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瑞 主編:朱邦凌

說到聯想,我們的感情應該更復雜些,曾經幾千億的帝國,曾經的內地名片,現在淪落為二流企業,當你嘆氣的時候,我們不禁要問,聯想是怎麼淪落到這樣的地步的?

華為吹響全球總進攻號!昔日內地名片聯想,為何沒成內地頂樑柱 財經 第1張

聯想15年在香港上市時,IPO價格為每股42.98港元/股,當時聯想的市值為1010.59億港元。在內地,聯想絕對是一個巨大的企業。聯想的未來也一片光明。他們都認為聯想會將再次創造輝煌,打造下一個商業帝國。

但結果讓人大跌眼鏡。聯想的市值已大幅縮水。如今市值僅862億,而阿里和騰訊的市值一度超過5000億美元。曾經的內地名片聯想,不及別人一個零頭,相差近百倍,為乜拿他們對比,因為聯想曾經和華為一樣,亦是內地企業的驕傲,在內地外都有很大的影響力,承載在無數人的內地的世界商業夢。

華為吹響全球總進攻號!昔日內地名片聯想,為何沒成內地頂樑柱 財經 第2張

曾在17年年會上的時候,柳傳志表示,楊元慶確實遇到了非常困難的窘境。在聯想壯大發展過程中,楊元慶做出了許多偉大的貢獻,故此我們應該理性、客觀地看待一個人。

近年來,聯想的業績下滑,戰略失誤。很多人都認為原因出在聯想的領導者楊元慶身上。聯想是靠PC業務發家的,PC行業已經是夕陽產業,這亦是聯想市值貶低的原因之一。而新興的智能手機行業,聯想戰略迷茫。一開始,聯想佔據了低端手機市場,依靠三大運營商的補貼過得還算可以。

華為吹響全球總進攻號!昔日內地名片聯想,為何沒成內地頂樑柱 財經 第3張

後來,大家紛紛都做了自己的品牌,聯想也看到機遇了,但市場定位混亂,手機沒有賣點。同樣的配置的手機價位偏高,當小米為首的手機企業紛紛崛起的時候,聯想的反應太慢,錯過了最好的時機,當其他廠商開始注重實際體驗和品質的時候,聯想有走性價比路線,推出了兩款性價比手機,但沒有堅持太久,看別的廠商追求高端機的時候,自己又把主打性價比的手機拋棄了。

而當年和聯想齊名的華為。看到風口機遇後,果斷轉型,開始追隨小米的腳步,推出主打性價比的榮耀系列。然後不斷投入大量研發,做處理器,做雙攝鏡頭,做智能AI。每一步都走的很穩,規劃的非常清晰。從追隨者,一躍成為國產機的領軍人物。

最近,國產品牌華為部署全球化戰略再次升級。華為的願景和使命: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為實現這一願景與使命,華為面向未來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與創新。5G網絡與超寬帶,華為雲,人工智能等都是他們的開拓領域。華為手機沖第一,電腦沖前五,年底推5G電視。可以說,華為吹響了全球總進攻號!為乜華為每進入一個行業,都可以成為行業的領軍人物。而曾經和華為齊名的聯想,在各個行業都感到力不從心。

華為吹響全球總進攻號!昔日內地名片聯想,為何沒成內地頂樑柱 財經 第4張

柳傳志在採訪中說道:"從戰略考慮方面,他們亦是要好好吸取經驗教訓。"顯然,柳傳志對在楊元慶領導下的聯想近幾年的表現並不滿意。在2001年,楊元慶當上聯想CEO,對聯想進行"Lenovo"品牌的塑造,收購IBM - PC部門,使聯想成為國際知名的企業。

在收購IBM的電腦業務的時候,聯想是非常成功的。順利地打開了國際市場,使聯想一躍成為電腦銷售的老大。而做手機行業之後,聯想還是想故技重施,靠收購品牌來打響聯想手機的知名度,但這次確不盡如人意。聯想的品牌重未打開,銷量卻越來越差。

華為吹響全球總進攻號!昔日內地名片聯想,為何沒成內地頂樑柱 財經 第5張

與華為相比,就很輕易的看出聯想的失敗在哪裡,不重視研發。不管是手機還是電腦重要部件芯片都是別人,自己就賺個組裝費用,輕技術而重貿易,太看重品牌效應,而忽略了產品的品質和技術。有錢的時候,高管高層賺的盆滿缽滿,卻不捨得在研發上投入,沒有核心競爭力。這樣的企業在內地改革開放初期會發展的非常快,但是在現階段,內地的科技水平可以與西方一較高下的時候,這類的企業找不到任何優勢和賣點,會逐漸被市場拋棄。

聯想的手機業務目前處於嚴重虧損狀態。是應該摔斷手腕開闢新市場開,還是守正出奇,都牽動着大家的期待。聯想作為歷經幾十年的企業,仍然有雄厚的資本,有迴旋的空間。聯想能否自救,就看領導者的能力和魄力了。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通路、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