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1月3日收盤,復星醫藥市值1048億元,而恆瑞醫藥的總市值為1938億元,復星市值還不到恆瑞醫藥的50%,而從2017年3季報來看,兩者的凈利潤差異並不大,甚至復星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還略微高於恆瑞。那麼,為什麼凈利潤相似,總市值卻差異如此之大呢?其實原因就在於估值不同,復星醫藥的市盈率為33.32倍,市凈率為4.3倍,而反觀恆瑞醫藥,則分別為62.39倍以及13.44倍。

這就是復星醫藥市值是恆瑞醫藥的50%的原因,關鍵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們首先來看看下面這個表:

可以看出,復星醫藥最近兩年的主營利潤增長低於恆瑞醫藥,而從權益報酬率上來看,也是如此,復星醫藥最近兩年ROE(權益報酬率)僅僅維持在14%左右,而恆瑞醫藥則高達24%,也就是說恆瑞醫藥為股東創造了更高的價值回報,而更高的凈利潤增長率也使得各路投資者敢於給恆瑞更高的估值。當然,有時候可能這些人也過度樂觀了。

儘管市盈率高達63倍,遠遠超過製藥行業的整體估值,但是翻看恆瑞的研究報告,多數券商依然維持「買入」評價,因為自從2015年CFDA啟動創新葯優先評審以來,恆瑞作為國內仿創葯的龍頭無疑是最受益這個政策的。據國海證券研報,「截止9月26日,CDE先後公佈優先審評目錄23批,涉及恆瑞11個品種,其中卡泊芬凈今年2月9日公司公告已獲批上市,後續品種值得重點關注有仿製葯白蛋白結合紫杉醇、創新葯非格司亭和吡咯替尼,均具備重磅潛質」,而恆瑞12月11日也公告稱,公司已經在近期完成了用於治療乳腺癌的馬來酸吡咯替尼片的 II 期臨牀試驗,而且實驗數據優異。或許可以提前1年上市。

雖然復星在創新藥方面也有所佈局,公司2017年三季報稱「本集團有6個單抗品種(11個適應症)已獲批中國臨牀,其中2個產品已經進入臨牀三期;4個1.1類小分子創新葯已獲得臨牀批文」而且還有173項在研新葯、仿製葯和生物類似葯以及疫苗,但是很明顯復星的創新葯比不上恆瑞,另外復星的收入結構中藥品製造佔比68.9%,還有醫藥服務佔比12%、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佔比18.5%,而對於歷來多元化的收入,市場只能是分別估值,總體上多元化的公司估值低於單一業務的公司。

但多元化業務市場給於的估值低並不是主要原因,在投資者眼中,給恆瑞的估值是按照科技股給的63倍,而對於復星醫藥的估值是按照製造業給的,33倍。

但就目前階段誰的估值更合理,那肯定是復星醫藥了,恆瑞有點高估了,需要以後業績增長來配合。


收盤:根據昨天尾評預測今日15分鐘將有一死,結果出現死叉的時間週期相對較晚,因此日K線出現了小陽線並未形成星線,調整推遲接近兩個小時。預計上證指數最快明天形成15分鐘頂部形態,之後延續60分鐘死叉調整,但由於60分鐘為上升同步因此60分鐘有一定概率還是要做一次頂背離頭部的可能之後引發日線死叉回調探底,形成日線級別的春季行情買入點。明日重點關注15分鐘頂背離的頭部出現,由於今日預測15分鐘死叉但15分鐘死叉推遲因此不排除後天15分鐘真正頂背離B點出現的可能,這裡要求的是15分鐘頭部一旦形成,降低倉位而不是盲目的加倉。股民切記不要一根大陽線千軍萬馬來相見,好了傷疤忘了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