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美國政府債

美國建國時和現在的中國一樣, 由國有銀行發行國家貨幣--美元。 也就是說, 那時美元的基礎就是美國, 美國的經濟發展越好美元就越值錢, 老百姓的購買力就越大;美國政府通過稅收取得的資金或財富是人們美元信心的保證。

而銀行家們需要的是控制貨幣發行權。宋鴻兵有本暢銷書《貨幣戰爭》主要敘述了以羅斯柴爾德為首的資本集團如何通過控制世界政治以獲取利潤的故事,包括控制英國國債以達到控制英國貨幣發行。書中提到羅斯柴爾德著名的一句話:「如果我控制了貨幣發行權,我不在乎誰制定法律。」

截止至2018年9月底,美國未清償國債總額已高達21.51萬億美元,佔全年GDP的105.4%。每年需要支付的利息也已升至5555.8億美元。大量發放美債致使美國主權信用被調低,中日兩個最大境外持有者的逐步減持進一步釋放出債務危機信號。

由於債務每年創新高,每任總統執政期限都要頒布法令提出債務上限。而美債最大的債權人就是美聯儲,其資產負債表上坐著4.5萬億美元美債,佔全部的20%,也就是如果哪天美聯儲想要做空美債,真的會令美國經濟進入緊縮、衰退狀態。

6、拋售美債?

俄羅斯18年狂拋85%的美債,而作為美國第一大債權的中國,從今年6月份開始變開始了減持美債,中國在6月份減持44億美元,7月減持77億美元,8月份又比7月減持了59億美元。三月累計已拋售180億美元。日本也不含糊,日本在8月份同樣拋售美債逾50億美元。日本是美國的第二大債權國,但近4年內拋售美債規模已高達2000億美元。土耳其、印度、泰國、德國、開曼羣島等國家也在同時巨額減持美債。

然而令人意外的事,隨著許多國家開始減持美債。截止今年8月,外國主要債權人持有的美債總額不降反升,8月份的美債總額為6.287萬億美元,相比於7月份增持了354億美元。原來在大多數國家紛紛減持美債的同時,巴西、沙特兩國卻逆流而上增持美債,持債規模創新高。8月巴西成為美債最大買家,增持181億美元,持債規模達到3178億美元。而沙特在8月份也增持了27億美元,創今年來新高。除了巴西和沙特外,英國、盧森堡、愛爾蘭等國在8月份也都有增持。

關於貿易戰,網上一直有一種聲音是國內通過拋售美債來給美國施壓,以迫使其妥協,關於這點,我們首先要知道中國持有的美債僅僅只是其總規模的一小部分,除非很多國家合我們一起拋售,那才會真正給到壓力,不然中國拋,沙特買,這個武器就失效了;但這不影響喊話,就如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所說的:原子彈最大的威力是在發射架上,而不是飛出去以後。

7、美聯儲

美國最早具有中央銀行職能的機構是1791年批准的美國第一銀行和美國第二銀行。1837年至1862年間的「自由銀行時代」美國並沒有正式的中央銀行,而自1862年至1913年間,一個私營的國家銀行系統(J.P摩根公司)行使著這項功能。

美聯儲是由美國國會在通過聯邦儲蓄法案的基礎上建立的,由威爾遜總統於1913年12月23日簽字。

美聯儲的職責包括:在非金本位制下發行貨幣、買入賣出美國國債、管理及規範銀行業。

一手通過美聯儲權力的前總統威爾遜又對於其有著深深的控訴:「一個偉大的工業國家被信用系統牢牢的控制著,這個信用系統高度的集中,這個國家的發展和我們所有的(經濟)活動完全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我們已經陷於最糟糕的統治之下,一種世界上最完全、最徹底的控制。政府不再有自由的意見,不再擁有司法定罪權,不再是那個多數選民選擇的政府,而是在極少數擁有支配權的人意見和強迫之下(運作)的政府。這個國家的很多工商業人士都畏懼著某種東西。他們知道這種看不見的權力是如此的有組織、如此的悄然無形、如此的無孔不入、如此的互鎖在一起、如此的徹底和全面,以至於他們不敢公開去譴責這種權力!」

那美聯儲是私人的嗎?它的股東是誰呢?

美聯儲不是政府部門,在政治上獨立於白宮。美聯儲不接受國會撥款,在財政上獨立於國會。美聯儲的股東是3000多家會員銀行,並且美聯儲不公開交易其股權。在資本主義國家,私有企業對應的是上市企業,美聯儲可以說是私有的銀行機構。

理論上,美聯儲應該受到美國政府的管制,但是又設置了很多的條款去避免總統對於美聯儲管理的實際可能性。比如總統是可以建議美聯儲的主席,但其任期有14年,比大部分總統的任職期都長很多,杜絕了聽任總統擺布的可能性。

美聯儲對外公開的信息很少,美國主流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裏德曼在研究寫作《美國貨幣史》的時候也抱怨說:很多原始資料並不公開,我們不得不經常依賴二手資料。

網上有一份資料可以作為參考:

美聯儲紐約銀行是美聯儲系統的實際控制者,它在1914年5月19日向貨幣審計署報備的文件上記錄著股份發行總數為203 053股,其中:洛克菲勒和庫恩雷波公司所控制的紐約國家城市銀行,擁有最多的股份,持有3萬股;J.P.摩根的第一國家銀行擁有1.5萬股。當這兩家公司在1955年合併成花旗銀行後,它擁有美聯儲紐約銀行近1/4的股份,它實際上決定著美聯儲主席的候選人,美國總統的任命只是一枚橡皮圖章而已,而國會聽證會更像一場走過場的表演。保羅·沃伯格的紐約國家商業銀行擁有2.1萬股;由羅斯柴爾德家族擔任董事的漢諾威銀行擁有1.02萬股;大通銀行擁有6 000股;漢華銀行擁有6 000股。這六家銀行共持有40%的美聯儲紐約銀行股份,到1983年,他們總共擁有53%的股份。經過調整後,他們的持股比例是:花旗銀行15%,大通曼哈頓14%,摩根信託9%,漢諾威製造7%,漢華銀行8%;其中,花旗銀行控制了97個董事席位;J.P.摩根公司控制了99個;漢華銀行控制了96個;大通曼哈頓控制了89個;漢諾威製造控制了89個。

至此,關於美聯儲的性質已經基本瞭然於胸,美國長期作為世界上最強的國家,美聯儲不僅分享到了美國經濟發展帶來的利益,背後的資本集團也在全球依仗著美元霸權和軍事力量進行資本運作,這中間的遐想空間真是深不可測。

有一種傳言是這些國家銀行家和一戰、二戰的爆發有著密切的聯繫,而這兩次戰爭又連著兩次技術革命;馬雲在日前說過一句話:現在是第三次技術革命到來,會不會預示著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

毫無疑問的是,整個世界經濟目前處於極其脆弱的邊緣,包括美國在內的所有大國都面臨這很深的債務危機和其他麻煩,對於資本集團來說,這並不算好事,但也不算壞事,因為依據他們的資源能力,仍然可以在此時不斷獲取成本較低的佈局,但其最終一定會通過拉動價格上升來實現獲利套現。戰爭對於任何一個國家都是打擊,唯獨對於資本財閥來說是一件好事情,因為又可以借款給國家政府來獲得這些國家未來的稅收收入。

8、華爾街

華爾街是全世界金融人士的麥加聖地。金融是沒有道德的血液,流過的每一個地方都會被拔掉一定比例的利潤,它的嘴裡喊著促進社會經濟的繁榮,實際上往往它纔是影響社會經濟真正繁榮的最大阻礙。

2011年,美國爆發了佔領華爾街的運動。人們走上華爾街,表達對失業、腐敗、貧富差距、社會分化等社會問題的抗議和不滿。有媒體認為,「佔領華爾街」活動的導火線無疑與美國當時9.1%的高失業率相關,美國的最高權力由「財團」控制:石油財團、金融財團和軍工財團三類財團其實是美國國家權力的真正掌握者。而核心中的核心是華爾街這個金融財團。

所以,控制了貨幣發行,控制了金融對於各個行業的滲透和政策,誰在主導美國?

川普上任後,我們經常能看到他和美聯儲主席、華爾街高管隔空打嘴仗,一會兒是表達對於美聯儲加息政策的不滿,一會兒是表達對華爾街不受政策監管的抱怨。抱怨久了,他的「通俄門」事件就被爆出,讓人再一次對於美國總統的權力有了更深的體會。

就在上週,美聯儲前主席耶倫表示:如果全球經濟的緩增開始影響美國,美聯儲的下一步動作可能是降息。這算不算給川普喊了那麼久的一個面子?

我們要明白,通貨膨脹最大的受益人只有資本集團一個。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兩極分化越來越嚴重的原因,在經歷了那麼多年的貨幣放水之後,富人越富,窮人越窮已經是最好的證明。

最後,藉由以上對於美國金融及背後邏輯的分析,提出一個問題:

有哪些是我們幸好沒有面臨的,有哪些好像就是我們也在發生的?

————————————————————

寫經濟、寫創業、寫人生,有本事你看完我的專欄

文章首發公眾號《南半球聊財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