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字中國!

2008年財政赤字1110億元,2009年8000億元

受國際金融危機以及一系列稅費減免政策影響,我國2008年財政赤字總計達到1110.1億元,繼2007年財政轉為盈餘後重回赤字狀態。財政部昨日發布的初步數據顯示,2008年財政收入增幅呈前高後低、逐月快速下滑態勢。其中去年12月財政收入同比僅增3.3% 支出大增30.8%。

去年12月支出環比增長一倍

  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實現財政盈餘1739億元;去年前11個月,實現盈餘1.224萬億元。隨著金融危機向經濟危機的演變,為抵禦經濟下滑,我國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結構性減稅對財政增收影響明顯。

  去年11月,我國推出了總額4萬億元的以基礎建設投資為主的經濟刺激計劃,這些投資將在2010年前完成,而去年四季度已落實了計劃中的1000億元。

  財政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我國財政支出16601.69億元,同比增長30.8%,較11月份的5254億元增長一倍以上。

  不過,受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放緩等不利因素影響,12月份我國財政收入僅較上年同期增長3.3%,為3248.7億元。從分稅種看,12月份除國內消費稅同比增長17%和營業稅同比增長7.7%外,企業所得稅、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和關稅的同比降幅均超過35%,反映了去年12月份我國進出口放緩和企業效益大幅下滑的現狀。

  去年財政收入逐月快速下滑

  2008年,財政收入增幅呈前高後低、逐月快速下滑態勢。數據顯示,我國去年財政收入執行初步統計數為61316.9億元,同比增長19.5%;全國財政支出執行初步統計數為62427.03億元,同比增長25.4%。由這兩者數據可得,我國去年財政赤字達1110.13億元。

  對於去年我國財政運行情況,財政部分析認為,上半年經濟增長快,企業效益比較好,同時受彙算清繳2007年企業所得稅入庫較多、稅收政策調整翹尾增收等特殊因素影響,全國財政收入增長33.3%。下半年,這些特殊因素沒有了,尤其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經濟增幅下降,企業利潤減少,並且在企業所得稅稅率大幅下調基礎上,為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又出台了一系列稅費減免政策,全國財政收入增幅逐步回落。據統計,去年各項減稅政策造成減稅規模將高達3000億。

  與此同時,去年下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增長5.2%,其中中央本級收入下降0.9%。

  今年財政預算赤字8000億

  據報道,將於2009年3月送交全國人大審議的財政預算,赤字總額高達80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預算為6000億元,地方財政赤字2000億元,如果這一預算方案經人大審議通過,將創下中國財政赤字水平的最高紀錄。

  與此前歷年的財政預算方案不同,此次財政預算方案的赤字包括兩部分,其中中央財政赤字預算為6000億元,地方財政赤字2000億元,總計8000億元。

  2008年11月,財政部副部長王軍曾表示,為刺激經濟,到2010年底中央財政將安排投資11800億元,並帶動約4萬億元的總投資規模。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期間,曾有中央高層智囊向決策層建議赤字水平推高至5000億元,得到了當時決策層的認可。不過,在此過程中,地方政府紛紛出台了本省的投資計劃,到2009年初加總已經高達18萬億元,幾乎三倍於2008年全年的財政收入。如是情況下,財政部與最高決策層請示後,認為有必要再度對財政赤字預算進行修改。記者了解到,這一次的兩處修改,即是在5000億元規模的赤字的基礎上,再增加1000億元,達到6000億元水平,同時,由於財政部代發地方債已經獲准,因此又增加了2000億元規模的地方財政預算赤字,總計高達8000億元。

  此前,東興證券發布的報告也預計,今年財政政策力度還將增大,財政赤字將擴大至8000億左右,以此實現GDP增長8%左右的政策目標。報告認為,2009年的經濟形勢嚴峻,財政政策將再度力挽狂瀾。

中國財政赤字的現狀與政策取向

財政赤字和債務政策是財政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市場經濟下國家宏

觀調控的必要手段。從理論上分析,一定時期的赤字和債務政策既應考慮國家

調節經濟運行的需要,也需考慮財政風險。關鍵是應根據國民經濟形勢的變化

,適時適度地運用這一政策,並將財政赤字及其債務控制在一個較為合理的范

圍之內。本文主要從實證的角度,分析中國財政赤字的發展變化和成因,與此

同時,提出今後一個時期中國應對財政赤字的政策取向。

  改革以來中國財政赤字的發展變化情況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財政為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財

政體制改革也取得了重要進展。但在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財政問題十分突

出,財政緊運行的矛盾愈益尖銳,一個明顯標誌是在財政收入佔CDP比重不斷

下滑的同時,財政赤字和國家債務卻不斷膨脹。雖然不同年份採取什麼樣的財

政政策有其特定的宏觀經濟背景,但從總體發展趨勢判斷,對中國當前財政赤

字狀況不能掉以輕心。

  1、財政赤字長期化,而且增幅加快

  在改革之前的1950---1978年,我國財政運行一直堅持收支平衡、略有節

余的政策,其間除10年出現少量赤字外,其餘19年均為財政盈餘。改革以來,

傳統的經濟體制開始變化,以擴大地方和企業自主權的放權讓利的經濟體制打

破了統收統支的原有經濟體制,這是必要的。但在國民收入總量分配中,出現

了財政收入佔GDP比重持續下降的態勢。在這一宏觀分配格局的制約下,加之

其它一些政策性原因等,改革以來我國財政收支平衡的局面已基本不復存在,

取而代之的是財政赤字長期化,赤字額日益增大。

  統計資料表明,從1979年到1999年的21年間,中國有19個年份出現赤字

,累計赤字6348.15億元。特別是進入90年代,財政赤字迅猛擴張,「八五」

期間(1991—1995)財政赤字達到1945.36億元,比「六五」期間

(1980---1985)的80.43億元增長了23.2倍,比「七五」期間(1986---1990)

的585.07億元增長了2.3倍。財政赤字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亦表現為上升趨勢

,「六五」為1.1%,「七五」為4.5%,「八五」為8.0%。進入「九五

」期間,特別是近幾年由於受國家宏觀政策調控的需要,財政赤字進一步攀升

,1996--1999年累計為3532.98億元,占同期財政支出的比重也隨之上升到8

.8%,其中1999年為12.2%。現將改革以來歷年財政赤字的有關情況列表如

下:

還需指出,中國財政赤字計算口徑與國外有差異。中國的計算辦法是:財

政收入中不包括債務收入,財政支出也不包括債務支出(即還本付息支出),以

此計算的支出大於收入的差額為財政赤字。國外大多國家的計算辦法是:財政

收入不包括債務收入,這與我們相同;而差異在於他們的財政支出中包括了國

家債務支出中的利息支出。這就是說,如果按照國際上一般計算口徑,以上計

算的財政赤字規模小了,還應當把每年國家債務支出中的利息支出加進去。

  2、地方財政雖然從總體講是平衡的,但縣級財政赤字問題相當突出

  中國財政級次分為五級,即中央級財政、省級財政、市級財政、縣級財政

、鄉鎮級財政,其中後四級財政統稱為地方財政。

  中國地方財政歷來收支平衡,但具體分析,在地方各級財政中,縣級財政

赤字問題比較突出。中國有2000多個縣,赤字縣佔全國縣級單位比例1985年為

22%,1995年增加為50%左右。近幾年赤字縣比重有所下降,但仍高達30%

以上,如1998年為32%,1999年為35%(詳見表2)。

從地區分布看,以中西部赤字縣占的比例最大。以1995年為例,赤字縣占

縣級單位比例超過60%的省有山西、河南、廣西、四川、貴州、西藏,超過

70%的有陝西,超過80%的有雲南、貴州、青海、新疆。1997年新疆赤字縣比

例提高到92%,內蒙古為45%,陝西為79%。

  3、由於財政赤字增加較多,現在國家債務規模日益龐大

  財政赤字和國家債務具有互相聯動效應,因此,在財政赤字的帶動下,現

在中國的債務規模越來越大。中國從1981年恢複發行國債到1998年底,累積發

行國債近12600億元,到1998年底國債餘額(即尚未歸還的國債)已達7796億元

。從這一時期國債的發展變化來看,具有明顯的階段性特徵。在80年代,由於

赤字水平相對較低,並主要通過向銀行透支或借款解決,所以,國家債務規模

增長平緩,當年發債額1981年為48.66億元,1985年為60.61億元,到1990年

尚未超過200億元。進入90年代,財政赤字表現出上升的趨勢,而且政策規定

切斷了由銀行透支和借款彌補赤字的渠道,加之財政還本付息支出的大幅度增

長,由此導致國家債務規模以更快的速度上升。1994年同債發行首次突破1000

億元,1996年接近2000億元,到1998年已達3891億元(詳見表3)。

  中國財政赤字的原因分析

  改革以來,中國財政赤字之所以不斷增加,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國家財力集中程度過低,而且呈長期下降趨勢,這是財政赤字增加的

主要原因

  財政收入、財政赤字、國家債務存在著內在聯繫。國家財力總量不足,財

政收入比重下降過速,勢必會加劇赤字債務規模的擴大。改革20年來,我國財

政收入總量已經上了一個大的台階,1998年達9853億元。但財政收入增長與

經濟增長相比,十分滯後。1979—1998年,GDP增長了18.7倍(按現價計算),

財政收入增長了7.6倍,前者年均遞增16.1%,後者年均遞增11.4%。由於

二者的增長幅度相去甚遠,由此導致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不斷下降,1979年

為28.4%,1985年為22.4%,1990年為15.8%,到1995年已下降為10.7%

。近幾年財政收入比重雖有所回升,但1998年也僅為12.4%。這個比重僅相

當於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的1/3—1/4,也比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低一半。

  深入分析,當前中國財政收入增長機制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宏觀經濟效益不佳,制約財政收入增長。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一

直處於粗放外延型,高投入、低產出、速度快、效益差的經濟增長格局,一直

沒有根本的改觀。特別是由於受體制性因素影響,地方和企業盲目投資,重複

建設,進一步加劇了結構性矛盾和效益的下降。資料表明,中國國有工業企業

固定資產利稅率,1990年為13.52%,到1997年下降為9.64%;資金利稅率

1990年為12.2%,1997年為6.92%,產值利稅率1990年為10.41%,到1997

年下降為8.40%。顯然,上述效益指標的下降,不利於國家財政的增收。不

僅如此,國有企業的虧損情況日益嚴重,1995年國有獨立核算工業企業虧損總

額367億元,到1997年上升為830億元,這些虧損企業不僅減少了對財政的貢獻

,而且還需財政給予補貼。

  其二,財權分散,分配秩序混亂,非財政部門參與GDP分配現象越來越嚴

重。近年來我國政府分配中出現了一種令人擔憂的現象,即幾乎所有的部門都

要參與分配。目前,部門和地方擅自收費、集資、攤派,建立各種基金,甚至

截留財政稅收,遊離於國家預算之外的各種基金和行政事業性收費越來越多,

嚴重地分散了國家財力。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各種基金及行政事業性收費,

1990年為352億元,1994年增加到2100億元,到1997年已達到4187億元,相當

於當年GDP的5.6%,占當年財政收入的48.4%。如果再加上一些地方和部門

的各種亂收費,預算之外的資金總量就更加龐大。這不僅加重了企業負擔,而

且侵蝕了稅基,影響國家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

  其三,現行稅制結構與當前經濟結構、分配結構的變化不相適應。現在非

國有經濟發展很快,在經濟總量中已佔到50%左右,但國家來自這方面的稅收

不到30%,二者的增長格局很不相稱。此外,當前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已發生了

重大變化,居民個人分配比重已由改革初期的51%增加到現在的70%左右,但

個人所得稅在國家財政收入中的比重微乎其微,目前只佔到3.4%(1998年)。

  總之,由於種種因素,當前我國的財政收入增長受到極大的制約,使得國

家財力集中度日益降低,根本滿足不了政府履行職能的最低財力需要,由此導

致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不斷擴大。

  2、財政支出總量增長缺乏有效控制,支出結構調整滯後,增加了財政平

衡的壓力

  1998年全國財政支出比1991年增加7385億元,其中1993—1998年期間增

加了6000多億元,平均每年增加1000億元。財政支出的過猛增長也是財政赤字

和國家債務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其中有一些客觀因素,如工資改革推動了

人員經費增長,國家的一些重點支出增長(如農業、教育等)需要保證,但與財

政支出管理不嚴、支出改革和結構調整滯後也有關。這方面最突出的問題是:

  其一,在過去長時期中,我國機構膨脹的問題不僅未能緩解,而且日益嚴

重,財政供養人口不斷增加,到1996年底已達3673萬人,大大加重了財政支出

負擔。根據有關資料分析,從1993年到1996年,財政供養人口每年增加100多

萬人,財政每年需增加的工資性支出就達600億元,占國家當年新增財力的60

%以上,在不少地區新增財政收入約有80%以上用於人員經費。由此可見,機

構膨脹、人員增多是導致財政支出擴張、財政困難加劇的一個重要因素。從

1998年開始,我國政府機構改革已正式啟動,從長遠看,這不僅有利於緩解財

政支出壓力,而且也有利於提高政府運轉效率。

  其二,財政支出管理和控制機制尚未健全,預算約束軟化。政府預算本是

規範支出管理最重要、最有效的一項法律制度,是支出管理的基本依據,但預

算執行中的隨意性與長官意志太大,預算約束軟化的狀況相當嚴重。我國自

1995年起已正式頒布了《預演算法》,但實際執行情況並不理想,依法理財、依

法進行支出預算管理的氛圍尚未形成。有的地方未經法定程序隨意調整預算,

支出預算追加頻繁;有的地方隨意開增收節支的口子,以人代法的現象屢屢發

生;一些部門和單位不按規定嚴格執行預算和財政制度,擅自擴大開支範圍,

提高開支標準,改變支出用途。此外,還有一點需引起注意,即財政支出中法

定支出膨脹,「以法壓法」、法與法「打架」的現象十分突出,財政無所適從

,平衡壓力加大,這本質上也是財政支出管理控制機制不健全的一個突出表現

  其三,現行財政支出結構分配格局與市場經濟的要求不相適應。改革以來

,我國財政統收的局面被打破,但國家大包大攬的傳統分配思想和財政統支的

局面依然存在,財政職能範圍及其支出責任未能進行相應的調整,許多應由市

場提供的商品和社會負擔的支出仍然背在財政身上,如對國有企業的大量虧損

補貼、對城鎮居民普遍的福利性待遇、對社會一般競爭性領域的投資參與等等

。這說明目前我國的財政支出分配仍在相當程度上沿襲了過去與計劃經濟相適

應的供給制分配方式,明顯滯後於經濟形勢的變化,不僅扭曲了分配關係,而

且加重了財政負擔。

  3、其它有關因素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的擴大,除了上述原因之外還有一些其它

因素的影響,這主要是:(1)從1994年開始,財政赤字彌補方式發生的變化,

即財政發生赤字不允許再向銀行借款或透支,而只能通過發行公債彌補,這就

相應擴大了國債發行規模。(2)我國國家債務的期限一般較短,以中短期為主

,而且在90年代初期嚴重通貨膨脹的影響下,國債利率相當高,因此,隨著國

債餘額的不斷累積,還本付息的壓力驟然增大,這就進一步推動了赤字和國債

規模的擴張。(3)1998、1999這兩年財政赤字和國家債務的進一步攀升有其特

定的宏觀經濟背景,這就是在國內外經濟形勢相當嚴峻的情況下,國家通過適

度擴張性的財政政策進行反周期操作,以擴大需求,拉動經濟。

  中國今後應對財政赤字的思路和建議

  根據中國財政「十五」規劃,財政改革和發展的戰略目標是要建立穩固、

平衡、強大的國家財政。這就客觀上要求避免財政赤字的過度擴大,而應該采

取措施,完善政策,逐步控制和適當壓縮財政赤字規模。

  1、運用好財政政策,支持經濟發展

  財政和經濟的關係非常密切,財政的基礎是經濟,沒有經濟的發展,財政

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研究財政發展思路,最重要的是需要考慮如何運用好

財政政策,推動經濟發展,這是解決財政問題的根本途徑。

  財政政策要作為反周期的手段,促進經濟增長。即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

,實行緊縮的財政政策,以抑制需求,防治通貨膨脹;在經濟增長低迷的時候

,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以擴大需求,防治通貨緊縮。這是市場經濟國家相

機決擇運用財政政策的一般做法和理論概括。近幾年我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

,其實質就是需求不足狀態下促進經濟增長的一次成功實踐。近期我國經濟增

長仍然面臨通貨緊縮趨勢的困擾。因此,繼續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仍然是必要

的,從中長期考慮,根據宏觀經濟趨勢再相應決定積極財政政策的持續性問題

  推進結構調整是財政政策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加強對農業的支持力度

,重點用於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產業化、農業綜合開發等方面,以增強農業發

展後勁,促進農業穩定健康發展。要積極支持科技進步和創新,一方面切實加

強基礎科研,另一方面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從而使科技發展真正成為我國

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此外,國家已制定了西部大開發的發展戰略,這不僅是

關係到縮小地方發展差距的重大問題,而且是關係到中國未來拉動經濟增長的

一個宏觀問題。為此,國家財政政策要積極配合西部大開發戰略,不僅在國債

資金分配上,而且在轉移支付制度方面,都要向西部地區傾斜。

  2、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稅制

  1994年出台的稅制改革是一次重大的稅制結構調整,在規範稅制、公平稅

負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但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稅制本身還需要作一些調整

和改革,其著力點是強化稅收的組織收入和調控經濟的功能。一是完善流轉稅

體系。要深化增值稅的改革,其改革方向是由生產型增值稅改為消費型增值稅

,使企業購置設備投資能夠予以抵免,以減輕企業稅負,擴大企業投資。同時

,要擴大增值稅的徵收範圍,可考慮將第三產業的交通運輸、郵電通訊、建築

業等行業由徵收營業稅改為徵收增值稅,以解決目前這些行業稅負偏低的突出

矛盾,亦可以適當增加財政收入。二是強化國家來自個人方面的稅收。隨著國

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變化和居民收入的增長,個人所得稅會日益成為一個很有發

展前途的稅種。當前最緊迫的是需要修改個人所得稅法,建立覆蓋個人全部收

入的、源泉代繳與自行申報、分類與綜合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同時要適

時開徵遺產稅和贈與稅、財產稅等,以調節富裕階層過高的收入。三是從資源

合理配置及國際慣例的角度講,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勢在必行,包括稅率的

統一、稅基的統一、稅收減免政策的統一等。今後對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優惠應

主要體現在產業政策方面,對國家急需發展的產業可酌情給予所得稅優惠,對

一般加工工業,屬於控制發展範圍,則不應優惠。四是深化地方稅改革,完善

地方稅體系,合理配置地方稅稅權,這也是我國今後中長期稅制改革面臨的一

項重要任務。

  3、在規範政府分配行為方面邁出大的改革步伐

  國外政府分配行為有一個顯明特徵,這就是歷來以財政稅收分配為主,收

費分配為輔,而且將政府收費納入政府統一的預算管理。而我國特別是在地方

一級,收費項目和收費規模日益膨脹,並遊離於財政預算管理之外,這從本質

上講是不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一種非規範分配行為。鑒於目前的狀況,現在當

務之急是需要切實認真貫徹和執行中央有關政策精神,對各級政府的各行政管

理部門的各種收費以及設立的各項基金,進行全面的清理整頓,不合理的堅決

取消,有必要保留的則統一納入各級政府的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由財政部

門統一管理,取消部門自收自支的不合理做法。此外,從中長期考慮,在市場

經濟條件下,稅收是國家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主要手段,國家與企業、個人的

分配關係應主要通過稅收的形式反映出來,由此出發,需要研究確立政府部門

的某些收費收入要逐步過渡到納入徵稅範圍的新思路。今後結合稅制改革,可

考慮將養路費、排污費、教育費附加、市政建設方面的收費以及對農民的各種

統籌提留費用等,納入徵稅。

  4、深化支出改革,強化支出管理

  財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是我國下一步財政改革的一個重點,是構建我國公

共財政框架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其主要內容包括:一是著力推進公共支出預

算管理的制度創新。要實行部門預算、提高預算的透明度;要實行綜合預』算

,提高預算的完整性;要實行零基預算,提高預算的準確性;要實行國庫單一

帳戶制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二是進一步完善政府採購制度。政府採購

應最大限度地維護公共利益,力爭做到競爭、擇優、公正;政府採購範圍要拓

寬,包括使用國家財政資金購買、租用、委託或僱傭等方式獲取的貨物、下程

或服務;要切實搞好政府的採購招標工作,注重把競爭機制引入招標中;財政

作為社會綜合的經濟管理部門,應在政府採購中發揮主導作用。三是隨著市場

經濟發展和政府職能的轉變,財政支出結構需要調整和優化。財政要著力強化

那些代表社會共同利益和長遠利益的社會公共性開支,但傳統的「由國家包下

來」的方式也需要改變;財政投資要逐步退出一般競爭性投資項目,集中財力

支持國家的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及高新技術產業,以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在調整

經濟結構中的重要作用。


什麼叫財政赤字?

財政赤字,是指國家當年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的經濟現象。理論上說,財政收支平衡是財政的最佳情況,在現實中就是財政收支相抵或略有節餘。教材上已經對財政赤字的危害進行了說明。但是,在現實中,國家經常需要大量的財富解決大批的問題,會出現入不敷出的局面。這是現在財政赤字不可避免的一個原因。不過,這也反映出財政赤字的一定作用,即在一定限度內,可以刺激經濟增長。當居民消費不足的情況下,政府通常的做法就是加大政府投資,以拉動經濟的增長。但是這決不是長久之計。


朱總:我不是「赤字總理」

朱鎔基:請大家提問題,分秒必爭。

  中央電視台記者:在世界經濟低迷的情況下,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率預測目標7%,請問總理,能否達到這個目標?主要措施是什麽?

  對於下任總理的答案,

  「連我都不知道」

  朱鎔基:今年國民經濟發展的預測的目標定為7%,是經過我們周密考慮,考慮了各方面的不利因素,包括世界經濟增長速度的減緩等等因素來考慮制訂的。我想是可以實現的。那麽具體的措施呢,我已經在我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作了簡述,我就不再重複了。根據今年一季度的執行情況來看,比我預想的要好,根據國家統計局的預測,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長率,GDP的增長率比去年同期增長7.5%。因此,我對此更有信心,也就是說,完成7%,有信心。謝謝。

  德新社記者:今年對中國來講,是非常關鍵的一年。因為要選舉產生新的領導班子,包括下一任的總理。對於您的繼任者您有什麽樣的建議?

  朱鎔基:我覺得你提這個問題的時機恐怕是太早了一點。因為你提的問題的答案,連我都不知道。所以我就沒辦法告訴你了,很抱歉。謝謝。

  新華社記者:今年我國財政赤字3098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3%。請問總理,如何看待我國的財政風險,這對下屆政府有沒有影響?

  「我留給下屆政府的

  是25000億優質資產」

  朱鎔基:前天我看到香港有一份報紙,送給我一個榮譽稱號叫「赤字總理」(註①)。我從來不接受榮譽稱號或者榮譽學位,因此,對這個問題我需要解釋幾句。

  我查了手頭的資料,我只查了二十幾個國家,2000年,19個國家都有赤字,包括一些發達的大國。因此,問題不在於你的財政有沒有赤字,而是你這個赤字的水平是否在承受能力以內,特別是你這個赤字是用在什麽地方,你赤在什麽地方。

  中國今年預算的赤字3098億元人民幣,相當於當年的國民生產總值的3%左右。國債發行的餘額總計25600億,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8%左右。這兩個數字都在公認的國際警戒線以內,還差得遠呢。至關重要的是我這個赤字不是用在彌補經常性的預算方面,沒有把它吃掉,是用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本屆政府5100億國債,帶動了銀行資金和其他資金渠道,一共完成了2萬億的工程,這2萬億的工程包括十萬公里的公路,其中13000公里是高速公路,5000公里的干線鐵路,如果包括電氣化、雙軌、改造在一萬公里以上。建設了95000萬千瓦的電站,全部改造了農村的電網,中國的行動電話將固定電話的數額裡面增加了3億2千萬門,這都是實實在在的擺在那個地方的。

  因此,我留給下屆政府的不只是債務,而是25000億的優質的資產,在將來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將長期發揮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更為重要的是,這是5100億的國債加上銀行配套的貸款,拉動了整個工業生產,帶動整個國民經濟高速地發展,財政的收入每年大幅度地增加,這才使我們有可能大力地改善職工的生活。最近幾年,職工的工資差不多增加了一倍,使我們構築了一個比較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也使我們有大量的資金投入教育和科技戰線。

  與此同時,人民群眾的銀行儲蓄存款在最近幾年裡面,不斷地增加,保持每年增加七千億到八千億人民幣的水平。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是採取這種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中國經濟也許垮了。所以對不起,我不能接受「赤字總理」這個榮譽稱號,奉送回去。我為我們國家能夠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不但克服了亞洲金融危機帶給我們的影響,而且利用這個機遇空前地發展了中國的國民經濟,我為此感到自豪。謝謝。

  「中國的兩極分化或者說存

  在著貧富差距在加大的這種

  現象,我認為是存在的」

  韓國記者:昨天20多個北朝鮮人進入西班牙駐華使館,請問中方怎麽處理這件事?謝謝。

  朱鎔基:中國的外交部門已經跟有關的大使館進行了協商,達成了協議,將按照法律予以解決。請你稍微等一等,也許很快就解決了。

  日本共同社記者:我想問兩個問題,第一個,日中關係,今年的復交30周年,所以領導人,還有高層的往來比較多。我聽說中方通過外交渠道表示過希望皇太子和太子妃來中國訪問。您認為如果他們來的話,能夠推動日中關係的發展?另外,他們會受中國老百姓的歡迎嗎?第二個內政問題,我認為中國現在的社會階層兩極分化比較厲害,所以有一些中國人的專家也認為,要改善這個現象,培育和擴大中層階層,就是中產階層是必要的,你同不同意這樣的看法?如果同意,應該採取什麽樣的措施來培育這樣的中產階層?謝謝。

  朱鎔基:今年是中日復交30周年,去年我和小泉首相會面的時候,就確定了今年是中日友好年,雙方將舉行一系列的活動來慶祝復交30周年,包括加強溝通和往來,在中國舉行日本文化年,在日本舉行中國文化年等等。關於邀請皇太子和太子妃訪問中國的問題,我們早就予以推動,我們當然希望他們能夠接受邀請來訪問中國,我相信他們一定會在中國受到熱烈地歡迎。

  關於你提出的中國的兩極分化或者說存在著貧富差距在加大的這種現象,我認為是存在的。我想你也大概記得鄧小平先生講過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那麽必然有一部分人現在還沒有富起來。因此,貧富差距的擴大在一定的歷史時期裡面,也許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我們在執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政策的同時,在不斷地扶持低收入的群體或者說弱勢的群體。比方說農民,提高農民的收入佔了我的政府工作報告的很大一部分,可以說成為我們的一個中心的工作在加以推進。例如還對於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視,來扶持下崗的、失業的、離退休的職工,這都是我們工作的重點。除了我們政府通過財政預算來縮小這種貧富的差距以外,最重要的手段也就是稅收。我們通過稅收的政策、稅收的改革來扶持這一部分還沒有富起來的人民群眾。我相信,在一個時期以後,這種貧富差距擴大的現象最終會得到解決。

  「只要對香港有實惠的事情……

  中央政府一定全力以赴」

  香港記者:我想問一個問題,現在香港跟內地正在商談類似自由貿易區的更緊密的經貿關係。我想問一下,中央有什麽政策,想繼續鞏固香港的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另外一個,香港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之後,可以怎樣繼續幫助國內的經濟發展?謝謝。

  朱鎔基:從特區政府成立以來,也就是亞洲金融危機開始以來,香港碰到了暫時經濟的經濟困難。但是,我始終認為香港具有非常優勢的地位。它的國民生產總值相當於廣東。沒有任何一個大城市在近期以內能夠超過香港。它這種不可替代的優勢地位,我相信一定能夠克服當前所面臨的暫時的經濟困難,對此我們是有信心的。至於中央政府對香港能夠提供什麽樣的幫助和合作,我們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的官員正在進行緊密的協商。只要對香港有實惠的事情,有好處的事情是可行的。中央政府一定是全力以赴。我相信香港完全能夠保持它的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特別是在中國參加了WTO以後,機遇更大。謝謝。

  俄通塔斯社記者:總理先生,您好。您今年要和俄羅斯總理再次舉行會晤,請您評述一下中俄關係現狀?包括兩國經貿合作關係的發展前景?謝謝

  朱鎔基:中俄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最近幾年進行得非常好,特別是去年江澤民主席和普京總統簽訂了中俄友好睦鄰合作條約,更加鞏固了我們這種友好合作的關係。表現在經濟領域裡面又發生了實際的效果,去年中俄兩國之間的貿易,這個貿易統計是不完全的,因為有很多邊境貿易沒有統計進去。就拿公布的貿易額來講,貿易額比前年增加了33.3%,增加了三分之一,這個發展是非常巨大的。去年中俄兩國總理在聖彼得堡和莫斯科舉行定期會晤,我們商定在經濟貿易和各項領域裡面進一步加強合作,我們預期在兩年也許三年之內,我們要把現在的中俄兩國的經濟貿易合作水平提高一倍。今年兩國總理定期會晤將在上海舉行,我們將進一步地商討共同努力推進中俄兩國經濟貿易和在各個領域裡邊的合作迅速地發展。

  「最頭痛的……主要是

  增加農民的收入」

  CNN記者:總理,跟1998年您第一次舉行記者招待會的時候相比,現在看起來,您雖然同樣的帥,但是略顯疲勞。我的問題是,操持一個有13億人口國家的大事,我難以想像是一個什麽樣的情景?您能否談一下,在您管理國家大事的時候,最讓你頭痛,最讓你難以入睡的問題是什麽?在您擔任總理以來,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是也有一些事情,可能現在還沒有完成。您能否講一下哪方面是否做的還不夠?另外,有沒有想過是不是還要再干一任?

  朱鎔基:我比1998年是不是顯得疲勞,我不知道在座各位作何評論。不過我想時間已經過去四年了,人總是要老的嘛。但是,我想這四年以來,我始終毫不感疲倦的在進行我所擔負的政府的工作。我想這四年本屆政府做成了很多事情,特別是剛才講的克服了亞洲金融危機,而且利用這個機遇,空前的發展我們自己。當然,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完成。令我最感頭痛的是什麽?我一天到晚頭都痛,如果你說最頭痛的,我想在目前講起來,主要是增加農民的收入。

  因為這四年里,國家的公務員差不多增加了一倍的工資,而物價沒有漲。國有企業在三年裡面已經脫困,他們的很多企業職工的工資也有很大的提高。離退休的職工由於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也提高了他們的待遇。我想他們都是很高興的。但是,比較起來,就是八億農民,他們的收入提高得不快,個別地方還有下降。對這個問題,這幾年中國政府做了巨大的努力,在我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用了大量的篇幅,但是要解決這個問題是不容易的。最根本的措施,是要靠農業種植或者產業結構的調整,因為中國現在的糧食已經供過於求,農產品越來越多,種什麽什麽多。價格上不去,農民的收入也就增加不起來。

  特別是中國參加WTO以後,美國的農產品還要大量地在中國登陸,我的農產品價格還要下降,農民不是很困難嗎?這就是我很頭痛的事情呀。你知不知道,美國出口到中國的大豆已經相當於中國全部的產量:1500萬噸。當我們想採取一個轉基因農產品管理的辦法,實行國際上很多國家實行的辦法的時候,你們美國的領導人就來跟我們談到大豆的問題,影響我們美國十億美元的出口,你們要慎重一點兒。但是你們對中國出口的鋼鐵產品,你們卻宣布要加稅8%到30%,這樣就影響中國三億五千萬美元的鋼材沒法向美國出口。因此,我可不可以像美國領導人關心大豆一樣也關心我們的鋼材,我也把大豆加稅30%行不行呀?

  我再回到頭痛的問題,我想雖然頭痛,它還是會得到解決的。因為現在糧食庫存有五千億斤,我可以開倉濟貧,這是實行退耕還林、退耕還草、退耕還湖的政策,使農民的收入漸漸地得到增加,同時我們也在實行農村費改稅的政策,以減輕農民的負擔。因此,我相信這些措施能夠緩解目前農民困難的局面。再經過一段時間以後,農業的產業結構調整,農民的收入會增加起來。當然,需要一定的時間。謝謝。

  「(對本屆政府政績),

  我可以說我們問心無愧」

  人民日報記者:本屆政府開始時間指定的目標是「一個確保、三個到位、五項改革」。請問總理在本屆政府任期內這些目標能否全部實現?

  朱鎔基:我想我在1998年的時候所提出來的「一個確保、三個到位、五項改革」,在這四年裡面就已經基本完成。一個確保我是說確保8%的速度,人民幣不貶值。人民幣沒有貶值,速度嘛,7.8%,比我講的8%少了一點兒,大家也知道,1998年中國遭受了空前的水災,加上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稍微差一點。

  「三個到位」,第一個指中國的國有企業在三年裡面大中型企業實現扭虧為盈,這個目標在三年的時候就已經完成。如果沒有這些國有企業交稅的話,中國的財政狀況不可能這麽好,不可能每年以超過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一倍的增長幅度在增加。

  至於金融改革,我們已經對商業銀行進行了很大的改革,我們借鑒美國的RTC的經驗,把不良貸款分離出來,成立資產管理公司,使商業銀行的經營有很大轉變。光去年一年,不良貸款的比例就下降了3個百分點。

  至於精簡國務院的機構,在當年就已經完成了,減少了一半的人員。這一次的精簡現在已經推行到省、市、縣政府,正在進行。其他五項改革,糧食流通體制的改革、投融資體制的改革、住房體制的改革、醫療體制的改革以及財稅體制的改革,我可以說這五項改革,有的已經完成,有的正在進行,我對於改革的進展還是滿意的。

  因此,我認為本屆政府實現了對全國人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所作出的承諾,要不然為什麽每次政府工作報告都以大比數通過了,我可以說我們問心無愧,但是我們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做好,我們要繼續做好。謝謝。

  「至於連任不連任……你耐

  心等待一段時間,答案馬上

  就有了」

  路透社記者:自您擔任總理以來,中國在經濟領域進行了廣泛的改革。中國即將召開黨的十六大,在十六大以後,中國是否再一次會強調在政治領域進行改革?

  朱鎔基:我想中國的政治改革,也就是建立一個民主、法制的社會的改革一直在進行。今後我想還會以更大的力度來進行。至於連任不連任,我已經回答過無數次這樣的問題,每一次都引起無端的猜測,所以還是我剛才講的,你耐心地等待一段時間,答案馬上就有了。

  台灣記者:總理您好。在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裡面有關對台灣的部分,我們注意到你並沒有提到以前常用的一些詞語,例如絕不承諾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也沒有使用最近常聽到的漸進式「台獨」這樣的詞,請問您是出於什麽考慮?是不是反映大陸對台灣有一些新的思路?例如接受民進黨在台灣執政的這麽一個事實?

  朱鎔基:中國關於解決台灣問題的政策沒有任何改變,我們始終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和江澤民主席所提出的八點具體解決措施。那我沒有強調的問題不等於我就放棄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這個話主要是對那些堅持「台灣獨立」的頑固分子講的,這個話沒有變,但是也不需要我天天講、月月講。

  「分支機構發生這種違規事件

  ……不會影響中國銀行將要在

  國內或者在國外上市的目標」

  美國彭博金融信息社:在幾個月以前,我們看到中國銀行有一些海外分行有一些腐敗現象被揭露出來。他們有一些違規的貸款等等。我想問的是,在中國的銀行界是否還存在這樣的問題?這種問題有多嚴重?中國正在採取什麽辦法解決這樣的問題?另外,既然已經有了這些報道,這是否影響你過去一直提倡的一種做法,就是你鼓勵中國的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公司要到外國去進行海外上市。現在出了這些問題,有了這些報道,是否影響這方面的考慮?

  朱鎔基:四大國有銀行有十幾萬億人民幣的資產。在個別的分支機構發生違法事件,我想這不是什麽太奇怪的問題。你們美國不是也出現了安然事件了嗎?

  由於你們在認真的處理安然的事件,中國的報紙、雜誌、輿論界沒有大肆渲染這件事情。同樣,中國的個別分支機構發生一些違法的事件,也不值得大家渲染。

  問題是我們對這種事件的態度是非常嚴肅的,是依法處理的。我想個別的支行,分支機構發生這種違規事件,不會影響中國銀行,中國金融界的信譽,也不會影響中國銀行將要在國內或者在國外上市的目標。

  「我從來不嚇唬老百姓,

  只嚇唬貪官污吏」

  法新社記者:朱總理,您好。關於連任,朱總理剛才好像不太想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可是我們想請問,無論下一個總理是誰,你覺得他應該有什麽優點呢?如果下一任總理不是朱總理的話,你覺得他在哪個方面應該向你學習?在哪個方面不應該向你學習?

  朱鎔基:我是很佩服你們新聞記者的執著和毅力,總是要把這個問題追個水落石出,但是我剛才已經講過了,連我自己都不知道答案,我怎麽回答你呢。

  至於我本人,除了我確實是在埋頭苦幹地干工作以外,我沒有什麽優點,我不希望別人學習我,特別是某家香港報紙說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捶板櫈、瞪眼睛,那就更不要學習我。但是這個報紙說得不對,拍桌子是拍過桌子,瞪眼睛也瞪過,不能瞪眼睛不就是植物人了嘛,捶板凳絕對沒有捶過,那捶起來是很痛的。(註②)

  至於說我這樣做是為了嚇唬老百姓,我想沒有一個人相信他這種說法,我從來不嚇唬老百姓,只嚇唬那個貪官污吏。謝謝。

  「我想香港的地位

  應該做一些調整」

  亞視記者:總理你好。我想請問一下,剛才你也提到香港比起內地的其他城市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我們也看到一個事實,就是現在內地很多大城市發展得很快,也追趕得很快。尤其是他們在國家整個經濟的戰略發展里找到自己的定位。但是香港在這方面還不是太確切自己應該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請教一下總理,能不能具體跟我們講一下,您覺得香港在未來可以扮演一個什麽樣的角色?因為我們都很擔心,像過去20多年引入外資的角色可能要失去了。

  朱鎔基:香港曾經扮演著亞洲金融中心地位的作用,同時,也在其他領域裡是一個文明的國際城市。我想這種優勢香港並沒有喪失。特別是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香港對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所作出的貢獻是第一位的。今後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我想香港的地位應該做一些調整。所有香港的精英都在為這個問題進行探討。我們也願意和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人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但是,我始終堅信,香港的優勢還沒有完全的發揮,它將來的地位是不可限量的。我剛才已經說過,沒有任何一個內地的城市可以在近期代替香港。我希望我們都應該有信心,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達到。謝謝。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