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創新思維比較

標籤: 創新 創新思維 基督教 佛教 儒家 2011-04-17 11:12

在最近的中美學生交流討論中,中方一再要求針對「創新能力」談談,這讓美國學者們頗為感到意外。這種意外的理由大概有兩個:一是美國人的創新能力定位和中國的不同,二是美國人並沒有特別感到自己有創新能力。顯然,中國人把蓋茨創業當成了創新力經典,而美國人則認為愛因斯坦才算是創新經典,前者思路仍集中在發明與利潤的標準上,而美國人則把創新理解成抽象的發明。

對於創新的定位為何兩方有如此大差距?這本身就是很有趣的課題。先講中國人的發明觀吧,按著名學者李約瑟所言:「中國沒有產生科學」,這位學者竟然是《中國古代科學史》這部巨著的作者。按他的」科學「定義,科學這是個通過實驗論證真實定理,而不是千奇百怪的技術創新,中國古代沒有歐洲人那套數學邏輯去推導論證,當然也就談不上科學了。中國人自古崇尚功利主義,學而優則仕,皇上意志是真理評價標準,長官意志是學識標準,真理就是功利,自然不在意抽象真理了。當今,政府認為什麼是創新就是創新,規定一個教授每年都要搞兩個創新,任務之下自然產生出無數假的」創新「項目,皆大歡喜,雙方各有得益。大多數中國人的宗教信仰觀也是功利性的,拜佛也要論功德和好處的交易對價,很少有佛教哲學內容,反而讓迷信成分成了商業產品。這樣一來,最功利的技術就是最」創新「的科學,投入少見效快,山寨品就成了中國某些行業的主流產品,加工業就成了與歐美企業分得利潤的快捷手段,甚至造假工業也成了越戰越勇的經濟力量。

西方人的創新意識源於基督教的思維方式,許多人對此感到訝異。美國人很奇怪,一邊自稱信奉上帝,一邊在談生物進化論,這在中國人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基督教來自古老的猶太教,伊斯蘭教也是如此,但基督教傳入古希臘就和原有的教義分裂了,因為在那兒被希臘古典哲學注釋了,形成了特有的「道德理性「理念,和」物質理性「和睦共處。你要問一個美國科學家為何信奉上帝,他一定覺得你很奇怪;你問一個美國基督徒為何學習生物進化論,他也一定同樣覺得你很奇怪。相比之下,中國人至今仍把上帝和科學對立起來,因為他們自己是用迷信心態理解上帝。希臘哲學的基本特徵就是」還原論「,追求物質的根源,把物質不斷細分,對事物窮追本質,這也是西方人思維的基本特徵,數學、物理、化學也因此都產生於歐洲。中國人也搞了不少技術,比如煉丹技術,但根本沒有得出科學定理。中國人搞技術為的是利益,不是為獲得真理,一旦投入大過得益就沒人去做,不能用科學解釋就用《易學》解釋一通,矇混過關。同樣,李時珍搞了一大本《本草綱目》,把所有草藥方子都梳理了一遍,唯獨無法像西方那樣從草藥中提取出具體的化學物質治病,因為中醫藥理無法通過化學達到那個水平。西方人對任何事物都窮追根源,連對上帝也不列外,從基督在世上時就有不同教派,對《聖經》有不同解釋,一如既往,至今基督教在全世界有一萬兩千多個教派,各執一詞,互相辯論,互稱」異端「,誰也不服誰,你以為這是基督教的沒落?相反,這正好證明西方人獨立的信仰人格之強大,個人與上帝之間的直接關係排斥了人際權力關係的權威性,個人獨立人格通過法制形成社會平等,保持公共利益底線,民主觀念由此而生,科學追求沒有對利益的過分依賴性。伊斯蘭教相比之下顯得很統一,孩子出生就是穆斯林了,他也同時沒有了獨立的宗教人格,他那來的科學追求精神?中國人也缺少獨立信仰人格,因為功利利益導向的社會關係中信仰並不重要,甚至功利成了消滅科學追求的殺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