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嘉柯

我去看了電影《綠皮書》,就是個美麗的童話。人世間還是有童話的,雖然很少很少。情節特別簡單的片子。故事劇情采用的每一個套路都能猜到下一步。好就好在它在細節上非常真摯,仍然能夠打動人。

這部電影主要談論的是“種族歧視”,我就不對電影做什麼分析了。與其談論“種族歧視”,不如直接談談“歧視”。

在歧視這個大倉庫中,裝着各式各樣的分類品種。城鄉差距會歧視,身體殘疾會被歧視,性取向不同會被歧視,社會階級不同會被歧視,男女不平等也會遇到歧視。

歸根結底一切能夠佔便宜的事情,一切能夠帶來優越感的東西,都會導致歧視。因爲——歧視真的讓人很爽。

這當然是人類的劣根性,人性就是有着醜惡的這一面。物種的進化和人類社會生存結構決定的。我們不能消滅歧視,但可以打破歧視。

打破歧視其實只有兩種辦法,先說第1種。

第1種就是交朋友。

交朋友有很多種因素。有時候是欣賞對方的才華,比如藝術的趣味相投。有時候是迷戀於對方的美貌,比如黑白配,男生女生配,美少男之戀,百合之戀。有時候是圖謀對方有錢有勢。但是最能夠維持長期感情的,還是人品好。

雙方有情有義,才叫好朋友。單方面熱情是不行的。人畢竟是有共同之處的動物。按照民間的說法就是博感情,靠愛去溫暖堅冰隔閡。

你真心誠意的對待別人,關心別人。只要對方不是一個渣滓,時間久了也能體會到你的心意。原本的誤會偏見歧視多多少少都會融化。相處久了,交成朋友了,就是好兄弟好姐們好伴侶。打破階級、門第、膚色,還有性別歧視的努力,歷史上從來就不缺。

但是這隻能治標,因爲這是一種時間成本非常高的辦法,還要講究緣分機遇。一個人最初的惡感轉化爲好感,難度太高了。溫情的文藝片拍了那麼多,寬容的人寬容,不寬容的人還是不寬容,發生轉變太慢,太少。

“歧視”這種病,《綠皮書》根治不了。好的文藝作品是偉大的,但我們也得承認,文藝作品的感化作用也是有限的。甚至常常是,被感動的人特別感動,感動不了的人嗤之以鼻。

第2種就是你和你所屬的羣體強大了。

比如電影裏面的黑人唐雪利是一個天才音樂家。他的天才和他自己的運氣,讓他享受了上等人的待遇。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他還是跟大多數黑人一樣遭受排擠。個體的強大遠遠不夠,羣體的強大更有說服力。

他特意找了個白人司機託尼,陪着自己去歧視黑人的地方巡迴表演。託尼出生於社會底層,也在歧視鏈的末端。

也不能怪被歧視者太玻璃心。地球上絕大多數人遇到歧視的時候都沒有那麼淡定。

電影是溫情的,但是現實生活中,他們那樣的例子是少數派。文藝作品表達的總是少數的例子。

除了強大沒別的辦法能夠扭轉這種歧視的局面。而且還不能只是強大30年,50年。

繁榮強大的時間短了,會被譏笑爲暴發戶。強大100年的時候,纔會在人們的心中留下一個特別好的印象,自動歸類在高級的文明的領域。

如果強大的時間超過了200年,那說明綜合水平高,各方面非常均衡發展。堪稱人類大家庭中的尖子生。到那個時候基本上就不用語言來解釋了。也不用強調反對歧視了。

解決歧視的辦法,從來都不是反歧視,而是自強。別人做得好的,該學,別人做得不好的,別學。

人類的本質就是一種慕強的動物。崇拜強者,迷戀強者,追隨強者。慕強,但是不欺凌弱小,就是非常好的品質。遺憾的是這個世界上能夠持續強大長達200年的國家屈指可數。自己強大,還能不吸血弱國,不搞隱性殖民壓榨的,少之又少。

擁有優良品質,超越羣體的利益,信奉人類命運共同的價值,實在是太不容易了。

說回我們中國人自己吧。華族百年滄桑,幾多風雨苦痛,被侮辱,被奴役,被殺戮,被迫害,結束這一切還是靠的自立自強。正所謂見賢思齊,中國人仍然需要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