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好久沒有發文章了,雜事太多忙到天昏地暗,但似乎還是該好好經營自己的個人空間,最近翻譯了一些財經科技新聞文章,和大家一起分享!


彭光偉/綜合外電

 

大陸電子商務市場崛起,2015年雙十一購物節網路購物銷售破記錄,光是阿里巴巴單日銷售額就高達143億美元,京東商城當日下單量更是超過3,200萬件、年增率達130%。這顯示大陸的消費者對跨國零售業來說是不斷成長的消費力量,而其中70%是透過行動網路完成交易,電子錢包甚至成為大陸消費者的新寵,讓想要進到大陸的外資企業不得不正視電子商務的重要性。

Quartz評論分析指出,外資企業想要搶進大陸市場,有四大重點。包含善用行動裝置作為行銷工具、虛實整合(O2O)、在地化以融入地方市場、以及長期規劃,打長期戰。

報導認為,首先,搶進大陸電子商務市場,便不能輕忽行動裝置的效應。跨國公司在大陸的所有策略佈局、事業以及想要給消費者的體驗,都應該朝向能夠符合行動裝置使用來設計。如果堅持使用西方以電子郵件為主的消費模式,恐怕難以提高競爭力。因為大陸網路使用人口中,只有半數經常收發電子郵件,如此一來,將喪失大半潛在消費客戶。

再者,外資企業不能光靠電子商務線上運作,若能搭配傳統的線下零售和行銷策略,才能發揮最大成效。許多急著想要發展線上消費的公司,誤以為電子商務是捷徑就能免除投資實體零售店面,但這些公司大部分都喫足苦頭最終退出市場。對大陸消費者而言,如果缺少實體店面,他們無法「驗證」品牌的好壞,因而不願意把錢花在不知名品牌的商品上。

幾乎所有在雙十一購物節衝出亮眼銷售業績的公司,都有緊密的網路和實體店面連結。包括Uniqlo、Zara以及大陸家電連鎖業者國美電器,同時也在實體店面大打折扣戰,讓他們在購物節的商業大戰中脫穎而出。

第三,外企要成功打入大陸市場,便須因地制宜,針對大陸的文化和市場特性調整行銷策略。大部分公司會犯的錯誤,就是普遍認為自己的產品是獨一無二,各地消費者都會敞開雙臂接受他們的產品。但在大陸卻不是如此,尤其是網路購物,因為網路上高達70%的商品都以折扣促銷,因此創造了一天高達143億美元的銷售數字。當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高價感到厭煩時,價格策略就更顯得重要。

第四,報導認為,外國企業不能低估大陸消費者,他們對於品質要求嚴苛,且對於數位產品很有研究,想要進到大陸市場,就得隨時準備好接受考驗和批評。一旦公司正式上線,聲譽就不再掌控在公司管理階層的手中,而是由大陸消費者進行評價,須有適任人才因應在市場遭遇到的各項議題。

不少外企認為在大陸經營電子商務耗資不斐,收入卻不如實體店面一天的營業額,網路的管理成本甚至高於旗艦店。不過還是有國際知名品牌對網路市場有長遠規畫,像是Burberry,儘管他們在大陸電子商務的銷售收入低於整體的5%,他們仍然願意把一半的行銷預算挪到網路。

報導強調,在大陸經營電子商務並非一蹴可幾,須做長遠規畫,纔不會因為無法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而失望退場。


文章來源:http://qz.com/529584/yes-china-e-commerce-is-hug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