔14.4%,其他大區則很少,僅佔0.3%。

貴州萬山汞礦

就各省區來看,貴州儲量最多,佔全國汞儲量的38.3%,其次為陝西佔19.8%、四川佔15.9%、廣東佔6%、湖南佔5.8%、青海佔4.4%、甘肅佔3.7%、雲南佔2.7%。以上8個省區合計儲量佔全國汞儲量的96.6%,其中前3位的貴州、陝西、四川3省合計佔74%。

銻礦

Antimony

湖南

中國是世界上銻產量最大的國家,佔了全球的84%,遠遠超出其後的南非、玻利維亞和塔吉克。湖南省冷水江市的錫礦山是世界最大銻礦,估計儲量為210萬噸。

湖南冷水江

我國的銻產地111處。主要是貴州榕江及萬山、務川、丹寨、銅仁;湖南省新晃等汞礦,湖南省錫礦山、板溪;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廠;甘肅省崖灣等銻礦、陝西省旬陽汞銻礦。湖南省盛產銻礦,儲藏量佔世界第一位。

鐵礦

Iron

世界第五

中國是鐵礦資源總量豐富、礦石含鐵品位較低的一個國家。目前已探明儲量的礦區有1834處,總保有儲量礦石463億噸,居世界第5位。除香港特別行政區外,鐵礦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以東北、華北地區資源為最豐富,西南、中南地區次之。就省(區)而言,探明儲量遼寧位居榜首,河北、四川、山西、安徽、雲南、內蒙古次之。

我國鐵礦資源主要集中在遼寧、河北、四川和山西,安徽、雲南、內蒙古次之。鐵礦分布廣泛,但又相對集中,鐵礦床類型齊全,但貧礦多富礦少,多元素共生的複合礦石較多。

鞍山鐵礦

我國鐵礦資源分布主要有五大區域:東北地區鐵礦主要集中在遼寧省鞍山礦區,是目前我國儲量開採量最大的礦區,鞍山包括大弧山、櫻桃園、東西鞍山、弓長嶺等、本溪包括男芬、歪頭山、通遠堡等,部分礦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話附近;華北地區鐵礦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遷安和邯鄲、邢台地區的武安、礦山村等的地區以及內蒙和山西各地;中南地區鐵礦以湖北大冶鐵礦為主,還包括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陽、舞陽,江西和廣東省的海南島等地;華東地區鐵礦產區主要是自安徽省蕪湖至江蘇南京一帶的凹山,南山、姑山、桃沖、梅山、鳳凰山等礦山,此外還有山東的金嶺鎮等地也有相當豐富的鐵礦資源儲藏;次外,我國西南地區、西北地區各省,如四川、雲南、貴州、甘肅、新疆、寧夏等地都有豐富的不同類型的鐵礦資源。

攀枝花鐵礦

中國鐵礦以貧礦為主,富鐵礦較少,富礦石保有儲量在總儲量中佔2.53%,僅見於海南石碌和湖北大冶等地。

錳礦

Manganese

世界第二

我國現已查明的213個錳礦區、保有儲量達5.6億噸。佔世界第二位,分布於全國21個省、市、自治區,其中以廣西和湖南最為重要,保有儲量分別為2.15億t和1.03億t,佔全國總保有儲量的38%和18%。其次是貴州(0.74億t)、雲南(0.48億t)、四川(0.27億t)、遼寧(0.39億t)、湖北(0.14億t)和陝西(0.13億t),這6個省區儲量合計2.15億t,佔全國總保有儲量的38%。

廣西錳礦

全國已探明的錳礦區共有213處,主要有:遼寧瓦房子錳礦;福建連城錳礦;湖南湘潭、民樂、瑪瑙山、響濤園等錳礦;廣東有小帶、新椿等錳礦;廣西八一、下雷、荔浦等錳礦;四川高燕和轎頂山錳礦;貴州遵義錳礦。

金礦

Gold

世界第七

中國金礦資源比較豐富。總保有儲量金4265噸,居世界第7位。我國金礦分布廣泛,除上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外,在全國各個省(區、市)都有金礦產出。已探明儲量的礦區有1265處。按省區劃分,以山東獨立金礦床最多,金礦儲量佔總儲量14.37%;江西伴生金礦最多,佔總儲量12.6%;黑龍江、河南、湖北、陝西、四川等省金礦資源也較豐富;新疆金礦探明儲不多,主要分布於西準噶爾和阿爾泰地區。已探明的金礦儲量相對集中於我國的東部和中部地區,全國共有7個岩金生產基地,分別是膠東、小秦嶺、燕遼—大青山、遼吉東部、清黔桂三角區、鄂皖贛三角區、新疆北部,其中山東、河南、陝西、河北四省保有儲量約佔岩金儲量的46%以上;山東省岩金儲量接近岩金總儲量的1/4,居全國第1位。砂金主要分布於黑龍江,佔27.7%,其次為四川佔21.8%,兩省合計幾乎占砂金保有儲量的一半。

金礦

我國伴生金儲量佔全國金礦總儲量的28%,絕大部分來自銅礦石,少量來自鉛鋅礦石,主要集中於江西、甘肅、安徽、湖北、湖南五省,約佔伴生金儲量的67%,其中江西居第1位。伴生金在我國佔有重要地位,其儲量所佔比例,大於世界伴生金的平均數,所以伴生金是中國金礦資源的一大特點。

山東膠東金礦

我國最有名的金礦是山東的膠東金礦,金礦90%以上集中分布在招遠―萊州市地區,最主要礦區是玲瓏金礦。此外,河北遷西縣金廠峪金礦、河南西部小秦嶺金礦等金礦資源豐富。我國黃金資源在地區分布上是不平衡的,東部地區金礦分布廣、類型多。砂金較為集中的地區是東北地區的北東部邊緣地帶,中國大陸三個巨型深斷裂體系控制著岩金礦的總體分布格局,長江中下游有色金屬集中區是伴(共)生金的主要產地。

銀礦

Silver

江西

中國是銀礦資源中等丰度的國家。總保有儲量銀11.65萬噸,居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秘魯等國家之後,約處世界第6位。我國銀礦分布較廣,在全國絕大多數省區均有產出,探明儲量的礦區有569處,以江西銀儲量為最多,佔全國的15.5%;其次為雲南、內蒙古、廣西、湖北、甘肅等省(區)銀資源亦較豐富。銀礦成礦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80%的銀是與其他金屬,特別是與銅、鉛、鋅等有色金屬礦產共生或伴生在一起。

江西蒙山銀礦

我國重要的銀礦區有江西貴溪冷水坑、廣東凡口、湖北竹山、遼寧鳳城、吉林四平、陝西柞水、甘肅白銀、河南桐柏銀礦等。礦床類型有火山-沉積型、沉積型、變質型、侵入岩型、沉積改造型等幾種,以火山-沉積型和變質型為最重要。從成礦時代分析,除太古宙和新生代沒有發現具工業意義的銀礦床外,自元古宙到中生代都有大中型銀礦床產出,其中以中生代形成的銀礦最多。

稀土

Rare earth

江西

中國是世界稀土資源儲量大國,不但儲量豐富,且還具有礦種和稀土元素齊全、稀土品位高及礦點分布合理等優勢,為中國稀土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稀土資源成礦條件十分有利、礦床類型單一、分布面廣而又相對集中。截止目前為止,地質工作者已在全國三分之二以上的省(區)發現上千處礦床、礦點和礦化產地,除內蒙古包頭的白雲鄂博、江西贛南、廣東粵北、四川涼山為稀土資源集中分布區外,山東、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福建、浙江、湖北、河南、山西、遼寧、陝西、新疆等省區亦有稀土礦床發現,但是資源量要比礦化集中富集區少得多。全國稀土資源總量的98%分布在內蒙、江西、廣東、四川、山東等地區,形成北、南、東、西的分布格局,並具有北輕南重的分布特點。

稀土

輕稀土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包頭的白雲鄂博礦區,其稀土儲量佔全國稀土總儲量的83%以上,居世界第一,是我國輕稀土主要生產基地。

離子型中重稀土則主要分布在江西贛州、福建龍岩等南方地區,尤其是在南嶺地區分布可觀的離子吸附型中稀土、重稀土礦,易采、易提取,已成為我國重要的中、重稀土生產基地。中國雖然稀土資源豐富,但由於過去多年的大量出口,及猖獗的非法開採,稀土資源儲量已經明顯下降,尤其是中重稀土儲量下降尤為驚人。

中國主要稀土礦有:白雲鄂博稀土礦、山東微山稀土礦、冕寧稀土礦、江西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湖南褐釔鈮礦和漫長海岸線上的海濱砂礦等等。

白雲鄂博稀土礦與鐵共生,主要稀土礦物有氟碳鈰礦和獨居石,其比例為3∶1,都達到了稀土回收品位,故稱混合礦,稀土總儲量REO為3500萬噸,約佔世界儲量的38%,堪稱為世界第一大稀土礦。

白雲鄂博稀土

微山稀土礦和冕寧稀土礦是以氟碳鈰礦為主,伴生有重晶石等,是組成相對簡單的一類易選的稀土礦。

江西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是一種新型稀土礦種,它的選冶相對較簡單,且含中重稀土較高,是一類很有市場競爭力的稀土礦。

中國的海濱砂也極為豐富,在整個南海的海岸線及海南島、台灣島的海岸線可稱為海濱砂存積的黃金海岸,有近代沉積砂礦和古砂礦,其中獨居石和磷釔礦是處理海濱砂回收鈦鐵礦和鋯英石時作為副產品加以回收。

主要稀土企業:北方稀土集團、贛州稀土(南方稀土集團)、廣晟有色、中鋁稀土集團、五礦稀土、廈門鎢業、中色股份。

▎素材來源於網路

排版由金潯股份提供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