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異動的想法,寫了點東西主要是給自己單位小朋友看的,也給自己做內控評價尚未成熟開展的公司參考吧,

一、項目質量控制是關鍵

人員能力培養,組織能力建設,設備資源投入都是需要關注的。現場無論幾個人,都要指定一個組長或評審,國外諮詢機構叫「FIC」,field in charge,他要負責現場的管理和組員的表現評價。他也要檢查其他組員工作結果、提出更深度或廣度的測試意見要求組員落實,並在審核過程中持續監督和解釋組員遇到的問題。

現場組長的上級要有能力和意願對交回的作業進一步檢查,並提出問題。對潛在的問題要根據情況要求組員解釋甚至「重做」,直到沒有問題,並對最終結果負全部責任。多說一下組長的上級的能力,客觀需求還是很高的,在事務所通常這種人應該是合伙人,級別高是次要的,重點是經驗老練,知輕重,簽字且承擔責任。

目前我們在現場發現的一些問題,子公司不太想承認,說不清楚的地方是有的。這時候需要類似「合伙人」角色的領導給出準確的指示,要麼深入檢查說透為止,要麼對放棄進一步檢查對總體質量的影響充分評估並承擔責任。這裡多提一句董事長的概念,無論是總部的公司分管領導還是企業法人,這類終級的管理者是我們要保持溝通的關鍵人物。

通過高質量的輸出,對企業領導者提供有價值的改進建議,樹立總部內控人良好的職業形象,形成良性的業務循環是我們應該有的追求。

二、考慮定位,索要資料

可以強勢也可以委婉,但是要的東西必須要。越是沒提供的東西或晚提供的東西越是有問題的概率大。要的東西最好做個清單,詳細記錄提供了哪些沒提供了哪些。已經提供過的東西避免重複要。

現階段因為制度基礎還不完善,建議確認「他們知道正確的做法」就可以了(第一階段)。

通過財務賬本、各項交易台賬相互佐證、反查,是能夠有效排查制度是否被一貫遵守的。這是第二階段。如果抱著找問題的心態,將需要索要全部樣本,進行數據統計的抽樣,發現有問題的樣本還要根據其數量判斷是否在可接受的範圍,比如100次操作,1次失誤是不能認定為缺陷的,因為這極可能是非主觀失誤,即「錯報」而非「舞弊」。

真正的「審計」是要「核數」的,即確認每個數字來源都是真實、可靠且鉤稽關係正確。我稱之為第三階段。但這不是內部控制的範疇,相反,內部控制是審計的組成部分。

效仿華為做法,做內控的人,做好兩件事就可以了,一個是賦能,一個是方法論建設。像流程稽查、審計、監督等工作在大企業都是有專門的人做的。

三、價值觀:三個所有

1.在風險導向的基礎上,所有的管理都應該制度化

先檢查制度,因為制度是「顯性」的管理。基於對業務的掌握程度,要清楚至少應該有哪些制度。制度是第一位的。

像我曾去財務請款(備用金),他們部長說去外省差旅才能請,所以導致我們部長的簽字白簽了(後來我去外省他又以信用卡可以支付再次拒絕)。經檢查他們制度,完全沒有「去外省才能請款」或「預算小於2萬的不允許請款」的規定,但在實際中他布關設卡,這樣的管理我稱為「隱性的」,類似潛規則。我們要努力消除潛規則,使管理「顯性」化,以減少上述業務中可能出現的摩擦。

2.所有的制度都應該有明確的輸出

全面預算這塊,即便總部也是一年一變,不是說金額,而是說方案。歸根到底是制度就沒寫好。子公司這塊,我看到幾乎都有所謂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有的放在運營職能在做,有的放在財務職能來做。但通常情況是,財務那塊的費用比較實,而且容易監控,運營這塊非常的散,又是考核又是獎勵的比較謀亂。總之最近看的DS與HZ,運營職能做了不少東西,但名字、內容與制度里講的通常區別是比較大的。這都是沒有持續評價和固化的結果。

表單是控制體現的直接形式,它是過程運行的證據。沒有表單的制度是無效的制度,沒有制度的表單也是非法的表單。如果一個制度沒有明確輸出(表單),我們可以判定它是控制無效或是控制缺失的。說起來好像非常容易懂的道理,但即便在一些大型企業(其實真跟大小無關,只與最高領導者有關)可能人治還是主流,他們不覺得制度管人效果好,只覺得信賴的人管事結果總是好的。

3.所有的表單都應該有制度歸屬

沒有制度的表單是沒媽的孩子,是沒辦法上戶口「非法居民」,所有的幹部均不應該簽這些沒有出處的表單。

但子公司存在制度缺失,執行卻還有的情況。如我在DS看到「預算費用審批表」這樣的東西,無論是名字還是表樣都是沒有在其《全面預算管理制度》中出現的,但其堅稱這是與此制度相關的。這是對制度漠視的表現。如果上述表單控制是必要的,那應該在制度中明確描述,否則表單寫不寫變成了看領導心情的管理。

這種情況嚴格意義上講,仍應判定為設計缺陷。

四、具體業務領域的常見問題

1.制度檢查時要過一下所有輸出物(有的一個輸出物都沒有),以及輸出物的樣式(很有可能一個表樣都沒有)。檢查實際這些輸出物是不是都有,樣式是否與制度一致,子公司隨意改表樣是普遍現象。

2.對業務文件要閱讀仔細,比如招標文件,了解規則,比如10號現場開標。就看各單位的投標文件有沒有10號號以後的。類似扣時間點、和表單的東西原理相通。

3.時間不充足直接抽表單,高頻業務直接抽30份。這是假定製度是沒問題的或者沒時間看制度了,方略自在心中,制度再怎麼規定業務固有風險是一定的。

4.財務核算,一定有跨期的。就是今年12月的票,做到明年1月的賬里,也可以反過來。所以抽憑證的話,抽12月 1月,沒有沒有問題的。財務日常管理需要學學那些基本規範。比如每年必須對客戶、供方往來賬發函。根據制度有的是每月或季對賬,有時候要發函,能做到的都是非常規範的企業了。

5.合同管理,除了第1點扣時間。還可以看簽字蓋章全不全。再有可以扣條款,約定3月付多少錢就去賬里看,約定5月到貨,就查到貨記錄。所有條款同理。合同管理有必要多說一下,理論上所有的交易無論是採購還是銷售都是通過合同來支持的。子公司通常沒有專門的崗位來管理合同,都是由一個人兼職。合同風險點指引上有此不贅述,通常合同考核是缺失的。

6. 採購。指引要求要進行比質議價,價格、配比、採購計劃這塊是高風險點,看下是如何控制的。付款這塊一般沒啥風險。供方准入、評價、索賠是不容易做好的點。

7.銷售。與總部的關聯交易風險極小,重點看外部交易。由於都是先貨後款、賬期結付,所以應收款是大量存在的,關鍵看應收是如何管理的、逾期有沒有及時催收。

8.存貨。現在都比較關注兩金管理了,對360天以上的存貨不用追究成因了,可以關注近期形成的那部分,分析下金額大小、確認控制機制是否有效。

五、缺陷認定及出報告注意

1.特別小的缺陷,可以進行同類合併,盡量減少缺陷數量。重大缺陷原則上不認定,重要缺陷是目前最重點缺陷標準,一定要充分取證使其有說服力。

2.出報告口吻上應儘可能平和,少些辭令性語言,先總體肯定,再托出問題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