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3356  

(g0v的精神:以"開源"實踐"開幹"達到"開花")

 

瞿筱葳(g0v成員)─open開源是關鍵

 

  1. g0v一開始原本要做開放政府,但因為對媒體也非常不爽,所以很多專案誕生就是針對媒體改造和監督去做了一些東西,例如說:「新聞小幫手」(羣眾自主救濟的回報系統分辨新聞真假)、「政誌」(年度大事編年史)、「你被服貿了嗎」(讓民眾查詢自己的職業是否是受服貿影響的一環)、「123打到掛」(針對議題整理內容行動號召大家打電話留話術然後就掛斷)、「憲餅廚房」(解釋選舉投票和席次分配動態圖示),這些稱不上媒體,也不是新聞,可是它透過科技力量彙整加上羣眾力量,甚至是媒體的參與做出來的平臺。它的關鍵是說我們要先去找到問題,然後開源協作,參與的羣眾力量可以長期的延續下去,而不是我們去睡立院幾天然後就回來了。

 

陳順孝(輔大新聞所副教授)─新媒體發展形式:垂直媒體、量身敘事和客製服務

  1. 網路如彗星撞地球,改變傳播內容複製和傳送方式,進而改造整個傳播生態。網路讓內容複製和傳送成本驟降,使大眾媒體開始無必要合為一體,開始解構,無論是內容類別,還是流程環節走向獨立發展,例如分類廣告變成104人力銀行、591租租網,並且跨界結合,激盪出新的火花。
  2. 新媒體發展形式:垂直媒體、量身敘事和客製服務。以氣象達人彭啟明為例,他拿到氣象播報執照,但他不進電視臺當主播,他做兩件事,第一做大編輯臺,同時供應大愛新聞臺、中廣和yahoo奇摩等媒體氣象資訊,第二個走向客製化,你要拍婚紗照哪一天適合拍我幫你挑日子五千、公關公司要在西門町辦簽唱會哪一天適合、成衣業今年是暖冬還是寒冬你要先來問我,如果今年是暖冬你做一大堆厚衣服保證賠死。很多媒體說,我如果堅持新聞專業我就賺不到錢,可是他的例子剛好相反,我必須非常專業才能賺錢,我如果搞錯一件事那我就賠死。那他有沒有賺錢,第一年全年度只賺四萬,但三年後1400萬、五年後5000萬,現在早就破億了,他不追求大他追求小但專精,這就是垂直媒體。其他如:泛科學、上下游、四方報、朱淑娟、李惠仁、楊虔豪的媒體型態小巧靈活,他們的規模完全沒有辦法跟大眾媒體比,但大眾媒體碰到各別領域完全沒辦法跟他們比。
  3. 1972年有個研究員在非洲馬利做個鄉村報紙網絡,由村民組織一個編輯委員會提問題,例如:今年農作物為何欠收、為何價格沒有辦法提升、為什麼有那麼多毒害等等,再由專業記者去找答案,所以他報導出來的東西就讓村民覺得這是我的媒體,媒體能幫我解答我的疑惑,那這是我願意看的。「報紙要有未來,必須成為社區和資訊聯繫的中心,能滿足解答疑惑,同時能參與其中。」所以如何讓公民參與是很重要的。
  4. 4. 臺灣做的比較好的是蘋果日報的粉絲專頁,它有兩百萬的粉絲,但它不只是單向行銷,它會紀錄粉絲的好惡,甚至粉絲針對一些事情提出的觀點,都有專人紀錄送給編輯部,編輯部甚至會在內文中引用,讓讀者參與新聞產製。CNN的ireporter和公視成立peopo,好的新聞有機會被播出;公視的陳信璁最開始在網路上問網友,我今天要訪問誰,你們有沒有甚麼問題我幫妳們問,有沒有什麼人選我來邀,甚至老是談同樣議題江郎才盡了,你們知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好題目,結果就有網友跟他說綠能產業,甚至請網友提供企畫書,結果陳信璁真的做了五集的綠能;英國的衛報也把稿單公佈在網站上,請網友提供意見,這個稿單我應該做什麼樣的採訪。
  5. 傳統新聞必須打破框架,必須跟資訊人、設計人合作,新聞人可能必須重新創新創業,重新解構專業重組。

 


胡元輝(中正傳播系副教授、WeReport創辦人)─第三類媒體小而有力快速成長

  1. 臺灣媒體生態 生態已演化出三股力量:商業媒體、公共媒體與第三類媒體(包括草根、另類、獨立、公民、社區、學生、非營利等),後兩者看似薄弱,實則小而彌堅,其中尤以第三類媒體成長勢頭最為強勁、備為期待。
  2. 媒體改革行動:美國各媒體改革團體於今年4月成功擋下美國傳媒大集團Comcast併購Time Warner 有線電視系統計畫;5月上旬剛結束的英國大選,該國媒改團體CPBF和the media reform coalition等組織提出媒體改革宣言,訴求各政黨列入其政見。今年wereport會開始做一個2016大選公民新聞網,測試在大型政治活動中公民新聞可以做到什麼樣的可能性。
  3. 大學也是公共資源的一環,呼籲大學實習媒體體認他們已是真實新聞生產的一環,不要只關在校園裡面,要成為你瑣在地方重要新聞生產的來源,加入這個社會新聞重建的行列,在國外已經有許多成功的例子,老師帶著學生做調查報導,在死刑犯臨刑前最後抓到真兇,讓那個人不至於走上死亡的道路,特別是地方新聞式微,是學生很好的發揮空間。


劉昌德(政大新聞所副教授)─政府要給錢建置公共平臺

  1. 交通就是一種溝通方式,公廣媒體則像大眾運輸系統,只不過本來預定60億的預算只給9億,MRT做成臺中BRT,傳統媒體都被商業系統綁住了,新出現的youbike就好比網路,就是在打巷戰,可是它真的可以在任何狀況下面都使用嗎?新媒體像臉書和推特是一種方式,但都有其限制,如果哪天改了規則就什麼都沒了。
  2. 開源工具也是一種作法,但有沒有辦法像政府做youbike這樣的方式,弄出一個不同的平臺,我在棒球的想像裡面叫MOD,它雖然有些問題,但是一個早就建置好的路網,有沒有辦法讓開源運動者運用這些平臺,當然首先要讓路網變公平,我們現在的問題都不是沒有內容,而是內容說不出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