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森浩,2013年27歲,廣東汕頭人,學習成績優秀,尤愛英語,高考時以680多分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學。

林森浩家境一般,學醫是父親的希望。因此,當他進入醫學院學習一年半後,還處於「渾渾噩噩」的狀態,聽到「醫學神聖」之類的話時,也沒有什麼感覺,直到他在廣東當地一家醫院見習後,思想才發生了轉變。當時,林森浩在急診科實習,一次來了一名昏迷患者,其妻子在旁邊焦急萬分,直到醫生說了句「沒事」,家屬才放下心來。林森浩自此收穫了學醫的動力,並在一次自願獻血活動中表示:「愛心是一個醫務工作者必不可少的。」2010年,林森浩因成績優異被中山大學推薦,免試進入復旦大學醫學院攻讀研究生,並在中山醫院見習。2013年4月16日,上海復旦大學2010級碩士研究生黃洋同學因急性肝損傷經搶救無效去世。警方通報在學生的飲水機殘留水中檢測出有毒化合物——N-二甲基亞硝胺,2013年4月16日上午,上海警方證實,中毒研究生同寢室的林森浩有重大作案嫌疑,已被刑事拘留。

人物行為從2013年3月至4月,他似乎壓力較大,曾經表現出對現實的擔憂和煩惱,連3月的博士考試也沒有參加。他曾在微博中表示,與導師出現了不愉快,已經做好回家鄉工作的打算。2013年4月8日,他被拘前發的最後一條微博表示,有時挺痛恨醫生這個行業,因為「面對那些急切想從這裡解決困惑的病人,幫忙總不能幫到底」。「我一直到昨天,才曉得投毒的是那個我見過的林同學。」黃洋的父親黃國強在兒子入院後,從重慶趕到上海,當晚在黃洋的寢室與嫌疑人同住,未發現任何異常。黃洋以「急性肝損傷」被送往中山醫院後,正在該院超聲科實習的林森浩不僅親自帶著水果前去看望,還親自為黃洋做B超檢查。檢查過後,林森浩還告訴黃洋:沒有什麼事。一次,黃國強去黃洋寢室拿東西,林森浩還熟練地指給他,哪些是黃洋的東西。另一次,林森浩騎自行車碰見黃國強,還特別停車詢問黃洋有沒有好轉。「我們根本沒有想到是他做的,我到現在也沒想通是為什麼?」黃國強說,黃洋換過好幾次寢室,2012年才和林森浩一起住進了現在這間寢室。投毒原因投毒致室友死亡的復旦大學學生林森浩前日被判處死刑。人們至今難以理解,像林森浩這樣成績優秀,高考時以680多分的高分考入中山大學,2010年又因成績優秀被中山大學推薦,免試進入復旦大學醫學院讀研的「天之驕子」,為何會淪為殺人犯?更何況,他與被害人黃洋並無深仇大恨。昨日,本報記者專訪了廣東警官學院教授、犯罪心理學專家宋曉明,剖析林森浩的深層犯罪心理。他投毒,心理是有憤怒和不滿的「我認為這與他嫉妒、自卑、敏感、脆弱的性格缺陷和處理人際關係及情緒調節能力低有關。具有這些不良因素的人在生活中容易遭遇挫折,而挫折往往使他產生憤怒、怨恨、敵視等消極情緒體驗。」記者:宋教授,復旦投毒案引起了公眾極大的關注。隨著庭審、判決的展開,謎底一步步揭開。但還是有很多地方讓人很難理解,您怎樣看?宋曉明:這個案子的確有一些有悖於常理的情節。比如,林森浩作為一個高智商的醫學人才,應該知曉所使用的毒藥的毒理,具備基本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反偵查能力,為何最後卻做了一件有失水準的低智商的案件呢?另外,從披露的信息看,林森浩與被害人並無很深的矛盾,彼此也無利益衝突,而且被告人已在求職中脫穎而出,在廣州找到了讓人羨慕的工作,在這種情況下,為何還要蓄意殺人呢?要解開這些謎團,只有深入林森浩的內心。記者:林森浩一直辯解自己是被愚人節的玩笑刺激,想作弄黃洋,沒想到釀成了大禍。從心理上看,他只是想惡作劇,整蠱他人,還是想置他人於死地?宋曉明:從整個案情看,特別是他使用的手段來看,他欲置人於死地的動機和目的是明確的。比如,在被害人的飲水中投放超劑量的劇毒藥物,作為醫學院的高材生應該是知道其致命的後果的。而且,N-二甲基亞硝胺,是很難通過臨床直接診斷出確切物質的;即使能診斷出,只要有致死劑量進入人體並開始發揮效應,現代醫學也回天乏術。所以,只是想惡作劇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記者:能夠根據公開披露的案件及被告人的信息,為我們解讀一下林森浩的作案動機?宋曉明:法院判決書認定,林森浩是因瑣事而採用投毒方法故意殺人。他投毒,心理是有憤怒和不滿的。那麼,他的憤怒情緒是從何而來?我認為這與他嫉妒、自卑、敏感、脆弱的性格缺陷和處理人際關係及情緒調節能力低有關。具有這些不良因素的人在生活中容易遭遇挫折,而挫折往往使他產生憤怒、怨恨、敵視等消極情緒體驗,並長時間難以排除,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如果受到一點哪怕很小的事情的刺激,他就會情緒發作,導致行為失控而作案,傷害被害人。復旦林森浩母親自殺:上海復旦大學有一百多位學生聯名上書要求不要把復旦大學投毒案的林森浩立即執行死刑,要給他懺悔的時間。這件事情引起了網路上的熱議。有人支持,但更多的人是反對的,認為林森浩是罪有應得。筆者也想就復旦大學投毒案的事件來解讀林森浩行為背後的性格和造成這場悲劇的真正原因。性格決定命運。我們人類對性格的了解還處在初步階段,在我們的思想意識中,認為人的性格是複雜的。目前為止有關性格知識方面的理論探索還不足以指導學生形成有利於自己成長的健康性格。性格悲劇在現實生活中累見不鮮,復旦大學投毒案就是一個典型的個案。林森浩一審判決結果為死刑,新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投毒案的當事人林森浩,詢問他對法院的判決有何評價,林森浩覺得以命抵命,才對得起受害者黃洋。記者進一步詢問他如果二審維持原判,你會把你的死歸責於誰?你自己、家庭教育、學校環境、社會還是別的什麼?林森浩回答歸責於自己。在生與死的關鍵時候,林森浩在回答每個問題時都很快,他很平靜,回答幾乎不加思索。從性格分析的角度,作者認為要讓類似林森浩的悲劇不再重演,需要首先深刻反思一下國內的親子教育。為什麼要反思我們的親子教育呢?筆者認為林森浩是失敗的親子教育的犧牲品。直接責任是林森浩的母親在他早期成長的過程中滿足了他的物質需要卻沒有滿足他的心理需要。間接責任是國內缺少正確的親子教育知識方面的引導。為什麼林森浩的母親有直接責任?為什麼說她母親只滿足了林森浩的物質需要而沒有滿足他的心理需要?林森浩的母親像絕大多數的母親一樣,對兒子盡到了她應盡的責任。林森浩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說:「我父母都很勤勞、本份,特別是我媽。」林森浩戀愛屢遭挫折,與異性打交道缺乏經驗。他高中一個女同學回憶,她多次向林森浩請教問題,他從不拒絕幫忙,但如果多問兩句,他就不敢直視她的眼睛。直到讀研的第一年,林森浩談了一個醫學院的女朋友,但林的愛情觀被他在學生會的同學形容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在一次聚會上,林森浩問一個女生的年級,猜不中就要喝酒,幾杯酒下肚,女生反問林森浩的名字,他也要女生猜,不料女生當著許多學生的面回答,我對你沒有一點興趣。更受打擊的是過了一會兒有個帥哥過來了,這個女生主動跟對方報了自己的名字和年級。瑞士知名心理學家維蕾娜.卡斯特在《人格陰影》一書中發現男性如果在小時候與母親不能心理相通,日後他與異性交往就會出現心理障礙。因為母親是男性生命中第一個打交道的異性,男性長大後與異性交往的經驗取決於小時候與母親的良性互動。前面提到性格決定命運。為了讓類似林森浩的性格悲劇不再出現。我們需要充分考慮到每位母親在兒子的早期性格成長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這一因素的忽視會導致性格缺陷。林森浩投毒案的直接原因是分裂性格。參照美國《心理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林森浩屬於分裂性格。這種性格出現於青年期或成年早期。分裂性格有七個特點:1、多疑,2、不信任他人,3、妒忌,4、敏感、5、易怒,6、心懷怨恨,7、自負。上述特點若有五點符合,即可診斷為分裂性格。作者依據現有的視頻和文字資料發現有六個特點在林森浩的身上都有不同程度的體現。當室友即受害人黃洋愚人節前放出話來準備整人,林森浩就以為黃洋要拿自己開刀。於是產生了一個念頭,決定在愚人節那天教訓一下黃洋。敏感多疑不信任他人導致了他最後的投毒行為,在加上林森浩潛意識中妒忌黃洋所學的臨床醫學專業,並且黃洋在他面前總是驕傲自滿,激發了他性格中的易怒和心懷怨恨的不良情。,多種因素的綜合使他走上了一條背離常規的人生軌跡。不健康的性格分為三個大類,分別為行為反常類、情緒古怪類、恐懼焦慮類。行為反常類包括邊緣性格、反社會性格、自戀性格、表演性格。情緒古怪類分為分裂性格、分裂樣性格、偏執性格。恐懼焦慮類分為迴避性格、強迫性格、依賴性格。不健康性格出現在15-24歲之間,目前青少年性格問題已經暴露出傳統教育元素的缺失。親子教育勢在必行。學生和成人共同面臨兩個主題——做事和做人。有的學生大學畢業以後,做事是他的強項,因為他們偏好做事;有的學生腳踏實地,注重做事的過程,有的學生有雄心壯志,注重做事的結果。有的學生大學畢業以後,做人是他的強項,因為他們偏好做人;有的學生喜歡社交,可以開發人脈資源;有的學生善良可靠,可以維護人脈資源。如果學生在15-24歲之間出現了性格問題,那麼做事和做人都會受到影響。林森浩是屬於偏好做事的性格類型,做事是他的強項。從相關視頻及網上文字資料顯示,林是屬於有雄心壯志注重做事結果的人,類似於西遊記裡面的孫悟空。而他的媽媽儘管也偏好做事,做事也是強項,不過她與林森浩不同在於她腳踏實地注重做事的過程。由此可見,他的媽媽是挑剔型的家長,而林森浩是對抗型的孩子。挑剔型和對抗型沒有對錯優劣之分。問題是中國的家長往往以自己的性格標準塑造自己的孩子,把孩子培養成符合自己期待的龍或鳳。他媽媽有主見,注重做事的過程和細節,而林森浩也有主見,卻是注重結果不關注細節的孩子。如果他媽媽接受過高等教育,肯定是屬於管理型的守業人才,而林森浩是屬於權力型的創業人才。這種孩子不是屬於聽話的性格類型,而現實的情況是林森浩從小到大非常聽話,比較自卑還略顯羞澀。跟他長期相處的朋友都認為他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他也試圖改變自己的性格,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勢。其實他真實的性格,並不是聽話、自卑、羞澀、軟弱,而應該是不聽話、自信、大膽、強勢的類型。那麼林森浩的性格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他為什麼會走到今天形成分裂性格呢?讓我們走進林森浩的內心世界,去發現林森浩的真實性格。筆者認為林森浩的性格問題主要出在他媽媽的早期親子教育方式上。他媽媽是一個守本分的勤勞的人,並且是一個慢節奏的人。而林森浩是一個有冒險意識和創新意識的人,並且是一個快節奏的人。如果說他媽媽的行為模式是對自己要求很嚴格,對別人也要求很嚴格。那麼林森浩小時候的行為模式是那種對別人要求很嚴格,對自己要求不嚴格的人,不恰當的親子教育方式導致了林森浩的性格被母親所同化了,他變成了一個聽話、自卑、羞澀、軟弱的孩子。由於他不能展示自己的真實性格,導致他人際關係和學習都比較迷茫。孫悟空被唐僧念經的時候他不一定是做錯了事情,唐僧念孫悟空的經是不可能把孫悟空變成另外一個唐僧的。當一個孩子的性格被扭曲的時候,他性格中真實的一面並沒有消失,而是會以社會不認可的方式表現出來,所以直到林森浩製造了一個校園投毒案後,他的媽媽對記者說:「她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會做害人害己的事。」她的兒子已經走上了一條無法回頭的路,她仍不明白是因為從小沒有滿足林森浩的心理需要,一味的要求林森浩按照她的要求來處事造成的。了解他的同學也不相信林森浩會做這樣的事情。林森浩投毒案發生後,警方一直都不明白他的作案動機。林森浩本人直言不諱,他跟黃洋同學有時會聊到理想和人生話題,他只是看不慣受害人黃洋在自己面前驕傲自大,只是想在愚人節教訓一下他,從沒想過要把他置於死地。至於在黃洋同學的彌留之際,林森浩有幾次機會保住黃洋的生命,把黃洋同學從死神手中救出來,遺憾的是林森浩並沒有主動伸出援助之手,正常人會認為林森浩是故意殺人。還有一種說法在網上流傳,認為林森浩是一個冷酷的人,他鑄成大錯死不悔改,他們的依據是在法庭上林森浩臉上沒有表情,內心淡定。試想如果唐僧是孫悟空的媽媽,唐僧的表情是嚴肅的,孫悟空的表情是威嚴的,這兩種表情寫在一個人臉上,在正常人看來是一張冷酷的臉,甚至是一張殺人不眨眼的臉。筆者認為不能從一個學生的面部表情對一個人蓋棺定論。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懺悔方式。至於他是否是故意殺人我們除了考慮他的行為,也需要考慮他的性格。因為行為代表了一個學生做什麼,性格代表了一個學生為什麼要這樣做。林森浩的性格是分裂性格,這種性格不能很好的處理一些棘手的現實問題。如果我們的親子教育做得好,林森浩這種悲劇應該是不會發生的。復旦大學的一些學生聯名上書希望能給林森浩一次活著的機會,讓他懺悔。筆者認為法律的尊嚴不能褻瀆。一個人犯了錯就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希望不要由於沒有正確知識指導的親子教育產生的悲劇再發生在其他學生身上。林森浩的性格因素導致投毒案的間接原因是國內沒有建立正確完善的親子教育體系。親子教育專家往往以自己的性格標準和經驗標準來判讀和引導孩子,並沒有真正認清孩子,泛泛而談的經驗也不能贏得家長和學生的普遍認可。筆者認為親子教育存在兩個問題四種情況:第一個問題:家長與學生是上下級關係。分兩種情況;1、學生是上級,父母是下級。學生是一把手,父母是助手。這種情況一旦出現父母就會無原則的滿足學生的任何要求,這個學生就不會長大,就沒有照顧自己滿足別人的能力。因為從小他就失去了成長的機會。他會比較自私,以自我為中心。長大後一旦父母、戀人、朋友、同事、領導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他心理就容易失去平衡,影響到他的工作、學習、社交甚至身體健康。2、學生是下級,父母是上級。父母是一把手,學生是助手。這種情況一旦出現,父母就會要求學生無條件的服從自己。學生就成了大人的附屬品,他就會按照父母的要求成長,自己失去了成長機會,他會順從別人以他人為中心,長大後一旦不能滿足父母、戀人、朋友、同事、領導對他的要求,他就會無所適從,他的工作、學習、社交不會有自我滿足感。第二個問題;父母與學生是對等關係。分兩種情;1、父母跟學生之間有距離感,沒有什麼交流。這種情況一旦出現,父母會樂於自己的工作和娛樂,很少會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學生對父母缺乏感情,長大後會影響到他們的人際關係,甚至也會影響到他們的戀愛能力。2、父母跟學生之間沒有距離感,有交流和互動,這種情況一旦出現,父母對學生的影響是比較大的,如果父母是理想化的,學生也會變得理想化,如果父母是比較務實的,學生也會變得世俗化。假設學生跟父母的共同點比較多,學生在做事做人的某些方面會得到強化,假設學生跟父母的共同點比較少,學生在做人做事方面就會表現得更像他的父母,他的潛力並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每個家庭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針對學生的親子教育要求家長和老師首先要認識自己,才能認識學生。親子教育如何科學有效的實行呢?首先,不能把人當工具而要把人當人,這個認識一定要很深刻。如果我們只發現了一個學生擅長做事,或擅長做人,在對學生沒有整體了解的情況下,把學生教育成做事做人的工具,人性化社會就不會取代標準化社會,成為世界的主流。只有對學生進行了全面深入的了解,知道他以後可以成為什麼人,我們的親子教育才會取得成功。一句話概括,只有做自己才會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做自己才談得上通靈做事,通心做人。成功的親子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先培訓家長,再通過家長去培養學生。使家長既能夠滿足學生的物質需要又能夠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林森浩投毒案的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是因為他主要在親子教育方面出了問題。讓一個本來很優秀的人才出現不應有的分裂性格,造成了這樣的悲劇。作者:曹老師(長沙女孩點評綜合素質出品人)點評復旦大學投毒案的相關視頻近幾日可登錄搜狐、土豆、新浪、優酷網站搜索長沙女孩點評綜合素質系列視頻。復旦投毒案最近的真相:12月8日,備受關注的復旦大學投毒案將在上海市高院第五法庭二審。目前林森浩的父親林尊耀已經抵達上海。陪同而來的是林森浩的叔叔和發小。在謝絕了大多數媒體後,12月5日晚,林尊耀接受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接到二審的開庭通知,十分忐忑。林尊耀多次向記者強調,到死他都不相信兒子會去故意殺人。由於林森浩母親患有嚴重心臟病,至今她仍不知道兒子一審被判處死刑。  上一次見到林尊耀是今年2月18日,和10個月前相比,林尊耀又瘦了一大圈。原本消瘦的臉頰顯得更為稜角分明,臉上除了一層皮彷彿只剩起支撐作用的骨頭。與前幾次一樣,林尊耀依舊穿著他那件黑色的夾克。  父子倆的最後一次聊天  2013年的農曆新年,是林家兩父子最後一次見面聊天。那時林森浩告訴父親,自己準備攻讀博士。對於兒子的想法,林尊耀也表示支持。此後,直至2013年11月27日開庭,林尊耀都沒能見到兒子。林尊耀告訴記者,如果見到兒子,他希望林森浩將實話說出來。(林尊耀指的實話是:將事件經過原原本本說出來)。  林尊耀回憶,開庭當天,兒子有看他一眼,隨後便一直低著頭。此後多次進出法庭時,兒子總都是低著頭,他們之間再無眼神交流。在看守所的林森浩曾告訴代理律師唐志堅,低著頭是因為他不知道如何面對父親。  至死也不信兒子會故意去殺人  11月30日早8時,唐志堅電話通知林尊耀,二審時間定於12月8日。接到通知後,林尊耀既期待又害怕,在兒子同學的幫助下,林尊耀一行預訂到了來上海的特價機票。因為上海天氣太冷,這次,林尊耀給兒子帶了幾件衣服。「他(林森浩)從來沒有問家裡要過什麼東西,只有趁這個機會讓律師帶進去。」林尊耀告訴記者。  林尊耀直言,因為不知道以後會怎麼樣,內心「十分忐忑」,他很想在二審時知道黃洋的真正死因,並希望法官能夠公正點。對於此前認定的故意殺人罪,林尊耀表示,兒子善良、孝順,肯定不會去故意殺人,「到死我都不相信他會去故意殺人。」林尊耀說。  林母至今不知兒子被判死刑  2013年初,林森浩的母親因心臟病兩次入院,得知情況後,林森浩與父親商量,決定放棄讀博,希望儘快找一份工作,減輕家裡負擔。得知林森浩案子一審開庭的消息後,林母當即心臟病突發,暈倒入院。  此後,林家人再也不敢和她提及。林尊耀告訴記者,妻子沒有文化,不識字也不看電視。直至現在,她都不知道兒子被判處死刑。除了林家人,林尊耀還拜託鄰居幫忙隱瞞。此行,林尊耀告訴妻子,自己是到上海會見律師。  曾想去道歉卻遭到一審律師阻攔「沒錢,你去幹嗎?」  林尊耀告訴記者,兒子出事後,自己完全慌了手腳。同鄉幫他通過潮汕商會找到了一位在上海的律師,給林森浩做辯護。可是,林尊耀一直覺得這個律師跟他的溝通非常有問題,林森浩被批准逮捕、移交檢察院等等重要節點律師都沒通知他。2013年11月開庭前,林尊耀接受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採訪時也曾表現出對於一審律師的憤怒和不滿。  林尊耀稱,2013年5月的時候,他曾經問律師,雖然不相信兒子投毒,但是如果是真的,是否可以去跟黃洋父母當面去道歉?「律師說,你給不了對方一兩百萬,你去幹嗎?人家打你,你都不能還手。我就嚇住了。」林尊耀告訴記者。  理解黃洋父母拒見 「我太對不起他一家了」  一審開庭後,林尊耀曾3次向黃洋父親黃國強道歉,都遭到拒絕。林尊耀也曾電話聯繫黃國強,但始終無法打通。面對黃國強拒不接受道歉的態度,林尊耀稱可以理解。  被黃國強擋在家門外後,林尊耀前往黃洋的墓地祭掃。「當時到他的墓地上,說實在話,我看到黃洋他的墓地上有黃洋的照片,看到那個情景,我眼淚也流下來。作為父母,同作為父母,我的內心也是……怎麼表達……我就是,哎……我口語表述很差,我不知道該怎麼說。反正,內心是抱著一個很誠意的心態到那邊去。」林尊耀說。  如果能見到黃國強,林尊耀想說:「孩子錯了,我太對不起他一家了,就是這些,跟他道歉賠罪」。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