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韋與一流戰將交手不多,並不代表典韋不強,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可混為一談;

既然題主問的是「演義」問題,那就不要扯正史了;就「演義」而言,典韋的戰績雖然不多,但含金量都非常高;

那麼?典韋都有哪些戰績呢?

第一:逐虎過澗
  • 曹操在兗州招賢納士,程昱、郭嘉、于禁、滿寵等人皆來投靠;夏侯惇舉薦一將,即是典韋;
  • 曹操見典韋形貌魁梧、身材雄偉,便問夏侯惇此人的來歷;夏侯惇只說了三點:
  1. 早年為鄉人報仇,典韋怒殺李永全家,提頭直出鬧市,數百人皆不敢近視;
  2. 後來又跟隨張邈,與帳下人不合,手殺十數人而走;
  3. 夏侯惇外出射獵,見一個大漢,正逐虎過澗,此人正是典韋;

夏侯惇又說,典韋臂上挾兩支雙戟,重八十斤,飛馬刺人,如同無物;曹操不信;夏侯惇令典韋使一套戟法,典韋挾戟驟馬,上下如飛;曹操大驚曰「真天神也!」時值大風,軍旗欲倒,眾人使絨繩牽之,典韋見眾人慾倒,喝退眾人,只用一隻手執定旗杆,立於風中,巍然不動;曹曰「此古之惡來也!」,親自解下身上的細白棉襖以及駿馬雕鞍賜於典韋;

第二:勇鬥四將

  • 曹操偷襲呂布營寨不成,反被呂布包圍,呂布、高順、張遼、臧霸、魏續、侯成四面八方圍追堵截,幾番交鋒不利之後,曹操望西面而走;頓時喊聲大震,郝萌、曹性、成廉、宋憲四將引一彪軍馬,擋住去路;四將令軍士射住陣腳,萬箭齊發,曹操無法突圍;
  • 典韋主動請纓,手提八十斤雙戟,低頭冒箭而行;呂布軍善射者數十騎趕來,行至五步遠處,典韋取短戟數十枝,以飛戟刺之,數十人皆應聲而倒;
  • 典韋提起雙戟,沖入敵陣,于軍陣中直取郝萌、曹性、成廉、宋憲,瞬間擊敗四將,殺散敵軍,救出曹操;

第三:瞬敗侯成、高順
  • 濮陽城外,典韋當先出陣溺戰,直取侯成;侯成瞬敗,望城中逃跑;高順接住廝殺,也被典韋瞬間擊敗,退入城中;同為曹營大將的夏侯惇,在單挑高順的時候,大戰四五十合才將其擊敗;從這一戰績來看,典韋的武藝,高出夏侯惇很多;

第四:三進三出

  • 曹操中了陳宮的計謀,以為呂布已經重兵撤離,濮陽城中兵力空虛,又得守城田氏等人大開城門,迎曹操入城;
  • 曹操只帶了夏侯淵、典韋、李典、樂進四將並少量兵馬;進城一看,方知中計,城中烽煙遍起,呂布、高順、張遼、臧霸、郝萌、曹性、侯成等人從四面八方堵截過來;夏侯淵、李典、樂進皆被殺散,典韋一人,步行保護曹操撤退;高順、侯成接住廝殺,典韋怒目咬牙,衝殺出去,高順、侯成倒走出城;
  • 典韋殺離了掉橋,回頭不見了曹操,翻身又殺入城中,三進三出皆尋覓不見!李典、樂進皆出得城門,城門火勢滔天,樂進戰馬無法沖入,典韋奮不顧身,隻身一人深入了火海,去找尋曹操的蹤跡;
  • 除了典韋,還有呂布、張遼、臧霸、高順等人,也都在找尋曹操,結果被呂布先找到了,問曰「曹操何在?」曹操反指騎黃馬者,呂布去追那人,曹操望東門而逃,正逢典韋在東門廝殺,護住曹操,殺出一條血路而走;

第五:戰平許褚
  • 剿滅黃巾餘寇何儀一戰,典韋率先出陣,三合斬殺何儀帳下副元帥;何曼出陣溺戰,與曹洪大戰兩個時辰,被曹洪的「拖刀計」殺死;之後大舉進攻,黃巾軍全軍潰敗;何儀敗走之際,被許褚一合捉住;
  • 典韋行至山坡,與許褚展開大戰,從辰時戰至午後不分勝負,二將稍歇;又從申時戰至黃昏,還是不分勝負;
  • 此戰少說也有幾百回合,說明典韋的實力,與許褚相比,基本上不分伯仲;但是,不能說典韋打平許褚就證明典韋的排名,應該跟許褚排在一起;畢竟前十名大將,除了呂布之外,其他九位正面公平單挑,都沒有分出勝負的記錄;馬超戰許褚——平,趙雲戰許褚——平,馬超戰張飛——平,關羽戰黃忠——平,孫策戰太史慈——平;等等……都是平手!

第六:力戰身亡

  • 曹操偷襲張繡的嬸嬸,被張綉懷恨在心,準備夜襲曹操大寨,但又懼怕典韋勇猛,不敢貿然行事;
  • 胡車兒乃是負力五百斤,日走七百里的異人,故主動獻計,將典韋灌醉,然後混入大寨,並偷走了典韋的雙戟;
  • 起先,賈詡獻計,將張繡的四寨人馬移至中軍,曹操無所懷疑;等到典韋喝得大醉,被偷走雙戟之後,張綉四寨人馬盡起,直奔曹操大帳;
  • 曹操見軍馬往來,只道是張綉軍巡夜,見草車火起,只道是軍士不小心引燃了草車;直到四下裏火光遍地,曹操纔想起是張綉造反,急尋典韋,可為時已晚;
  • 典韋在醉夢中聽見喊殺之聲,慌忙翻身找尋手戟,尋覓不見,拖出一把腰刀,直出寨門;
  • 面對四寨軍馬,典韋獨自一人步戰,而且手上僅有一把腰刀,近戰殺傷力最弱的武器之一;這讓我想起了武松「血濺鴛鴦樓」,用的也是這把腰刀;典韋奮力拚殺,殺散馬軍隊伍,身後大隊步軍又至,典韋的腰刀同樣砍缺了;典韋憤怒,扔掉腰刀,挾住兩個軍人,施展招式,又打死八九人;
  • 四寨軍馬被典韋殺得七零八散,無一人再敢靠近典韋;只敢躲得遠遠的,以弓箭射殺;面對敵方萬箭齊發,典韋依然守護住帳門,不允許一隻蒼蠅飛進去傷害曹操;可憐典韋一世英雄,身無片甲,手無寸鐵,又不肯挪動半步,怎敵得千萬枝箭;

典韋此六戰,足以奠定「演義」前三的威名;老虎見了典韋,想的不是美餐一頓,而是怎麼才能逃出這大個子的魔掌;呂布的四位健將,領大隊軍馬,被典韋一人瞬間殺敗;高順、侯成單挑典韋,也都是瞬敗;何儀的副元帥,被典韋三合斬殺;濮陽城中,面對呂布、張遼、高順、臧霸、侯成、魏續、宋憲、郝萌、曹性等人,典韋一人步行三進三出,無人可擋;宛城一戰,典韋在酩酊大醉失去雙戟的情況下,殺退張繡的四寨軍馬,其中不乏「槍神」張綉以及胡車兒這樣的高手;


典韋與一流戰將交手唯有按許褚參照,典韋身材雄偉,健步如飛,還能驅虎過澗,武力比梁山武松略強,也是三國唯一步戰的一流武將。典韋與許褚大戰半天,難分勝負,武力值最多高出1分。許褚於三國當時許多一流武將單挑過,三次負於張飛,與徐晃聯手負於關羽,(不是奮力死戰)與馬超大戰幾百回合不分勝負,馬超戰術略強於許褚,對趙雲,顏良不敢應戰。典韋是曹操前期的貼身侍衛,是曹軍步兵的一面旗幟,曹操非常倚重。宛城之戰曹操亂七八糟被張綉反攻,為救曹操,典韋獨戰張繡的幾千士兵,多有斬殺,但自己重創身死,令人惋惜。為將者要文武兼備,智勇雙全,在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既要保主建功,又要唯護自身安全,才稱得上真正的良將。典韋在三國一流名將中武力排在第三怕多有不服,應該是呂布第一,張飛第二,趙雲第三,馬超第四,關羽第五,典韋第六,黃忠第七,許褚第八,夏侯惇第九,孫策第十。只是個人觀點,請多指正。


歷史和小說不是一個概念,現在的孩子把小說當歷史看,確實有點可悲,再者這種並未實際發生過的排序誰也不能說誰排第一誰排最後,畢竟不是擂臺比武,也未有過羣雄聚首生死相搏的事件,無法給出合理公正的排序,你所看到的只是作者一家之言,可能他的評判依據並不完整科學,你當做故事看看就行了,不必太過於在意,有空和朋友煮酒論英雄吧??????@新農?民湖南高院長


答:《三國志》:太祖討呂佈於濮陽。布有別屯在濮陽西四五十里,太祖夜襲,比明破之。未及還,會布救兵至,三面掉戰。時布身自搏戰,自旦至日昳數十合,相持急。太祖募陷陳,韋先佔,將應募者數十人,皆重衣兩鎧,棄楯,但持長矛撩戟。時西面又急,韋進當之,賊弓弩亂髮,矢至如雨,韋不視,謂等人曰:「虜來十步,乃白之。」等人曰:「十步矣。」又曰:「五步乃白。」等人懼,疾言「虜至矣」!韋手持十餘戟,大呼起,所抵無不應手倒者。布眾退。會日暮,太祖乃得引去。

呂布親自上陣,從早晨打到晚上,雙方鏖戰數十個回合!有人說呂布轅門射戟,箭術高超???哈哈哈??????,典韋無視??!呂布射戟行,射典韋試一試!反倒是典韋的手戟,戟無虛發!無不應手倒者,最後,呂布和他的支援部隊退了,天也黑了……曹操脫身而去。

如果呂布能排第一,典韋還排不上第三嗎?注意??!這是《三國志》。


要講實際武值典韋排名第三卻實高估了,我認為應該排在關羽張飛馬超的後面,略高於老將軍黃忠。可能是作者故作漏筆讓後人思索而論,增添名著的色彩。


國人喜歡1戰封神的警衛員 個人主義英雄 比如 趙雲 典韋


純粹為了他媽押韻,呂布張飛馬超關羽趙雲典韋許褚黃忠,這是我認為的順序。


因為典韋力氣很大????!


典韋排名起碼在十名開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