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經濟日報》報道,隨著熱錢涌港,13年前在亞洲金融風暴中狙擊港元無功而返的索羅斯,將挾帶90億美元巨資捲土重來,市場相信索羅斯來港是為了更有效把握中國的投資機會。基金界盛傳索羅斯已低調招兵買馬,在港招聘熟悉中國內地、香港市場的基金經理,加入其香港辦事處,但也有說法稱,與其說索羅斯是看好內地市場,還不如說他和其他國際熱錢一樣,是在豪賭人民幣升值,新加坡《聯合早報》昨日報道稱,在人民幣升值、央行升息情況下,全球熱錢正大量往大陸湧進,香港則成了這些熱錢搶攻的橋頭堡。那麼回過頭來,我們已經錯過了好幾次機會,由於決策模型的困難,導致我們現在還在匯率改革的泥潭裡掙扎。背後邏輯是什麼,大家一起來發現吧。歷史已經證明,我們採用的運用貨幣政策或直接干預來穩定匯率,來影響浮動匯率制度,前提要必須謹慎,並使匯率變化能反映基本的力量,如通貨膨脹差別,生產率增長率差別和自然資源的發現。其中我們會發現生產率增長率的差別是我們今天研究中國和美國真實匯率的有效切入點。我想,投機力量的決策的判斷點也是如此。提供的圖表如下:引入有效GDP概念,中美兩國10年來生產率增長率的差別應該會有個直觀的印象。  圖上可以發現,2000年後,我們錯過了兩次匯率由固定匯率轉成浮動匯率的機會,一次是2002年,一次是2006年,我這裡可以搜索到的是2007年底的一個報道摘要,大家可以從中品出些味道。  「中國人民幣釘住美元匯率機制、啟動其稱之為更靈活的新匯率制度一年後,中國商務部長xxx人民幣走強對出口商的不利影響而煩惱。商務部長xxx在2006年年中抱怨,人民幣升值使中國出口企業「利潤明顯降低」,特別是許多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企業,利潤本來就很低,如紡織業平均利潤率僅「3%」。中國商務部主管中國的貿易政策。自2005年7月放棄釘住匯率制,至今已有近兩年半的時間,事實證明,商務部長xxx和反對人民幣升值的中國各類遊說人士都錯了。  自2005年年中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僅上漲了11%,近幾個月來,歐洲一些人士疑惑地看到,即便歐元兌人民幣走強,歐洲對中國的雙邊貿易逆差卻在增大。  儘管人民幣升值步伐加快幾乎不會對中國或是亞洲與美歐的貿易差額產生短期影響,但匯率問題已成為中國政府全球經濟參與程度的象徵。  在中國國內,許多對匯率制度持批評態度的人士不是那麼關心貿易問題,他們更關注的是中央政府嚴格管製造成的經濟扭曲。  為保持匯率穩定,中國政府幾乎買下了每月流入的所有巨額外匯,然後通過發行銀行票據,「沖銷」貨幣體系中額外的本地資金。  由於中美之間的利差,這對中國政府曾經是一項有利可圖之舉。但如今這一利差正在危險地收窄,導致中國央行(PBoC)持有的外匯資產面臨巨額賬面虧損。9月份,中國央行持有的外匯資產為1.433萬億美元。  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駐上海的王志浩(Stephen Green)表示:「利差收窄是個問題,如果(或者可能當)中國的利率不得不超過美國時,這個問題將非常令人擔憂。」  對調高利率會鼓勵投機性資金流入的恐懼,長期以來限制了中國央行對貨幣政策的運用,以至於沒有多少活動空間。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ssion)深圳銀監局局長於學軍最近在一次對監管者而言異常坦率的講話中表示,匯率機制使得中國央行頗為「被動」。  他表示:「匯率生成機制不能適應當前國際國內的環境,而且正日益成為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和現代化進程中的障礙。」  於學軍呼籲開放資本賬戶,允許由市場確定人民幣價值。對於通常將此作為長期選擇加以討論的中國決策者而言,這是個激進的選擇。  對中國加息(以抗擊最近幾個月通貨膨脹率大幅上升的影響)和人民幣升值速度略有加快的預期,似乎已再度促使資金流入。在截至9月底的3個月中,外匯流入增加了1800億美元。  在流入的這些外匯中,只有大約730億美元來自貿易順差,300億美元來自外商直接投資和中國投資海外的儲備資產的利息支付。中國一位資深經濟評論員表示:「如果外國資本預計人民幣將加速升值,同時有過多的『熱錢』』流入中國市場,那麼這將是個大問題。」  過去一年中,中國政府在解釋嚴格控制人民幣匯率的原因方面,沒有遇到太多麻煩,只是像重複戒律那樣承諾,將逐漸實行更靈活匯率政策。  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尼古拉斯?拉迪認為,這種延遲是「體制高層經濟決策非常不力」的產物。  他表示:「至於是否知道自己在幹什麼,他們並不自信;而且不同的利益集團在給他們相互矛盾的建議。」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