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中國考古人員發現的最早的漢文字,距今3500年左右;之後隨著考古工作者的發掘、研究發現了仰韶及良諸文化遺址,出土了陶器上、玉器上的文字元號,把中國文字文化的出現使用向前推進了一千多年,使黃帝命倉頡造字之說與考古發掘事實依據證明吻合,說明漢字的出現與使用已有五千年的歷史。又一九八七年在河南舞陽發掘的(新石器時代)賈湖遺址中,已發現17個器物上刻寫有20多個字體符號,(雖然未被世科教文組織認可)但說眀漢字的生成出現,距今也不止5000年了,按西方國家認定的推理方法,文字演化生成速度時間推算應在7000年左右,為合理。這個推理可以在今後的古器考證中得到證實。

中國的書法理論是隨著文字的書寫方法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歷史上現在一般公認的是漢朝,但依照漢文字的發展、演變規律一一一先有其義而後有其音,音後有其形的原理,說明書法理論及求美的表現在漢之前就存在了;只不過沒有像蔡邕一樣留下《筆勢》罷了。但從鐘鼎文、大篆、小篆的字形結構來看已經相當有規矩和美的中和表現了。只不過我們現在沒有完全認識到而已!所以說:中國書法從理性上講從甲骨文開始是不客觀的:但從現在公認的漢朝開始算起,又有點不公平, 。我認為:把中國書法從周朝末期開始計算或從秦朝開始計算應不為強求吧!

以上文意,個人之詞,誤謬之處,見諒!


非常感謝邀請。書法真的是從甲骨文就開始了嗎?如果不是,從什麼時代開始比較合理?這個問題,應該說,也是也不是。書法,書法,通俗點說,是指書寫的方式、方法。但甲骨文卻是刀刻而成,要從這個角度來說,甲骨文嚴格來講,還不算是書法。因為,處處刀痕,並無筆意。但是,也可以說是書法,在已出土的甲骨文上,還存在有書而未刻的甲骨文。筆意清晰,頗具韻味,很顯然,我們也可稱之為書法。所以,也可以說書法是從甲骨文開始。但是,真正的書法,個人認為還是應該具備、具足能書和所書的工具及材料,也就是筆墨紙硯。因為,只有這樣,書法藝術的魅力才能真正的體現出來。既有用筆疾速快慢的節奏,又有墨跡濃淡乾濕的韻味。當然,甲骨文是文字的始祖,書法又以文字為依託,不管文字的呈現是何種方式或形式,它也是書法藝術的根源。雖然,做為書法藝術的要素還有些欠缺或不足。但是,無論後來如何發展、創新,那都是從甲骨文做為開始並引申開來。沒有甲骨文,書法將無法由此或是從此走向光明。


謝謝邀請。 中國的文字源流是這樣的:甲骨、大篆(籀文)統稱為大篆。甲骨、大篆、小篆統稱為篆書。文字演變過程次序:甲骨(現在已知最早文字)、籀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書寫,起始於秦漢。甲骨、籀文多是刻於物質材質上,或者是鑄造件青銅器等等。

小篆是將秦、秦以前文字,在漢代完成、規範、整理達到了統一。《說文解字》漢·許慎著。書法書寫盛於唐代。

(上述如有謬誤,敬請、歡迎批評指正。未經考證,全憑讀書學習前人文章時的記憶敘述而成此拙文。也可以說,我在《頭條》上的所有有關詩詞、書法、繪畫、印章史質性發表的文章,都是憑年輕時學習的憑記憶寫出來的,一付老花眼鏡、一款手機、一個指頭這個方式與所有朋友們進行交流、學習。如有謬誤敬請諒解,歡迎指正。不對我進行人身攻擊我就萬分感謝了。)


中國的文字源流是這樣的:甲骨、大篆(籀文)統稱為大篆。甲骨、大篆、小篆統稱為篆書。文字演變過程次序:甲骨(現在已知最早文字)、籀文、小篆、隸書、草書、行書、楷書、

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了書寫,起始於秦漢。甲骨、籀文多是刻於物質材質上,或者是鑄造件青銅器等等、小篆是將秦、秦以前文字,在漢代完成、規範、整理達到了統一、

在已知的文字上,甲骨文是目前公認最早的文字。緊隨其後的是金文與石鼓文,這些文字統稱為大篆體、

我曾經看到過有關疑問甲骨文是最早的文章,疑問者認為大篆體應該都是同時期的產物。期中,作者用圖文認證並介紹了石鼓文的字體是最忠實與繼承了周王朝的字形(其它國家早就變形了),因此作者提出了不排除石鼓文與甲骨文屬於同時期的文字……(僅做參考)

而使用毛筆書寫後直接所刻下的文字(目前已知),就非石鼓文莫屬了,這用肉眼就立刻能辨別出毛筆書寫性的烙印,甲骨文與金文少了毛筆的書寫性。因此,石鼓文被推為是已知最早的毛筆書寫體,石鼓文被認為是書法的元祖,這在考古學術界及書法界是被公認的……


謝邀。甲骨文見諸於殷墟出土之龜甲及獸骨之占卜文字,依朝代知其距今3500年。對於有五千年文明的華夏來說,顯然不是最古老的文字。果不其然,一九五九年發現的山東大汶口仰韶文化陶器文字算起,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了。另從西安半坡竹韶文化遺址出土的彩陶器看,往往有刻劃的符號及圖形,其為文字,殆無可疑也。至於我們熟知的八卦符號,傳說為伏羲氏所創,伏羲為華夏始祖,故說八卦符號為我國文字之始祖,殆無可疑也。


1,書法是我們文化核心,我們祖先早在上古時期有了書法的活動,那時候書法表現的是在陶器上刻畫類似書法的圖畫,比如考古發現的仰韶文化,良渚文化出土的文物就出現了文字的雛形。真的為我們的作為炎黃子孫自豪。

2,關於後來書法的演變,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倉頡造字,可謂是留下名字的第一位書法家;第二是結繩記事;第三是起一而來,即認為老子《道德經》所講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3,後來到了夏商時代,書法逐漸從圖畫中脫離出來,模擬萬物之輪廓,精簡其內部結構,形成了我們一直認為是文字初階段的甲骨文。

關心大家發表不同的交流意見。


謝謝千里馬先生邀請!

據我的愚見,所謂書法,就是寫出了藝術水平的字,難道甲骨文還不夠這個標準嗎?

甲骨文之為書法,已經為頂尖的學者和書家所公認。很多書家還用甲骨文創作書法作品。

甲骨文已經具備了書法的用筆、結字、章法三個基本要素。

另外從字體演變來說,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小篆,篆書以後出現隸、草(章草、今草)、楷、行,這裡面書法美的特性是一脈相承的。


書法作為一種中國特有的藝術形式,既有文字屬性,也有藝術屬性。單從文字屬性來講,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出現了一些類文字元號。但如果要從藝術屬性來講,書法藝術覺醒主要在東漢末與魏晉時期,以張芝的所創今草開始。


書法的含義是指有法度有規矩有法則地書寫中國文字,。

書法藝術是在法度法則限制之下通過寫字來表達寫字人的意識形態的行為或者作品

甲骨文在龜殼上,獸骨上雕刻文字記錄占卜結果,同一個字的刻制巳大體相似,巳經有了規範,而不是胡亂刻一通,也就是已、經有了法度,至於是先勒寫後刀刻,還是直接刻制,都有寫的行為,所以說甲骨文是書法是應該肯定的

那麼甲骨文真的是中國文字的起源嗎?值得懷疑,應該說不是,甲骨文之前一定還有規範的字體

所以說甲骨文是書法的開始結論還是尚早了


文章實在沒時間寫了,發幾幅作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