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來看,明朝在士兵人數,武器裝備上比後金軍有大的優勢,但明軍在戰鬥力、機動力與士氣上都不及後金軍,但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明軍大敗敗,導致這一場薩爾滸之戰決定了整個遼東戰略的格局。我們首先來看戰事的起因,萬曆四十四年,明代爲統治東北建州女真所居住地區而設立的三個衛,分別爲建州衛,建州左衛,建州右衛。

其中努爾哈赤就是建州左衛的統領。在公元1618年叛明立金。開始攻擊明軍,並歷數明朝對女真族的七大罪狀,嚮明朝宣戰。之後便出兵偷襲遼東各堡,最後越過了遼東邊牆攻佔清河堡,清河副總兵鄒儲賢、遊擊張旗、守備張雲程戰死。此役後金擄掠人畜三十萬,獲馬九千匹、甲七千副。

史稱撫清之戰,終於驚動明朝廷。明朝失去遼東大片土地後,面臨着明朝200年的遼東防禦系統面臨崩潰危機,於是明朝決定發動短期並且大規模的攻擊,企圖一次性的將後金消滅,以了結長久以來的心腹之患。明朝開始從全國各地抽調兵力,如福建、江西、浙江、四川、山東、山西、陝西、甘肅、南京等地抽調部隊支援明軍征討後金軍。

這場戰役的人員準備是很充足的,明朝一共調遣60萬兵力,組成了一支在數量與裝備上都對後金軍呈壓倒性優勢的軍隊,也幾乎是明朝當時能對外戰爭所能動員的最大極限,明軍雖然人數上佔據大量的優勢,但是明末時衛所制已經是名存實亡,已經轉爲了募兵制,每當發生戰事時,都需要臨時想各地徵招兵力,相對分散。

明軍的炮兵部隊配備有大量的火炮,但是長久依賴於火炮的明軍對於火炮的依賴很大,這樣的結果在表面上是利大於弊,其實不然,明軍對火炮的依賴導致軍隊自身的戰鬥力大大下降,一旦與後金軍鐵騎相遇時,只要陷入肉搏戰明軍戰鬥力將遠遠不如後金軍。其實當時的明朝在財力方面的實力是十分薄弱的,原定於1619年出師,上文提到因爲此役明朝在全國範圍內調兵遣將,使得遼東的糧餉瞬間驟增了三百萬輛。

明朝在一開始想着速戰速決,畢竟戰爭對於當時的明朝來講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戰爭拖得越久,越容易使得明朝破產,導致明朝在人員調動上處處受限,人員的分散於主將指揮的失誤將明軍的人數與裝備優勢被後金軍慢慢的消耗殆盡,我們再來看後金軍當時的軍事實力如何,後金軍共分爲八旗,每旗完整建制爲七千五百人左右,八旗合共總數約爲六萬人(還未計算能夠參與作戰之奴隸民夫)。

全部都由努爾哈赤與他的子侄們統率,由如努爾哈赤家族的親兵,因而有超強的組織力和凝聚力。加上戰術組織嚴密,在努爾哈赤長達三十餘年統一女真的征程中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並且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士氣。成爲當時世界冷兵器時代最後一支強大的軍隊。

整體來說,明軍人數、武器、裝備比後金軍有優勢,但是戰鬥力、機動力和士氣皆在後金軍之下。但按照以少勝多的諸多戰爭例子中,戰術上的勝利是保證戰鬥勝利的關鍵所在,戰鬥力固然重要,戰術上的得當能夠使戰爭進程事半功倍。而薩爾滸之戰正是用了十分合適的戰術,如果在明軍四面進攻之下,努爾哈赤要是把精兵分散也無法做到打敗明軍決定遼東未來戰局的結果。

明朝曾派遣後金逃兵給努爾哈赤帶去書信,消息中指出明軍集結四十七萬天兵征討後金,並連同發兵日期告訴了努爾哈赤,明朝此舉目的也是想要震懾後金軍,但反而是適得其反,相當於將部署和兵力都告知努爾哈赤,當下便準備迎接在努爾哈赤心中早晚要來到的大戰。同時努爾哈赤下令不管明軍從哪個方向來襲,自己從一路出發,決不分散自己的兵力。

集中兵力、以攻爲守、逐個擊破,以多戰少。這場戰役最後以後金軍的勝利收場,明軍經歷這一場大敗後國家元氣大傷,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的戰爭,雖然明軍在兵力上有壓倒性的優勢,但是兵力分散,聯繫困難,將帥不和,用人不當,出兵及規模的提前泄露導致後金軍有機會抓住明軍的漏洞逐一擊破,明朝舉全國之力,整裝待發一年多,結果則是在前後不到五天的時間中,就在薩爾滸之戰中被努爾哈赤徹底打垮。傷亡四萬五千八百餘人,文武官吏死者達三百一十人,丟失馬、騾、駱駝等獸二萬八千餘匹,損失火器槍炮二萬餘件,精銳盡失!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