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子建擅長在作品中通過一些細節的精巧設置,為她筆下人物的死亡籠上一層神祕的面紗,使人們在感傷的同時胸間會無端生出一股暖意與柔情,這也正是遲子建作品的魅力所在。

例如在《白雪的墓園》中,主人公的父親雖然去世了,但他並未從此在家人的生命中消失,而是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地與家人保持著情感上的聯繫和交流。遲子建通過主人公母親眼睛裡出現的紅點將生者與死者聯繫起來。

父親咽氣的那一刻,母親因傷心流淚眼睛裡出現一枚像相思豆一樣的紅紅的圓點,而這個紅點給了家人莫大的心理安慰,「我們覺得那是父親的靈魂,父親真會找地方。父親的靈魂是紅色的,我確信他如今棲居在母親的眼裡」。父親雖然離開了,但又沒有真正的離開,他的靈魂依然陪伴著家人,守護著家人,「那枚鮮紅的亮點,同母親的目光一起注視著他們在這個世界上創作的共同的孩子」。

這種充滿溫情與詩意的死亡化解了親人離世的悲痛,給了主人公及其家人重新生活的勇氣和力量。遲子建善於在作品中構建溫情,即使是面對死亡仍然執著的相信溫情的力量。

《親親土豆》中的秦山與妻子李愛傑感情很好,但卻依然沒能阻止厄運的降臨。丈夫秦山被診斷為癌症晚期,將不久於人世,妻子知道後雖悲痛欲絕,卻依然保持堅強,瞞著丈夫為他治病,盡心儘力地照顧他。而秦山在得知自己的病情後不願拖累妻子,瞞著妻子偷跑回家收穫了土豆,還為妻子買了漂亮的旗袍。

在故事的最後,秦山終於被病魔帶走,妻子為丈夫置辦了一個不同尋常的葬禮,用收穫的墩實的土豆代替煤渣倒在秦山的墳上,「使整座墳洋溢著一股溫馨的豐收氣息」。在妻子準備離開秦山的墳地時,墳頂上的一隻又圓又胖的土豆忽然滾落下來,停在她的鞋前,「彷彿一個受慣了寵的小孩子在乞求母親那至愛的親暱」,如此溫馨的場景,使得原本沉浸在丈夫死亡悲痛中的李愛傑也忍不住嗔怪,「還跟我的腳呀?」彷彿丈夫並未離開,只是換一種方式陪伴她。

在遲子建的作品中,死亡沒有了陰霾恐怖的影子,而是增添了幾分神祕與溫馨,展現了親情和人性最神聖最動人的一面。人可能會死亡,但情卻是可以超越生死永恆存在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