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滅亡之後,殘餘勢力逃亡漠北。此後遁避漠北的蒙古勢力和統一中原地區的明王朝之間衝突不斷,雙方不斷爆發戰爭,難以建立持續的和平關係。在元朝時期,蒙古人統一了中國,享受到中原地區豐富的物資供給,生活水平有了質的提高。在北遁漠北之後,由於失去了這些物資的供養,蒙古人的生活水平急劇下降,當時的蒙古地區鐵器急缺,普通牧民都要使用木製的生活器皿,盔甲武器也多是劫掠而得,沒有持續生產供應的能力,「分子嫁女,有一鍋而各分其半者,此情頗真,亦可憫也」。

俺答汗

對於這種情況,明朝統治者一方面利用蒙古各部之間的矛盾,開展互市貿易,以為「撫馭羈縻」,另一方面又為節省開支計,嚴格限制與蒙古的「通貢」,「於每年冬季農隙之時,遣使來朝,不得過三、四十人」。並且,為了防止蒙古勢力獲得鐵騎以製作兵器鎧甲,更是嚴格限制其對鐵器的採購。為了滿足對於鐵器等生活用品的需求,蒙古勢力遂不斷南侵,以掠奪各種資源,但這樣得到的物資也無法滿足他們的需要,並且會引起明朝進一步的封鎖,所以當時的俺答汗意識到「入掠有得失,不如貢也。持符矢,請貢市,不妨再三」,由此開始嚮明朝請求貿易。

嘉靖皇帝

對於俺答汗的請求,明朝政府實際上抱有極大的警惕,從嘉靖十三年到二十九年,俺答汗數十次嚮明廷遣使求貢,但都遭到了拒絕。其中,在嘉靖二十一年,俺答汗派遣石天爵等人前往明廷求貢,不但沒有成功,石天爵也被明廷磔死。嘉靖二十八年,俺答汗再度嚮明廷表示「以求貢不得,故屢搶。許貢,當約束部落不犯邊」,未得到滿意答覆。

在經過長期的失敗嘗試之後,俺答汗已經失去了耐心。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開始準備嚮明朝發動戰爭。六月,俺答汗兵臨大同,大同總兵仇鴦以厚禮賄賂俺答,要求其繞過大同,八月,俺答汗攻破古北口,劫掠懷柔和順義,兵臨通州,直抵北京城下。面臨突襲而至的蒙古大軍,嘉靖皇帝十分惶恐,緊急佈防,但此時的北京「少壯者己悉出邊堠敗死,餘僅四五萬,老弱半之。而總兵、提督、太監役佔又萬計」,嘉靖皇帝值得到處徵集力量守城,並且召集諸鎮出兵勤王,但此時的明軍防備仍然十分虛弱,此月三十一日,俺答汗軍攻入監馬御廄,俘獲內侍八人。

徐階

正在蒙古軍節節勝利的情況下,俺答汗突然停止了進攻,釋放之前俘虜的八名內侍,讓他們回去嚮明廷傳達求貢的慾望。圍繞著俺答汗的提議,經過廷議,最終嘉靖皇帝採用了大學士徐階的主張,含混答應了俺答汗的請求,俺答汗也就退兵回師。次年,明廷於大同為俺答汗開設馬市進行貿易,俺答汗對此十分高興,在開市之日還親到此地,嚮明廷獻上「九白之貢」,並約束族人,嚴守秩序,並要保證馬匹的質量。此外,俺答也將明朝叛臣「芹及攀隆、得道等三十餘人,械至大同塞下,納譯書於總督史道所。」而明朝仍然始終認為這是「城下之盟,豈不辱哉」,從而多有芥蒂。當蒙古人提出以牛羊交換菽粟之時,明廷又以「虜欲無厭,難以滿足」為藉口,將開設僅一年的馬市關閉。

回答者: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鄭成志

參考資料:

1. 唐玉萍,簡論明代庚戌之變,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02期

2. 曹彥生,淺評「庚戌之變」,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1期

3. 烏雲寶,論「庚戍之變」發生的原因及其意義,內蒙古社會科學,1986年04期

點此查看圖片摺疊原因


1550年,也就是明朝嘉靖二十九年,蒙古的俺答汗率領10萬精銳騎兵進攻京城,史稱「庚戌之變」,其實這場戰爭原本大有可能避免。縱觀始末,當時的俺答汗其實就是想要開通茶馬互市,而明朝遲遲不答應,最終刀兵相向。

1534年,也就是嘉靖十三年,俺答汗開始嚮明朝廷請求入貢開市,但是一直被嘉靖皇帝拒絕,所以數次使用武力逼迫明朝開市。1541年的時候,俺答汗又派了石天爵、肯切兩個人到大同的陽和要塞請求開通茶市,附帶的文書上可以說是把開通茶市的利弊說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言辭中也是既顧及了雙方的顏面,又不卑不亢。當時明朝的朝廷對於蒙古人簡直就是新仇舊怨在一起,所以,不但沒有「理解」俺答汗的苦心,還認為他是想要威脅大家。當時的朱厚熜也也是挺不厚道的,先是讓臣子反覆的考察對方的誠意,實際上有根本沒有想要開市的想法,甚至還曾經想要派人去擒拿俺答汗。所以朝廷對這件事情就是一拖再拖,或者是多次拒絕。

俺答汗這邊呢,也覺得光威脅沒點行動不行,所以開市騷擾明朝的邊境。1542年的時候,俺答汗又派了石天爵去請求通貢,結果剛到就被當時的巡護龍大有拿下,因為明朝正在「敏感的」時期,所以直接就對石天爵施了磔刑。除去石天爵作為一個漢人的特殊身份,交戰時不殺使臣這樣的規矩當時明朝也沒有遵守。

不過1546年的時候,在雙方中斷信使往來的四年後,俺答汗第三次請求開市。之後又有了第五次、第六次……十年間可以說是十分堅持了,據說曾經還把通貢的文書拴在箭上,射進明軍的軍營中。直到1550年庚戌之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