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娉婷(动物当代思潮特约记者)

检视相片
(图片来源: 狸和禾小谷仓

有一种野生动物,天生大胆,在不受人为影响之下也敢跟你四眼相对,牠甚至会对你有点好奇,也许还会停下来看你一眼,而不是马上转身跑开——这就是食蟹獴。

穿梭在森林与水域之间的牠们,虽然不怕人,但随著环境的开发与污染,现在其实也不容易见到了,因为以水中生物为主食的食蟹獴,数量逐渐稀少,目前在台湾保育类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珍贵稀有野生动物。

不过,在北台湾贡寮的水梯田,仍然住著不少这种胆大的小生物。

食蟹獴领路 带你认识水梯田

自2011年起,林务局与人禾环境伦理发展基金会、贡寮吉林村为主的水梯田农户一起合作,推动重要水梯田保育计划;2013年,以计划组织出的农友网络为班底,「狸和禾小谷仓」成立,贩售当地生产的友善环境农产品及推广生态小旅行。

检视相片
食蟹獴吃剩的田螺壳。(图片来源:狸和禾小谷仓)

「其实食蟹獴是真的常常出现在我们的田埂上。一开始我们看到田螺的壳,心想到底是什么动物吃的?那时农民根据他们的经验说是『棕蓑猫』,也就是食蟹獴。其实原本我们也是半信半疑,但因为有装自动相机,就纪录到真的是食蟹獴。」狸和禾小谷仓创办人林纹翠说。

食蟹獴长得可爱,进食方式也特别,林纹翠表示,他们在贡寮水梯田观察到,食蟹獴是每次下田摸一颗田螺后再回到田埂上用餐,就像有个餐桌在那,「牠会回到同一个地方,固定在那里吃,吃完之后把壳吐出来,一次一颗,吃完后再下田去摸。」

检视相片
「呷好逗相报」,食蟹獴呼朋引伴来觅食,镜头下还不只这两只。(图片来源:狸和禾小谷仓)

食蟹獴是评估溪流环境的指标物种,当牠们「常来光顾」时,可以显见当地生态丰富,足以提供食蟹獴生活所需。除此之外,外表讨喜的牠们,也是指引人走近贡寮、认识水梯田的一个重要推手。

但讲到贡寮水梯田,其实不太会提到食蟹獴,这次为什么却要以食蟹獴为开场?林纹翠说,是希望藉著这样一个可爱、能吸引人目光的物种,来告诉大家贡寮水梯田在台湾为什么特别,以及传达水梯田的保育价值。

没荒废过的田 涵养丰富水源

「很多人可能以为这个地方是全部废耕掉,然后再重新开始,其实并不是。」林纹翠表示,他们在2011年寻找合作农民时,田地就维持从祖先开垦之后从来没有荒废过的状态,差异只在于耕种面积的减少,也许从种一、两甲地的稻米,变成只种四、五分地。

贡寮山上的农民,是比较晚到贡寮开垦的一批,他们上山不是为了种稻米,而是种能染出靛蓝色、适合生长在潮湿地的植物「马兰」,种米则是为了自用。最初这个地区的稻米,本就不是为了销售而生产,毕竟当地农民种四分地,只够喂饱自己一家人,因为平地的四分地稻田,可能就是水梯田产量的三倍。

林纹翠说,贡寮水梯田的老农民有两种,一种一辈子都待在山上、很少外出;另一种则是会外出打工,但回到家后,仍继续种田,不过这类农民的稻作同样也是没有贩售的打算,耕作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就算外出打工,田地仍没有荒废。

检视相片
贡寮水梯田的老农民自祖辈开始从未荒废过农地,只是产量仅够自给自足。(图片来源:狸和禾小谷仓)

「在大家都已经废耕的时候,甚至连平地的田都已经废耕的时候,为什么这几个农民还在种?如果讲说他们是为了保护环境,我觉得太矫情,他们其实真的就是把它(耕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林纹翠表示,如果一开始就谈环境与生态保育,农民其实不能理解,但在这些农民的经验里,种田才会有水,以前满山都是田时,不会下大雨就淹水;反之,也不会因为几天没下雨,溪水就几近干涸。林纹翠他们发现,翻阅国外研究文献,也确实证明水梯田和森林一样有涵养水源的效果。

因为不曾废耕,贡寮水梯田持续蓄水,2009年时,这里就发现黄腹细蟌的踪迹,这种蜻蜓自1978年后,在台湾就不再有发现纪录,这件事使得这片土地首次被注意到;而2011年展开的水梯田保育计划则是另一契机,让这片区域开始受到维护、观察与纪录。

检视相片
原本消失20多年的「黄腹细蟌」在贡寮现踪。(图片来源:狸和禾小谷仓)

「我们在贡寮开始跟这几个农民合作,到底是不是因为黄腹细蟌?有一点点是,那时觉得如果这样的环境没了,应该有些台湾的物种会消失。」林纹翠说,贡寮水梯田就像是山上的湿地,而这样的环境,在台湾已经越来越少,其实当他们开始保育计划时,也无法确定会影响到多少物种。

让农民的智慧引路 带来生物多样性

贡寮水梯田在保育计划介入后,唯一请农民改变的事,是放弃使用除草剂,其他则只是整理了农民原来的耕种方式。林纹翠表示,有些人会误以为他们给农民的规范很严苛,但其实那些都是农民本来的方法,也是当地生物多样性相当丰富的重要因素。

「我们发现农民用他们的方式继续种田,这些物种就可以继续维持住,因为当初这个栖地并不是被创造出来的,而是被农民维持下来的。」

为什么山上水梯田的生物多样性很高?在保育单位这些年观察下,归纳出两个重要因素:

第一,山上没有福寿螺。林纹翠说,水梯田分布在150到300公尺之间,其实并不高,贡寮山下比较近水的地区都是福寿螺,但山上却没有,只有田螺(就是食蟹獴喜欢一颗一颗吃的美味料理),非常神奇。

福寿螺产卵量大、孵化率高,在许多国家造成生态浩劫。根据保育人员的观察,水梯田中没有福寿螺出现,是因为农民会在每年收割时留下漂亮的谷,自行育种成隔年的稻种,而非从外购买秧苗,因此阻绝土壤中混进福寿螺的机会。

「其实第一年的时候很危险,有一个合作农民差点就向外买秧苗,是慈心(有机农业发展基金会)告诉我们福寿螺进来的机率可能有90%,才赶快阻止他。」

另一个常见的土壤交换原因是机械,台湾大多使用大型机械,价格昂贵,因此农民习惯共用机器,但水梯田是阶梯式、土壤又软,大型机械不适用,所以还保有相当传统的耕作方式,有些用小铁牛(小型耕种机),有些是牛耕,甚至还有人依旧使用人力翻田。

检视相片
水梯田手插秧的田区,田阶小巧蜿蜒,不利大型农机。(图片来源:狸和禾小谷仓)

第二,是田地终年蓄水。台湾种水稻为了刺激产量,有几个生长期会「晒田」,把田里的水份放干,甚至晒到让土地裂开,好让空气进到田里;加上机械化作业,晒田也能让土壤不至于太软、不好作业。

而水梯田的作法则是终年蓄水,这是当地农民一直以来的耕作方式。

「年纪越大的老人家,对『田里要有水』这件事越在乎,因为他的生命经验里,田一旦干掉都会有不好的结果,例如田若裂了,要重新蓄水很困难,所以他们宁可牺牲产量,也要维持终年蓄水。」

这样的作法,无意间让水梯田变成水生生物的良好栖地——因为一般会晒田的水稻田,生物常常要搬家,不能搬的,就只能被晒死。而水梯田的蓄水状态稳定,加上农民几乎都是手作、鲜少使用机器,对水生生物干扰也较少。

林纹翠说,在田里就常常踢到乌龟,但这样缓慢的农作方式是牠们可以承受的,如果是平地龟,可能很多都在不知不觉间就被机器打碎拌成备料了。

慢耕细作 为弱势物种留一片地

除了动物,林纹翠也举出许多因为当地的耕作方式而展现生机的植物,挖耳草、毛泽番椒、小杏菜、丝叶狸藻等,这些植物的共通点是非常细弱,名列台湾植物红皮书中,在野地里长不赢其他植物,但在贡寮水梯田缓慢的耕作步调下,植物会被定期清理,强势物种无法长期占据田地,压迫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

检视相片
濒危的挖耳草与毛泽番椒,是水梯田里渺小、但不容忽视的存在。(图片来源:狸和禾小谷仓)

「春天在我们的田里面、田埂上,就可以看到很缤纷的物种,这些都不是种的。现在很流行在田埂上种花草,但是我们的田都不用种,这些是老天爷种的。」

林纹翠说,在近期的观察中,他们在贡寮水梯田记录到十多种濒危植物,以及许多尚未分类的昆虫,他们准备将资料交给研究人员鉴定,也许又可以有新发现。「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农民很重要,也许他们的种稻方式会被认为很落伍,但是他们做了一件自己可能不知道的事,就是让一个物种还可以继续在这里生存。」

民众保育的最高品质:不打扰

在水梯田保育计划中,最重要的就是农民,因此如何让农民投入、延续,同时保障生活,都是需要优先考量的重点,林纹翠表示,他们会给农民表格做生物纪录,虽然分类很笼统、不那么科学,但是能让农民开始关心田里有什么,也让他们了解大家的关注点是在生物,而不是稻子的产量高不高、米漂不漂亮。

「他们一开始会觉得自己的米很丑、会被笑,但其实大家认同的不是那样。」林纹翠说,以前都需要一个个问农民有没有看到什么动物,但他们现在很厉害,都会主动讲。

不过,推动友善农业,故事说得好,总会引来许多人对产地及农民的关注,尤其水梯田的景观又相当独特。「我们很不喜欢当亮点,因为烧光就变成灰烬了,希望慢慢的、稳稳的走。」林纹翠直言,她最不喜欢、也最不希望的就是农民们变成别人的风景,如果人人都想一窥究竟,车辆变多了,老农民要如何再悠闲地牵著牛走在路上?他们的生活为什么要变成相机捕捉的对象?

「大家会对山上很好奇,但一方面那里都是私人的土地,另一方面,农民为什么还会住在那里?为什么会继续耕种?其实他们的个性都比较内向,喜欢安静一点的生活,我们不希望他们的生活因为被知道,然后被打扰,因此希望把大家的好奇心锁定在一个地方就好了。」

有些比较年轻、或需要比较多收入的农民,就能够一起带领民众的体验活动,但是场域也是固定且有承载限制的,大部份的田埂很容易踩坏,所以他们希望禁区就是禁区,民众只在特定活动区体验——其实,活动区也算是「禁区」,不是可以说进就进,林纹翠希望大家都能透过申请,不要让水梯田变成观光地,导致保育计划走调。

不过,对水梯田、农民们感到好奇,想要近距离接触的话,狸和禾小谷仓的「合伙人」还在招募中,林纹翠笑著表示,如果想要认识他们山上的偶像,唯一的机会就是加入合伙人,就可以近距离的跟偶像一起种田啦!

检视相片
尊重最好的方式是不打扰,但欢迎加入种田的行列。(图片来源:狸和禾小谷仓)
检视相片

更多Yahoo论坛文章
谈谈以「歧视」为前提的台湾人情味
苏启诚之死 收起廉价的正义吧
美国的台海政策 真的只是「说说」而已?
中国的盛世能否维持一百年?
跟钱好好相处是关键,2步骤算到底赚多少钱?

______________

【Yahoo论坛】系Yahoo奇摩提供给网友、专家的意见交流平台,本文章内容仅反映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Yahoo奇摩立场。有话想说?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论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