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晚报记者 朱绍杰

  3月24日,一幅由广东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领队艺术界名家创作的《松湖烟雨》(2018年)长卷,在东莞市松山湖生态城市科普馆展出。同时展出的,还有十年前岭南著名画家李国华创作的同名长卷的复制品。两幅作品均用艺术手法展现了松山湖特有的人文气质。

  十年再续山水长卷

  十年前,已86岁高龄的李国华受松山湖管委会的邀请,创作《松湖烟雨》长卷,呈现了当时松山湖明朗、诗意的自然环境。十年之后,李国华的儿子、广东美术学院院长李劲堃再续“松湖情缘”,领队艺术界名家再次创作同名中国画长卷。新的长卷彰显视觉呈现的叙事功能,以散点透视的形式,表现出松山湖可观、可居、可游的意境。

  作为新卷创作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广州美协副主席、广州书画名家艺术促进会执行会长刘思东认为,他们在整体把控上更倾向于注重突出人文自然的大比例呈现。“我们的角度就是从天空往下,能看到下面的很多建筑物。长卷因此呈现出很有意思的画面,我们尽可能从主次、虚实的不同层面去完整把握框架,通过巧妙的构图,一幅手卷就可以把景点全部融入。”

  俯视角度山水共融

  松山湖日新月异,如何通过一幅长卷来表现变化,的确是艺术的难题。古代山水画中的亭台楼阁小茅屋,几何形的建筑都自带美感,但现代山水画要凸显经济发展的变化和人文环境的平衡,对主创团队来说,这才是最难的。

  东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刘婉仪曾于2008年陪同李国华先生同游松山湖,她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通过对比,我们能感受到松山湖现在的发展非常快,所以把现代松山湖建筑与山水共融的想法,启发了各位画家的创作灵感,这样更能展现出松山湖不同发展历程中的人文气质。”

  而肇庆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教授莫肇生认为:“为了让现代建筑和山水更好地融合,保持‘不跳’(即有延续感),我们在画建筑的时候,包括线条在内都用的是画山水的技法。”

  (朱绍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