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农村地区,有一句谚语叫做“正月茵陈,二月蒿,三月拔出当柴烧”。这句话就是说的一种植物,这种植物在正月的时候叫做茵陈,而在二月的时候就叫做“蒿”,三月的它已经没有了价值,只能用来当柴烧。很多人可能听过这句话,但却没见过这种植物。其实这里的茵陈就是白蒿,也是农村常见的一种蒿类。

上图就是比较幼嫩的茵陈,茵陈幼嫩的时候可以当做中药材,在过去的时候,农民常常会在正月割一些茵陈,然后晒干备用。平常时间可以用它泡茶喝,具有下火的作用。

茵陈在我国中部以及北方地区广泛存在,它一般生长在耕地或者荒地的边缘,很容易就能找到它。在正月的时候,这种植物一般叫做茵陈,而到了2月份,它的作用就不一样了。

2月的茵陈一般称作白蒿,在古代被农民当做一种野菜食用。它和我们常见的苦蒿不同,白蒿吃起来并没有苦味,反而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在过去贫穷的时候,人们一般用它来蒸着吃,味道相当不错。

蒸白蒿的方法很简单,首先采摘幼嫩的茎叶,然后去掉烂掉的部分,洗干净之后沾上一些面粉和在一起,然后将其蒸熟。蒸熟之后可以蘸着蒜泥和辣油吃,吃起来非常好吃。

上面就是和面之后的白蒿,看起来就像一根根面条一样,很多老一辈北方人都吃过它。当然了,白蒿虽然可以用来食用,但喜欢的人毕竟不是很多,而且食用白蒿的地区相对较少,更多的农民则是将它当成一种野草,在过去的时候常常用来喂猪。特别是在3月份之后,白蒿慢慢变老,除了喂猪几乎没有其他用途了。

虽然现在我们称它为白蒿或者茵陈,但在过去的时候,北方农民一般俗称它为“白艾蒿”,这主要是因为它和农村另外一种蒿长相很相似,很多人为了区分它们,就将白蒿称为白艾蒿。它们一个颜色为青色,一个则偏白色,青色的味道非常苦,而白色的则可以当做野菜食用。根据民间的说法,2月的白蒿营养比肉更高,非常值得尝试,不过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要采错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