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是工具,不是遊戲機。這是我對網路始終堅持的一種態度。我永遠不會為網遊買單!我很幸運,比中國互聯網早出生3年半,1994年4月20日中國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實現了internet的全功能連接。我覺得把這一天定為網民日更理所當然。1987年9月20日一封內容為 「Acrossthe Great Wall we canreach every corner inthe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的電子郵件,經過德國學術機構的「中轉」,成功發送,經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確認,那是中國首封電子郵件。於是把每年的這一天定為了中國網民日。 中國互聯網發展的歷程,它和人類的出生,成長及其相似,15年間它經歷了許多的風雨,磨難,挑戰,成就了許多精英為它拋頭顱,灑熱血。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見證了一個個奇蹟的誕生。現在正是一個15歲的有為青年,是一個關鍵的時刻,這時它有了自己的朦朧的idea,去等待接下來3年的考驗,現在還是一種虛飽和。我的預感是中國的互聯網在3年後會呈現出一種定局!也就是它的十八歲,那時它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從我本身來講,第一次在眼前看見電腦是97年在南京,那時候還是windows95,機箱好像是平放式的那種,如今的windows已經從95-98-2000-xp-vista-7,快速的發展!接觸電腦是在01年,小學畢業,那時候用的是98,和大家一樣整天CS,紅警,極品飛車5,偶爾word,PPT之類的!這也許就是我現在對任何遊戲及其反感的原因之一吧。接觸網路比較遲,是在05年到了外高以後,揭開了以前所想像的神秘的面紗,聽說有QQ這玩意,是在軍訓結束的那天,同學們之間互相問著對我來講神秘的9位數字,媽媽問我,他們寫著什麼,我說好像是網上的電話號碼吧,玩的,我沒那東西。因為我感覺那是很高級的東西,我不會有的!沒想到4年後成了一名執著專業的QQ粉絲迷。QQ每一推出一件產品,都要仔細琢磨好一陣子,在我看來不好的地方,還要像模像樣給騰訊去封E—mail。第一次在瀏覽器中輸入的是電視上天天說的www.cctv.com的大風車節目,第一次在百度搜索框中輸入的是自己的名字。呵呵,現在想起來4年前的自己真逗! 94年中國正式接入國際互聯網,首要目的是把國內最新的科學成果第一時間告訴世界,減少長達幾個月的書信來往。在此之前中國吃了很多虧,本來有些科學發現比別的國家早,但是在傳送的途中耽擱了好長時間。那個時候對大多數人來講,電腦都沒有接觸,互聯網更是一個看不見,一摸不著的東西,無法理解,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通過某種方式去弄明白!「互聯網進入中國,不是八抬大轎抬進來的,而是從羊腸小道走進來的。」胡啟恆院士的這句在互聯網界廣為流傳的名言,形象的道出了中國互聯網發展之初的艱辛和面臨的重重阻礙。當時的中國,面臨著接入國際互聯網的四道關口——經費、政治、技術和政策,這四道關口就像四塊巨大的岩石,死死地堵在了中國連接國際互聯網的通路上。 對普通人而言,網路儼然是精英們熱衷的「編織袋」。1996年早春的一天,當中關村南大門零公里處突然豎起了一塊碩大的廣告牌:「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時,目睹者大多愕然不解。那是被認為中國互聯網「先烈」的瀛海威的廣告。中國織網人——張樹新,這一女中豪傑,創辦的瀛海威真可謂很火爆,瀛海威的名字也因此深入國人心中,成為中國ISP產業的大哥大。 「坐地日行八萬里、縱橫時空瀛海威」,這是對瀛海威的形容,很值得記錄在中國互聯網史冊中了。當時丁磊就把郵箱掛在瀛海威上招兵買馬開始組建網易,在瀛海威申請一個網路賬號的費用是1200元,單純開一個郵箱是320元。瀛海威是一種時尚的象徵,也可以毫不誇張的說,95年的網路是什麼,就是瀛海威,就是張樹新。據張樹新講述:「當時她去申請瀛海威,郵電部門不知道把它放在哪一類,更不知道如何收費」張樹新要去解決的問題是,用戶在瀛海威申請郵箱不用去派出所登記,而是由瀛海威統一管理。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要去逐步解決。勉強支撐一年多後,幾乎全體瀛海威中高級管理人員集體辭職。時值北京的流星雨之夜,史稱「流星雨夜大逃亡」。從此瀛海威這個鮮明中國文化的、民族特色的的信息網路傑作便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中。客觀地說,在當時沒有人能準確定義互聯網的情況下,瀛海威的確給了人們對未知世界諸多遐想。在互聯網的「荒野」上,能夠有4萬網民瀏覽,已經是個不小的奇蹟了。瀛海威的成功與否,看要從哪個方面去認識,這點我覺得它和中國的辛亥革命的意義有點相似! 中國互聯網之父——馬雲,他酷似外星人,高考三次,數學只考一分的他稱為杭州第一名嘴,英語超好,代表一家公司去美國談判一條高速公路的投資。在這個過程中,他接觸了信息高速公路——互聯網。在搜索框中輸入的第一個詞是「beer」看到了一個很神奇的世界。而輸入「China」卻很吃驚的發現「NOdata」。於是當時簡簡單單讓朋友做了個很醜的網頁,chinapage。馬雲就去西雅圖轉去了,到中午的時候他就收到了5份E—mail。有美國,英國,加拿大都說是看到的中國的第一個網頁,並表示要合作。馬雲覺得這東西有戲,回國後辭去大學英語教師的職業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商業網站——中國黃頁。簡單的說就是把公司的電話,簡介,再加些圖片放到網上,讓更多的人去知道它,但馬雲推廣互聯網的過程極其的艱難,所有的人認為他在講述一個不存在的東西,走到哪裡,都會被人認為是騙子,大忽悠。因為當時互聯網還有接入普通居民家中,只有政府部門有。為了證明有互聯網的存在,馬雲從上海接了專線,用3個小時才下載了一張圖片才證明了互聯網是的的確確存在的。 96年後隨著網路熱潮的出現,也相繼出現了一些互聯網公司,博士張朝陽回國創辦愛特信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以風險投資資金建立的互聯網公司,也就是現在搜狐的前身。97年王志東的四通方力引入65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成為國內IT產業引進風險投資的首家企業!四通方力也稱得上時現在新浪的親娘舅了吧!丁磊用7個月寫出了163郵箱,賣了198萬,這也就為網易的創辦打下了經濟基礎。李想創辦的顯卡之家網站,每月收入2萬對互聯網這種暴富的行業上講也不是那麼多,但98年的李想是一名未滿18歲的高中生,李想央求媽媽「:如果我去上學高考,那麼網站就完了,」他媽媽也看到了兒子一月2萬元的收入,他們幾年的工資都沒那高,兒子的網站必將走向商業化,於是李想開始了創業,也就是現在在北京中關村國字型大小寫字樓里的第一數字產品互動媒體——泡泡網。我們不妨把視野放在全世界,印度14歲軟體天才——蘇哈斯·戈皮納思,就開始創辦自己的公司。似乎互聯網也就是為年青人而生的,國內還有茅侃侃,灰鴿子之父——葛軍,康志凱等一批不走尋常路的80後,編製他們的互聯網公司時都不到20歲!互聯網有更加強大的吸引力,現用友軟體的王文京,捨棄在國務院的優越工作,投身到IT。1998年是中國互聯網的一個分水嶺,中國互聯網用戶首次突破一百萬大關, 6月聯眾網路遊戲世界正式推出,開啟了中國網路遊戲的產業時代。《網路三國》或者《萬王之王》被認為是中國的第一款網遊,而後者傾向於被認為是商業化比較成功的第一款。隨後,《石器時代》《第四世界》《千年》等網路遊戲接連上市。中國的網遊業從此拉開了序幕。張樹新、萬平國等老一代人且戰且退,亞信的田溯寧和丁健也開始了有了幸福的煩惱;取而代之的是一撥人至今仍領風騷:張朝陽通過一系列的造勢成就了搜狐的大名;丁磊也在高人的指點下開始轉型門戶,並招兵買馬,準備北伐;熊曉鴿和周全等人終於可以用離岸交易等套路解決他們在內地做風險投資的產權問題,當然不能忘了著名的史玉柱,這一年,他重新出山,倒騰出日後的腦白金,黃金搭檔,開始其回歸之路。1999年,那是一個瘋狂的年代也是中國互聯網的黃金年代,中華網在納斯達克上市,是首個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一批海外兵團帶著海外資金歸來。靠他們在互聯網上發掘的獨特視角吸引公眾,靠一份出色的創業計劃和強大創業團隊吸引投資人(許多投資人非常青睞這些海外兵團,甚至公開宣稱只投留學生企業)。他們在短時期內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這一批公司中最具代表性的有etang、elong、eachnet、Chinaren、Ctrip等等。三大門戶在國內奠定了一定得基礎。又有一批新生均軍的誕生,就都在這99年,李彥宏在妻子的鼓勵下引資120美元回國創立了人們通向互聯網的窗口——百度。馬雲拒絕了雅虎、新浪的高薪邀請,帶著18羅漢在自己的家中創辦了一家能為全世界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網站——阿里巴巴。馬化騰在深圳創辦了繼中國,印度後的第三超級人口大國——騰訊QQ!陳天橋和弟弟陳大年的憑藉"傳奇"這款2D遊戲創造了世界網遊史上的一個真正的傳奇——盛大。它們的發展比第一代更具挑戰性,創新性。百度在最初的兩年只是為大型門戶網站的搜索服務,在不盈利的情況下每天還要燒掉3000美元,緊接著又是三次大規模的融資。Robin可真夠厲害……,到2001年才轉入到前台,以在新浪網上"新浪欠費,百度停機,如需要更好的搜索結果,請登錄www.baidu.com。"戲劇性的迅速傳入到廣大網民中,獲得了良好的口碑。並推出競價排名這一新穎的盈利模式。誰有錢,誰就排在前。那是不是有錢的大企業會把整個關鍵詞所壟斷,會有,但兩點原因制約著它:第一,中國的語言太豐富了,隨便兩個字一組就是一個詞,顛倒又是其它意思。第二,在中國,一般中小型企業所做的產品,大型企業是不做的。而且中小型企業很多很多。如今的百度正如它的熊掌LOGO一樣,腳踏實地的踏遍互聯網的每一個角落!騰訊QQ從當初的模仿印度的ICQ,到現在已成為IM中的龍頭老大,從最簡單的聊天工具發展到各個行業,從以前人們的常說:「有事沒事CALL我,到現在的有事沒事Q我」。騰訊從某種意義上講,改變了現代人之間的溝通方式。騰訊的成功關鍵在於把各個行業的完美結合,QQ有非常強的黏性,騰訊旗下的許多產品只須通過捆綁QQ就能獲得良好的成長機會。聊天用QQ,網購上拍拍,財付通付款,看電影QQlive,用QQ輸入法打字,上網用騰訊瀏覽器,下載是旋風……據說騰訊會在2011年出系統。騰訊真可謂無孔不入,收入當然也很驚人,08年騰訊凈利潤27.84億元。其中增值服務佔了近一半,同時也養活了上萬個做QQ的相關服務的站長。粗略一算,如果一個人把QQ的全部服務都開通的話,要近2億人民幣。01年前吧,申請個6.7位QQ只需2元錢,現在一個7位的號至少要500元,而且還是帶4的,6位的號要上萬元,09年的四月黑色盜號門案中。98888這號價值40萬人民幣。現在QQ號碼或多或少已經成為一個人在網上的地位,還有QQ的圖標,不斷的在更新,最近騰訊把QQ輸入法和搜搜成了新的圖標,騰訊真的想獨霸互聯網市場么? 有一首歌這麼唱,阿里巴巴是一個快樂的小青年,芝麻開門 芝麻開門,有金銀財寶有鑽石瑪瑙。阿里巴巴的誕生打破了互聯中的兩種模式,從搜索,門戶,娛樂上講的一個專註的商業網站,從C2C,B2C,B2B講是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新型開創出來的BBS式的B2B。提供平台,服務於中小企業,從原材料、生產設備到後期銷售,物流……一條龍。 網路經濟的超高期許,幻化出無數縹緲的泡泡。產生於千禧之年的互聯網泡沫,最終以一種殘酷而理性的方式,宣告了喧囂的上世紀90年代互聯網的終結。 從2000年下半年開始,互聯網開始進入全球性的低谷期。這時候新浪、網易、搜狐這三家門戶網站雖然先後登陸納斯達克,但網站的本身並沒有開始盈利,所以他們在美國上市後,股價基本上都在垃圾股邊緣徘徊。而國內的網站這時候因為前期錢燒太厲害,本身的造血機能還沒有開始運轉,維持一個網站越來越艱難了。2000年底,一個又一個網站開始倒閉。到2001年,這種現象越來越明顯,互聯網的寒冬期無聲無息地降臨了。2001年對於網路世界來講是寒風中的一年,是頑強的倖存者目睹其他先行者倒下的一年。經過這一年的風霜洗禮,我們告別了許多曾經在中國互聯網界舉足輕重的熟悉的面孔。如今,他們都已經離開了曾經為之奮鬥過的互聯網事業,換句話說,他們出局了。無論原因是主動出局還是被迫出局,都讓我們在此重溫一下他們曾經走過的互聯網之路。看著仍然在寒風中向互聯網春天前進的人們,想起已經離開互聯網的人們,真想套用一句毛澤東的詩詞:「梅花歡喜漫天雪,……」謝文的中公網宣布冬眠,此前謝文以1000萬收購聯眾遊戲而一舉成名。2000年4月,聯想FM365網站粉墨登場,楊元慶的目標是進入中國門戶網站第一集團軍,然而在2001年的10月,燒錢上億FM365就開始了大裁員,最後連域名繳費聯繫人都沒了。8848網站發展是非常驚人的,2000年美國《時代周刊》評8848為「中國最熱門的電子商務站點」,然而從CEO譚智加入8848的那一刻起,8848便慢慢從巔峰向下墜落。王峻濤選了個很好的日子,01年的8月8日下午4點過8分,簽署辭去8848網站董事長。王志東這位在當時叱詫互聯網的大碗人物直接被新浪董事會請出局,他的離去使我想起了jerry,呵呵,他和我的名字是不是很像耶!我會在後面談到他。 網路泡沫帶給了我們很多思考,用丁磊的話講:該到務實的時候了,要幹些實事。互聯網正悄然無聲的引領著21世紀的「新文化運動。 三大門戶不得不為自身創造出的生活型態負責,在得到愛慕和青睞的同時,也無法迴避聲討與質疑。三大網站目前都在爭取成為「21世紀的個人生活平台」,但這並不容易打造,因為公眾將對這個平台提出更嚴苛的要求與標準,而真正偉大的公司不僅吸引你,還要讓你對之有所敬仰。 搜狐從當年的「敢為天下先」到如今的「不敢為天下先」,是個有趣的變化。搜狐的上市也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網易的簡訊賺錢了,搜狐跟進。網易的網遊賺錢了,搜狐跟進。新浪併購成功了,搜狐跟進。新浪通過收購止住無線收入下滑了,搜狐跟進。也許搜狐並不是在跟進,只是在等待別人的試驗結果,發現「正確」後再行進入。張朝陽想在搜索上形成相對於新浪和網易的優勢,以此來捍衛門戶地位,但如果沒有搜索技術真正的創新,此番設想難以達到,放著google,百度,雅虎更成熟的搜索技術不用,搜狐自掏腰包搞專門研發很可能反噎。而網易新浪不斷加深著和googl,雅虎的合作。經過一番激戰後,最終網易以「網遊」和「簡訊」,丁磊講:他是用了「田忌賽馬」不知丁大俠用什麼招數處理最近爭議不斷的《魔獸世界》代理權問題,也不要讓九城無路可走啊! 2002年開始,互聯網開始加速向傳統產業和個人應用領域滲透。32歲的丁磊也連續登上了中國首富的寶座。從此他變得低調下去,不在媒體面前露面<09年,低調好多年的丁磊卻給電信的3G做起了廣告,CCTV在黃金時段很熱播,這次他又看上什麼了呢?>資本市場的折磨與推動,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催使中國的門戶網站終於找到贏利模式。說來難以置信,「救世主」在很大程度上,竟是手機簡訊這一最初不起眼的「東東」。當然,一切並非「簡訊來了」這麼簡單。贏利背後的秘密,還在於困境中的堅持,在於密切關注人類生活的需要,關注公眾潛在的激情,迅速尋找與現實的消費、付費路徑之結合—在中國,任何事業的發展,都有其路徑依賴,國外模式無法完全橫植。三大門戶相繼贏利,也證明了這點。 2003年對於中國互聯網來說是不同尋常的一年。在這一年裡,中國網民創記錄地達到了6800萬;三大門戶業績出眾,在納斯達克全線飄紅;而經歷了SARS、伊拉克戰爭、神州五號飛船洗禮的網路新聞正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幾乎沒有人懷疑,經歷了泡沫、低谷的中國網路正疾速前行!是中國互聯網多元化的時代,新浪等網路門戶地位的確立,大批網遊公司上市催生網遊淘金熱,視頻、SNS不僅吸引大家眼球,更是風投們爭相追逐的對象。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