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首先是一個醫者的尊號,其次纔是指歷史上存在過的人物。

歷史上存在過的那個扁鵲有很多文獻記錄,除了《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還有《韓非子》等等文獻都有記錄。他存在的可能性很大的,憑空杜撰一個醫者也沒有可循的邏輯可言。

只不過扁鵲首先是一個醫者的尊稱,就像魯班大概率也是如此,是尊稱,是美譽,是附會古文化而得的名號。其本人原名並不會叫班。魯指魯國,班則是歷史上做過共工的羣體,最著名的那個共工與班有關。班是虎的另外一個名字,指斑紋。這個文化痕跡是很多的,比如班房。比如誹謗木是指非議班人,意思是帝舜時期班人處於統治地位。日本大阪、新疆達板城、內地大板橋這些地名都源自班。境外也有,比如印度神猴攔住兄弟班的去路說,我們都是風神的子孫。實際上班與虎有關,虎與七仙女有關,虎字從小篆開始就把七字放入了。七仙女族羣的母系後代是東亞人,七仙女族羣的父系後代是德意志。班就是指伏羲太昊黃白聯姻的那個時代。共工就有可能更多是指德意志,其有工匠宿命。

關於扁鵲的記錄時間跨度太大,他給很多不在一個時期的歷史人物治過病,這也反應出扁鵲更多是指尊號,而不是同一個人。這種歷史記錄模式就是古文化的特點,比如說大禹是大鯀的兒子,但實際上其二者相差最少也是幾百年。大禹是大鯀族的一支被發配四川後重新發跡的羣體。就是說扁鵲指的也是羣體,可能是醫者中的佼佼者或者流派。古代有很多人面鳥身為人治病的圖畫,三星堆裏也有人面鳥身的器物,在《山海經》里人面鳥身是頻繁出現的。

比如這一段,就記載禺虢,人面鳥身,居東海,為黃帝所生,是惟海神。

在西方也有鳥醫這種文化,比如這幅圖。我認為鳥首先是一種遠古的動物崇拜,鳥崇拜首先源於其能夠飛翔,古人的飛天夢是一直存在的。東西方不是有飛天故事,就是會給人物或神話裏的動物加上翅膀。第二是因為古人認為太陽是由鳥馱著運行的。所以有太陽鳥一說,三星堆的人面鳥身就是馱著太陽。第三是因為特定的鳥有特定的功能,比如崇拜貓頭鷹鴞是因為其能捕鼠。崇拜鷹是因為古人觀察到鷹的視力極強,所以有鷹眼守家一說。崇拜公雞是因為其能打鳴,打鳴意味著日出,還是與太陽崇拜有關。還有布穀鳥杜鵑代表內陸支,其叫聲就是姑姑一詞的由來。當然還有孔雀這個鳳凰的原型。不同的鳥有不同的文化接入,關於扁鵲,我的估計是啄木鳥,人們認為啄木鳥喫樹蟲是為樹木治病,所以啄木鳥是扁鵲原型的可能性也就最大。


謝謝邀請!

扁鵲的確在歷史上存在過,但他應該不是一個人,而是指的一羣人。

可能很多人小的時候,在語文課本上都學過《扁鵲見齊桓公》這篇文章。這篇現在已經被移出課本的章節,選自於《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因而扁鵲傳說的出現,司馬遷先生起了最大的作用。

在《史記》中記載,扁鵲原名秦越人,是勃海郡鄭縣人,年輕的時候負責管理客館(即管理招待所),因為十幾年如一日的恭敬對待一個客人長桑君,得到傳授禁方,從此成為一代名醫。據記載,長桑君曾給扁鵲喫過一種葯,使他可以看清人的五臟六腑,讓這段歷史記載又蒙上了神話的色彩。

扁鵲學有所成後開始周遊列國,治病救人。《史記》記載他曾為趙簡子、虢太子治過病,還曾經見過齊桓公、魏恵王。最後在為秦武王治病時,遭到太醫李醯(音西)的妒忌被殺。

但正是這些記載,反而讓人們懷疑扁鵲的真假,我們來看下這些人在歷史上活動的時間。

趙簡子:趙鞅,晉昭公時期大夫,《趙氏孤兒》中主角趙武的孫子,生年不詳,卒於公元前476年。

虢太子:虢國,公元前658年,被晉獻公假道伐虢所滅。《史記》記載扁鵲是給趙簡子治病後,「其後扁鵲過虢」,再給虢太子治病的。但是那時候虢國已經被滅一百多年,哪來的虢太子。

齊桓公:此齊桓公是「田齊」時期的田午,而非春秋五霸的齊桓公。但他的生卒年為前400年-前357年。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

由此可以看出,扁鵲在歷史上的時間跨度從公元前658年—公元前476年左右—公元前357年—公元前307年,再加上他從醫前的經歷,怕不是活了差不多四百歲。而且其中還夾雜了被滅國的虢國再次出現的巨大漏洞,難怪現在《扁鵲見齊桓公》會被移出語文課本。

司馬遷作為史官,不可能犯下這樣的錯誤,而再讀原著,在《扁鵲見齊桓公》後,司馬遷這樣寫道:

使聖人預知微,能使良醫得蚤從事,則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病疾多;而醫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驕恣不論於理,一不治也;輕身重財,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適,三不治也;陰陽並,藏氣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藥,五不治也;信巫不信醫,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則重難治也。

用醫道暗喻朝政,恐怕扁鵲此人就是他將收集的民間傳說集中到秦越人身上編纂出來的。這點就像是民間傳說中的「濟公」,高僧濟顛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過的,但是和現在我們所熟知的活佛濟公其實又是兩個人了。

這種做法其實也並不是司馬遷首創,早在《韓非子·安危》中就已經被使用過了:

聞古扁鵲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聖人之救危國也,以忠拂耳。刺骨,故小痛在體而長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國。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忍痛,故扁鵲盡巧;拂耳,則子胥不失。壽安之術也。病而不忍痛,則失扁鵲之巧;危而不拂耳,則失聖人之意。如此,長利不遠垂,功名不久立。

扁鵲只是一個載體,實際是為了表現出他們自己的政治思想而已。而韓非子和司馬遷為什麼都如此青睞於扁鵲這個名字呢?

《史記》引注黃帝八十一難序雲:

秦越人與軒轅時扁鵲相類,仍號之為扁鵲。

《漢書》中也有:

大古有岐伯,中世有扁鵲。

所以現代有考證認為岐伯就是最早的「扁鵲」,其流派在秦漢時期影響重大,其中的良醫便以祖師爺的名號「扁鵲」為代稱。

如日本學者滕惟寅曾考證認為:「扁鵲,上古神醫也。周秦間凡稱良醫皆謂之扁鵲,其人非一人也。」

李伯聰在《扁鵲和扁鵲學派研究》中也認為戰國秦漢時期扁鵲學派是影響最大的學派,所以當時皆以「扁鵲」為名醫的代稱。

所以說,扁鵲並非是一個人,應該是當時無數名醫的集合體,就像「伯樂」一詞一樣。


要問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話,那麼這個人是不存在的,如果是春秋戰國時期一個叫秦越人的醫者的話,那麼這個人是存在的。

秦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因為其醫書高明,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所以,現在所說的扁鵲一般都是指的是他,他在一些正史書裡面已經記載得很清楚了,這個莫用質疑,只不過有些故事有些誇大其詞過於誇張罷了。

作為參考性比較高的正史《史記》中《扁鵲倉公列傳》記載,其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然後周遊列國,以其精湛的醫術聞名於世,至於他能看透人體五臟六腑、換心、起死回生等傳說是誇張了些,但是他開創瞭望聞問切診斷的先河。最後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

《列子·湯問》: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疾,同請扁鵲求治,扁鵲謂公扈曰:汝志強而氣弱,故足於謀而寡於斷,齊嬰志弱而氣強,故少於慮而傷於專,若換汝之心,則均於善矣。扁鵲飲二人毒酒,迷死三日,剖胸探心,易而置之,投以神葯,即悟,如初,二人辭歸。

《戰國策》秦策2裡邊有一篇文章就是扁鵲幫秦武王看病的,「醫扁鵲見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鵲請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將使耳不聰,目不明。」 君以告扁鵲。扁鵲怒而投其石,曰:「君與知之者謀之,而與不知者敗之。使此知秦國之政也,則君一舉而亡國矣!」

許多史書都有記載扁鵲,說明確有其人,他的醫術確實也高明,不過後世也把他過於神話了。


很可能沒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