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在欧洲,它是皇室贵族的专享奢侈品。

  它是被称为“中国白”的白瓷。

  历史中的白瓷

  唐代时,白瓷名扬天下,北方的白瓷与南方的青瓷形成“南青北白”的盛况。

  杜甫曾作诗称赞: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1998年东南亚出水的黑石号唐代沉船,60000件文物中,规格较高的多为白瓷,证明唐代即与阿拉伯建立了密切的贸易往来,并且白瓷已是重要贸易商品。

  相传唐玄宗最宠杨贵妃,一次饮酒时,贵妃失手将一个白瓷酒杯打碎,“泠然如玉碎”,玄宗便招天下巧匠,制作白瓷编磬。

  但下诏三个月,所贡者虽洁白胜雪,却无清脆婉转之声。

  幸而德化白瓷最终赶来,敲击“犹如金振玉声”,被玄宗赐御用官窑金印一枚,时称“金印瓷”。

  似定器无开片,若乳白之滑腻,

  宛如象牙光色,如绢细水莹厚。

  德化白瓷氧化钾含量较高,烧制后玻璃质较多,磁胎致密,透光性好。

  法国人干脆以“中国白”来直呼德化白瓷。

  相比于其他白瓷,德化白瓷呈色温润如玉,光照下可见指影,扣之声音清越悠扬,被称为“世界白瓷之母”。

  朴素中的变化

  “白如凝脂,素犹积雪。”

  明朝永乐年间创制的甜白瓷,薄到半脱胎程度,能够光照见影,显得更加晶莹剔透,也为后面的彩瓷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甜白”一词来自《事物绀珠》“永乐、宣德二窑内府烧造,以鬃眼甜白为常”之句,甜白釉的钙镁的含量非常低,而钾钠的含量却很高,这在历代名窑中极罕见。

  甜白釉由纯釉石提炼,不含釉灰,白度较以往的白釉都高,克服了之前那种卵白色和青白色,烧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白釉产品。

  康熙白瓷有奶粉般的色泽:白而莹润,无纹片,也称奶白。

  相比于明代,清代白瓷釉层微微泛青,釉感较硬。

  同时,由于珐琅彩、粉彩等受到皇家重视,白瓷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仍不失为白瓷精品。

  白瓷瓯甚洁,红炉炭方炽。

  沫下曲尘香,花浮鱼眼沸。

  白瓷烧制不易,却质朴无华,怪不得白居易谪守江州时,以白瓷泡茶聊以自慰。

  只因白瓷历经高温磨炼,烧制不易,却朴实无华,深受文人推崇。

  相较于紫砂的沉稳,建盏的厚重,窑变的绚烂,白瓷以其素白洁净,让人竟生君子比德如玉的感动。

  老子言“知其白,守其黑”,

  黑是洞晓尘世后的大智若愚,

  白则是内心的锋芒与不改本真。

  《周礼·冬官·考工记》曰,

  “画缋之事,杂五色”,

  白色是一切事物的起点。

  白瓷,从来不是历史的配角,

  回眸之时,

  总会带来一日一道的

  启迪与美学感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