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事變時日軍軍犬部隊指揮官板倉繁大尉曾擔任日本陸軍步兵學校軍用犬課研究主任,被稱為「日本軍犬之父」。正是他從歐洲引進犬種,改良了日本軍犬品種,使其成為日軍侵華戰爭的重要幫凶。日本軍犬飼養起自1914年,並設有研究班。但當時負責這一工作的研究班長吉田中佐偏重採用日本本地犬種,因此導致日本軍犬事業前期發展不快。板倉接任軍用犬課主任後,在千葉建立了軍犬育成所,專門為關東軍培育軍犬。

  9.18事變前,在東北的日軍所用軍犬開始進入實戰水準。板倉大尉指揮軍犬部隊參加了進攻北大營的戰鬥,其中最被寄予希望的是其從日本帶來的三條軍犬,分別名為「那智」,「金剛」和「瑪麗」。它們都屬於板倉親手訓練的四條種犬,因為考慮到此戰有一定危險性,故此留下了另一條「朱莉」沒有參戰。雖然覺得有一定危險性,但日軍普遍認為東北軍將一觸即潰,故此才有意在戰場上測試軍犬的使用。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