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李世民的《功成慶善樂》和劉邦的《大風歌》哪個好?

這個是因人而言的,劉邦的《大風歌》就三句,是在公元前196年,平了反叛的英布回鄉作的;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就區區三句,不難看出「劉邦」的《大風歌》裏透出一股霸氣,威加海內,猛士守四方。

在看「李世民」的《功成慶善樂》又名《九功舞》詞文縐縐的,沒有霸氣,有的只是「白駒過隙」的感慨和淡淡的豪氣幹雲與自誇,說白了就是為自己歌功頌德,和劉邦作《大風歌》的心境是不一樣的。

《功成慶善樂》一;幸武功慶善宮壽丘惟舊跡,酆邑乃前基。粵予承累聖,懸孤亦在茲。弱齡逢運改,提劍鬱匡時。指麾八荒定,懷柔萬國夷。梯山鹹入款,駕海亦來思。單於陪武帳,日逐衛文公。端扆朝四嶽,無為任百司。霜節明秋景,輕冰結水湄。芸黃遍原隰,禾穎積京畿。共樂還鄉宴,歡比大風歌。

李世民的《功成慶善樂》雖說是為自己歌功頌德的,但也能從中看出李世民的治國政策方針。

要說《大風歌》好,還是《慶善樂》好,從心境上《大風歌》勝一籌。


個人覺得劉邦的《大風歌》更勝一籌。同樣是追憶過去,論名聲,《大風歌》更勝一籌。提到《功成慶善樂》,首先的感覺是,一臉懵逼的,真的沒有什麼儲備知識。而《大風歌》,一念便浮現出,那黃沙遍地的天下,衣錦還鄉的大王,風追著雲,雲鬧著風,朗朗乾坤,好一個清秀明麗。那種無與倫比的氣勢,一蹴而就,沖九霄 。

下面具體瞭解一下這兩首詩歌 。

李世民的《功成慶善樂》又名《九功舞》、《慶善樂》,是唐代最著名的文舞,描述的是太宗回到慶善宮,在渭水之濱宴請羣臣,並賞賜鄉親鄰裏。想起從前的點點滴滴,太宗不由得感慨萬千,遂賦詩十韻,命樂師配上管絃之樂,製成《功成慶善樂》。 舞者六十四人,皆童子,進德冠,紫袴褶,長袖,漆髻,屣履而舞,進蹈安徐,演奏時人們隨著樂曲舞動長袖、踢腿曳屣,用來象徵文德昌盛的景象。而流傳下來的有兩首,以下便是。

一.幸武功慶善宮壽丘惟舊跡,酆邑乃前基。粵予承累聖,懸弧亦在茲。 弱齡逢運改,提劍鬱匡時。指麾八荒定,懷柔萬國夷。 梯山鹹入款,駕海亦來思。單於陪武帳,日逐衛文。 端扆朝四嶽,無為任百司。霜節明秋景,輕冰結水湄。 芸黃遍原隰,禾穎積京畿。共樂還鄉宴,歡比大風詩。

二.重幸武功 代馬依朔吹,驚禽愁昔叢。況茲承眷德,懷舊感深衷。 積善忻餘慶,暢武悅成功。垂衣天下治,端拱車書同。 白水巡前跡,丹陵幸舊宮。列筵歡故老,高宴聚新豐。 駐蹕撫田畯,回輿訪牧童。瑞氣縈丹闕,祥煙散碧空。 孤嶼含霜白,遙山帶日紅。於焉歡擊築,聊以詠南風。

而劉邦的《大風歌》,句雖短,容易記,容易解。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白話譯文就是: 大風勁吹啊浮雲飛揚, 我統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 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但那種氣勢蘊含其中,解著解著就浮現眼前,這也是我愛之處,雖簡由愛啊。

最後,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只是因為熟悉,因為閱歷我更喜歡劉邦的《大風歌》,但膚淺之處,不值一提。而每個人所愛都值得被尊重,雖愛《大風歌》但《功成慶善樂》也獨有一番韻味。


這個問題其實很好回答,從結果來看好了,現在一般人都知道劉邦的大風歌,而很少有人知道李世民的這個功成慶善樂。我也是這樣,所以我認為是大風歌更好一些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也是剛搜索查看了一下李世民的這一首功成慶善樂。是作為貞觀之治的舞曲,確實寫的是一片歌舞昇平,盛世景象,但是篇幅較長,而且沒有特別突出的名句,可能這也是知名度不高的一個原因吧

反觀大風歌,只有三句,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言簡意賅,讓人身臨其境。氣勢也是非常不凡,在大風飛揚的時候,彷彿一個巨人傲立雲端,環顧四宇,俾睨高呼。而這首詩又是劉邦衣錦還鄉的時候寫的,更能表現出那種志得意滿。衣錦還鄉又是人生四大樂事之一,那這首詩歌更能讓大家接受了。

每個人都幻想功成名就,也都想表達成功後的暢快心情。但必須腳踏實地的去努力,這兩首詩歌都是好詩,這兩人都是能人。

我是c神在杭城,每天一個文化故事,歡迎大家評論點贊


《自由體詩》

——(唐太宗)

豪也睿也實太宗,文也奇也妙文風。

多少帝王弄筆墨,又似小兒又似蟲。

——(劉季)

無賴生出流氓風,興起兩語太空空。

若是多說一句話,加之前後牛馬瘋。

——(劉季與李世民)

雄才不與世民同,恩威又差幾千重。

好殺功臣臭名著,文章愧望唐太宗。

——(功成慶善樂)

功成慶樂又慶善,天下方纔熙熙安。

人君如此得盛世,紅塵萬民話夕陽。

——(大風歌)

大風歌聲太悲涼,氣死英雄氣死漢。

文章空有一番慨,毒心已在其中藏。

——(大風歌與功成慶善樂)

比較劉季差蠻多,胸懷氣度虛偽託。

小雞肚腸時時在,安幫無才又無略。


帝王詩擂臺賽 李世民的這首詩如下:重幸武功 代馬依朔吹,驚禽愁昔叢。況茲承眷德,懷舊感深衷。 積善忻餘慶,暢武悅成功。垂衣天下治,端拱車書同。 白水巡前跡,丹陵幸舊宮。列筵歡故老,高宴聚新豐。 駐蹕撫田畯,回輿訪牧童。瑞氣縈丹闕,祥煙散碧空。 孤嶼含霜白,遙山帶日紅。於焉歡擊築,聊以詠南風。

而劉邦的《大風歌》,句雖短,容易記,容易解:

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兩首詩在文化修養上的差別很明顯,李自幼生於官宦世家,飽讀詩書,文化修養極高,詩文造詣一流。本首詩循規蹈矩,用詞精細,重幸武功時即興寫景抒情,懷舊與寫實結合,把感懷舊地和帝王臨幸時的志得意滿祥和歡慶細膩逼真地展現在我們眼前。從風格上來說,筆調比較柔和,是典型的帝王自己寫的歌功頌德類型的詩。雖說李為一代名君,才華橫溢,戰功顯赫,治國有方。但他的詩歌真的不是一流,可能生活落差不大,可能真正沒有底層低賤的生活經歷和感悟,可能沒有「詩家不幸」之感,可能還有天賦……反觀劉邦《大風歌》,雖說短短三句,卻是天縱豪情,帝王霸氣脫口而出,真的有「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之時空爆破感,。無唐太宗之學業基礎,無唐太宗之文化修養,卻站在了魏武揮鞭的高度,可能跟高祖天上地下的人生落差、亙古貫通的帝王霸氣、劃破時空的神來之筆有關吧!所以,詩歌文章第一為胸襟格局天賦,其次為學識,其下才為功力。看來高祖完勝,學高千古的太宗詩歌真的不如高祖,《大風歌》短短三句星耀古今,響破長空也。


感謝邀請。

李世民通過玄武門之變成功登上皇位,在一眾文臣武將的扶持下,開創了大唐盛世,可以說是不可多得的一代明君,從小就受先輩的薰陶,文學修養和武功修為都有不錯的根基,這其中就有《功成慶善樂》;劉邦呢,沛縣泗水亭長,一介末流小官中的小官,他身上有著太多的不可能,娶嬌妻,戰項羽,建大漢,一個半文盲的人愣是寫出了蕩氣迴腸的《大風歌》,那麼這兩位寫的究竟哪一個更好呢?看看幾點對比,或許會有答案。首先,文采方面。李世民的《功成慶善樂》是有寫作背景的,據說李世民出生就是在慶善宮,登上帝位後,回到此處宴請羣臣,不免感嘆一番,於是就有了後來的《功成慶善樂》,其中「弱齡逢運改,提劍鬱匡時。指麾八荒定,懷柔萬國夷。」寫出了當年徵戰沙場時的意氣風發,在配上宮廷的曲子,其文化素養立馬顯現出來;劉邦呢,同樣是在感慨,「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顯得那麼霸氣側漏,古時作詩作賦都是有格式版本的,劉邦寫的固然有氣勢,但是在文采修辭方面,李世民似乎要略勝一籌。其次,傳播度。李世民的文學修養自然不低,所以寫的也都是一些高大上的東西,可是天下讀書人有多少?普通的百姓又有多少?恐怕想要百姓理解他寫文章內容到底是什麼意思,如果沒有翻譯成大眾化的解說詞,也就只能「高等教育」的那一幫人互相欣賞了;劉邦在這一點上,就很接地氣,其自身的文化儲備原因,寫出《大風歌》已然很難得了,把戰場上的旌旗飄飄,所向披靡的霸氣寫得如此豪氣衝天,就這點而言劉邦要比李世民佔得先機。最後,表達的內容。李世民把往昔的不易,寫成曲賦,其內容效果上更偏向於祥和的氛圍,其內容大多寫的是如何幫助其父李淵開疆拓土,劉邦的《大風歌》把創業不易,江山不易,人才不易,寫得那麼真實,這點而言劉邦更為突出,所以綜上所述,筆者更傾向於劉邦的《大風歌》。


當然是劉邦的《大風歌》更勝一籌!

劉邦是從底層幹起,屬於自主創業,榮歸故里後,回想起自己從一介草民成為大漢天子,心中一定是感慨萬千,《大風歌》也因此有感而發,可謂酣暢淋漓!盡顯英雄氣概!而且從歷史年代上來看,劉邦《大風歌》在前,李世民《功成慶善樂》在後,《大風歌》早已先入為主,深入人心了。

李世民則與劉邦不同,李世民的父親李淵纔是大唐開創者,所以作為大唐王室成員的李世民,起點遠比劉邦高。李世民發動「玄武門政變」後,奪得了最高權力,父親李淵也不得不當太上皇,實際就是變相的軟禁。所以李世民是屬於「皇二代」奪權,登基稱帝後成為一代明君,帶領大唐迎來第一個盛世,為後世敬仰,纔有之後的《功成慶善樂》。

綜上所述,個人觀點認為,論出身、論地位、論手中掌握的人脈資源劉邦都比不上李世民!所以才更顯「草根」劉邦《大風歌》的英雄氣息,而李世民雖是千古名君,卻是從父親手中接過權力,可以說是「守成之君」,而《功成慶善樂》是在一派祥和的氛圍下而作,所以二者相比之下,當然是《大風歌》含金量更高,《大風歌》更勝一籌!


劉邦的《大風歌》更好,短短三句概括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更能凸現出帝王之氣,而李世民那個就像在歌頌自己的豐功偉績,沒有那種血與淚的氣勢。

或許是兩個人的身世決定的,劉邦生於草莽之家,當過無賴,做過亭長,也去落過草,他的後半生就是活脫脫的一部屌絲逆襲史,從一個無賴慢慢的發展成霸主,直到打敗項羽,做了皇帝,從草民到九五經歷的劫難不敢想像,前無古人,後世只有個朱元璋比他更慘。

李世民呢,可以說本來就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家族本來就是貴族,招兵買馬造反也沒劉邦那麼難,從小受過良好的教育,薰陶,是個文化人,相比劉邦,劉邦就是個流氓,但是流氓的經歷是更加艱難的,白手起家成功大一統的就兩個,咱們太祖還是個富農,加上太祖也就三個,太祖的詩詞也是磅礴大氣,也只有經歷過這些劫難的人才有這樣的帝王之氣。


經典是無法超越的,李世民就是模仿劉邦的你說呢?


劉邦的「大風歌」,詞句雖短,文字淺白,但給人一種大氣磅礴的氣勢,非一般文人詩詞可以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