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門頭,佛跳牆,這可是福建兩大包,你得先知道什麼是九門頭。九門頭,龍巖傳統小喫之一。又稱「涮九品」,是連城一道葯膳兼濟的佳餚,已列入全國名菜譜。顧名思義就是牛身上的九個部位精選,其風味不僅鮮嫩脆爽,而且會使人感到舒筋提神,有健胃補腎、祛寒去濕之功效。幾乎囊括牛身主要精華,故又有「一餐喫了一頭牛」之說。

那麼在廈門有沒有比較正宗的九門頭呢? 個人還是比較推薦一家龍巖餐廳的,從老闆到主廚都是龍巖人。

位於烏石浦油畫村附近的中國工商銀行對面的【印象新泉客家菜】,做的龍巖美食還是挺地道的,他們家的九門頭分量夠而且又脆又爽口,喜歡的朋友可以去試試看。他們家的白鶩鴨湯也很不錯。


涮九門頭,又稱「涮九品」,是福建龍巖連城地區的一道葯膳美食,起源於連城縣新泉的朋口溪流域一帶,屬於客家地區。九門頭是福建名菜,更是是全國名菜之一。主要原料是牛身上的五個部位,即牛舌峯、百葉肚、牛心冠、牛肚尖、牛峯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等,包含了牛身上最重要的精華,因此還有「一餐喫了一頭牛」、「一道涮九品,品福一頭牛」的說法。

這道菜不僅口感鮮嫩脆爽,而且藥用功能很豐富,具有健胃補腎、袪寒去濕的功效,喫完後一天都能精力充沛。

牛舌峯、百葉肚、牛心冠、牛肚尖、牛峯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等九種牛身上的精華部位,還意喻著漢戲中最主要的旦、花、醜等九種角色。這道菜的食材,刀功很重要,不同的肉要分別切成花狀、片狀、條狀、塊狀,再輔以米酒、精選草藥、配料、生薑等煮沸烹製。

「九門頭」有兩種喫法,一是「涮九門大頭」,二是「爆炒九門頭」。前者比較出名,做法也比較簡單,用開水簡單一燙就可以入口,咀嚼起來口感鮮嫩。而後者則加以伴芹菜、大蒜、高湯等進行爆炒,色香味俱佳。


一、連城紅心地瓜幹  素有閩西著名"八大幹"之一美稱的連城紅心地瓜幹色澤鮮紅,味道甜美,質地軟韌,營養豐富。加工時不加任何色素,是老幼皆宜的食品,也是饋贈親友的佳品和宴客的美食。早在二三百年前,就馳名中外,成為清代貢品,清宮御廚還把連城紅心地瓜幹製成宮廷宴席上的上乘名點--金如片。連城地瓜幹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形成的,所以,連城又有"中國紅心地瓜幹之鄉"美稱。產品不僅暢銷大江南北,還遠銷東南亞和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連城僅地瓜幹一項,年產值就達三億元,已形成良好的"地瓜幹效應"。  二、連城白鶩鴨  被農林部列為全國禽畜優良品種之一的"連城白騖鴨",又名:"連城白鴨",是"全國唯一藥用鴨"。光緒年間上海錦章書局石印《十葯神書》記載能治咯血、虛癆等病症。清朝道光年間列為"珍品、貢品"。建國後被編入《中國家禽品種志》。經廈門大學生物系和省農科院中心實驗室、福建省分析測試中心測定,富含17種氨基酸和10種微量元素,膽固醇特低。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祛痰開竅、寧心安神、開胃健脾功效。民間常用於麻疹、肝炎、肺結核、不明原因的低熱、高燒、煩燥失眠等病的輔助食物療法,去年被中國家禽業協會認定為"鴨類中的國粹"。該鴨不油膩、湯味獨特、肉質鮮美。飼養期越長、藥效越高。  連城白鶩鴨主要分佈在城關、北團、塘前等地。相傳它是騖與鴨雜交,經鴨農不斷選育而成,平均體重1.25~1.5公斤,年產蛋22O~240枚。其外貌特徵:嘴、蹼均為青綠色,眼球黑色,全身羽毛潔白,故稱連城白鴨。連城是中國白鶩鴨之鄉。  三、涮九品  連城傳統火鍋名菜,俗稱"涮九門頭",源於連南朋口溪流域一帶。據傳,昔日朋口溪流域船工很多,他們長年累月泡在水裡勞作,為驅除濕氣,時常煎煮香藤根、鴨香草等中草藥飲服。後來,一位船工偶然發現以這些草藥加牛肉燉酒服食,妙不可言,於是,米酒燉"九門頭"逐漸傳開。  涮九門頭,系選用牛身上最精華的九個部位的肉,即牛舌峯、百葉肚、牛心冠、牛肚尖、牛裏瘠肉、牛峯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經過嚴格選料,精細刀功,輔以佐料、米酒和數味中草藥製成。此菜鮮嫩脆爽,湯味馨香,有健胃補腎、祛寒去濕的功效,是葯膳兼濟的佳餚。由於食用的是牛身上九個部位的肉,幾乎包括了牛身上主要精華,故又有"一餐喫了一頭牛"之說。  八十年代中期,連城大酒店的廚師李善霖對這道菜進行改良,採取北京涮羊肉的辦法,同時,在餐桌上擺上辣椒、陳醋、山楂醬、芥茉、薑汁、蒜等佐料,涮燙而食,由於肉有九種,便有了九種不同的顏色,赤、橙、黃、白,色彩斑斕,喫起來鮮、甜、脆、嫩。配料中酸、甜、苦、辣、澀五味俱全,刺激著食慾,令人應接不暇,大飽口服。此菜已列人全國名菜譜。  四、冠豸蘭  江南多山,山中多蘭。在冠豸山的芳蘭谷內、五老峯下、蓮花洞旁到處可見各種各樣的蘭花。從冠豸山採集的吊吊蘭根,具有清火解毒、潤階滋補等作用,二十年代曾有人帶往浙江杭州出售。  目前,連城縣朋口鎮已建成"福建蘭花基地","冠豸蘭文化"也同冠豸山一樣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五、連城宣紙  據史籍記載:明嘉靖年間,連城人就能用萱草與榆樹皮製作宣紙。姑田元甲的蔣氏四祖蔣小林利用當地的自然條件,首先學會蒸煮竹絲,天然漂白和打槳製作宣紙技術。以後又發展到能製作同類的手本紙、玉版紙、加重紙、行重紙和嘉慶奏本紙等。連城宣紙從清嘉慶年間就開始出口,以後連城人民利用豐富的竹木資源,不斷改進工藝,建立了姑田、賴源、莒溪等造紙基地。在紙業鼎盛的時期,每年可產紙13萬擔以上。  連城宣紙具有紙質薄韌、顏色潔白、吸水力強等優點,所以是精裝印刷、複製描繪、書畫裝裱的好材料。  六、連城根藝  連城地勢較高,這裡崗嶺重疊,羣山起伏,峯壑縱橫,澗流密佈;西部為武夷山支脈的松毛嶺,峯戀聳峙,形勢險要;國家級梅花山自然保護區大部分在連城境內。全境多為低山丘陵盤踞,是全國重點林業區。林區縣份的地理優勢,為連城根藝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豐富的資源基礎。改革開放以來,連城的根藝同其它事業一樣,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目前,已有二十多家根藝生產專業戶,每年產值一百多萬元,其藝術水準和產量均為福建之首。  七、芋子餃  芋子餃皮呈玉色,形如半月,內包豬肉、香菇、大蔥等原料調製的餡心,食之皮嫩餡香,潤滑適口,是連城城鄉羣眾逢年過節必制的傳統名食,在連城已有數百年歷史。據傳,早期製作的芋子形如"米桃"(壽桃),俗稱"桃子",又因芋餃上席後須趁熱食用,放涼後則香味流散,故又有別名"趕燒"(趁熱之意)。  八、漾豆腐  "漾豆腐"是四堡鄉一帶地方傳統風味菜餚,已有數百年歷史。四堡羣眾家家戶戶善於加工豆腐,由於使用山泉水,製出的豆腐特別鮮嫩。以此加工的"漾豆腐",風味獨特,遠近聞名,是當地羣眾逢年過節、婚喪喜慶、款待親朋不可缺少的佳餚。  "漾豆腐"的製作方法是,準備好白豆腐、鮮瘦豬肉、香菇、蔥等原料和味精、香油等調味品。將白豆腐切成一寸見方的小塊,將豬肉、香菇、蔥等剁爛成醬作餡。以手指在豆腐塊上戳出小窟,填入餡料。烹時將豆腐塊排於油鍋中,加入骨頭湯燜熟即起鍋裝盤,撒上蔥花、胡椒粉上席。  "漾豆腐"的特點是濃香軟嫩,清爽可口,趁熱品嘗,味道特佳。  九、大頭菜  大頭菜是連城的土產之一,又名根用芥菜,系十字花科、芥菜的變種。人們利用其肉質根和莖葉進行醃製。是人人喜愛的佐餐佳餚。醃製後的大頭菜呈黃褐色,甘鹹適中,香而微酸,脆嫩可口,生喫、炒喫均可,切絲與豬肉共炒,其味更美。因帶微酸,故有增強唾液分泌、開胃、健脾、消食之功能,是病後增強食慾,促進康復的佳品


在福建省連城縣有一道名列中國菜譜的名菜,美其名曰:「九門頭」。所謂「九門頭」實際上是精選牛身上最精華的九個部位的肉,即「牛舌峯、牛肚尖、牛心冠、百葉肚、牛峯肚、牛肚壁、牛腰、牛裏瘠肉、牛心血管,經選料後,細切、裝盤;再輔以米酒、香騰根等中草藥熬成的湯,倒入火鍋。食用時,火鍋燒旺,邊涮邊喫。此道菜既鮮嫩爽脆,又湯味清香,它既可健胃補腎,又可祛寒排濕,不失為一道葯膳兼濟的美味佳餚。正因為這盤包括了牛身上主要部位的精華,故民間有「一道涮九品,品福一頭牛」的佳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