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學社科院院長趙建民表示,聯合報今年的兩岸關係調查表現了臺灣人民複雜的心情和矛盾的反應:民眾認為兩岸政府非常敵對者巨幅上升,但民間交流卻沒有因此降溫。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黃介正也指出,兩岸關係緊張與人民的好感呈現出兩極反應,值得注意。

觀察今年民調的變化,趙建民認為兩岸的制度之爭,態勢更為明顯。今年因為兩岸在外交的競爭,包括陸方要求國際航空更名、連拔我邦交國、東亞青運遭喊停等,臺灣民眾很「有感」,因此臺灣人民對大陸政府印象好者劇跌、印象不好者急增。

但趙建民說,臺灣人民對大陸人民印象好者增加了八個百分點,印象不好者更是下降七個百分點,分別是歷年最高與最低。相較官方關係的險峻,民間交流卻不受影響,或許是大陸惠臺政策的心理效果所致。

黃介正指出,即使大陸外交打壓、軍事施壓,但臺灣民眾對大陸民眾好感卻增加,這種兩極反應是這項民調中值得注意的重點。不過,他認為這次民調結果看不出惠臺政策的影響。

黃介正表示,從歷年的民調結果看來,臺灣民眾認為大陸可以提供臺灣民眾就業、就學等機會是逐漸增加的,但這並不代表是大陸惠臺措施發酵,因為比率並沒有因惠臺措施而有跳躍性的增加。

黃介正認為,願意去大陸創業和念書的比率成長,也可能是認為大陸未來會持續發展,很多人是著眼在大陸國力的發展,可以提供更多的就學和就業機會。

趙建民則強調,臺灣人民不喜歡大陸政府的霸道,但也覺得對方實力增加、對大陸人民好感增加,這是臺灣民眾傳達對我民主政治不滿的一個警訊。

另外,兩岸民間交流未受官方敵對波及,趙建民也認為這顯見人民希望民間互動持續平穩交流。相對的,我方若施行增加敵對、幹擾交流的管制,恐怕會很喫力。

黃介正表示,永遠維持現狀的比例持續下降,這意謂著民眾認為現狀會有挪移變動。而維持現狀以後再統一比率大幅超過維持現狀以後再獨立,有可能是反映大陸國力的成長,認為獨立愈來愈不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