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28日晚間,6家大行中已有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3家發佈2018年年報。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這三家大行不良率都處於低位,工商銀行和建設銀行微降,而郵儲銀行有所微升。此外,受資管新規、新金融工具準則等因素影響,除建行外,非息收入與上年相比均呈下降趨勢。

不良率處於低位

在資產質量方面,工商銀行2018年不良貸款率較年初下降0.03個百分點至1.52%,連續8個季度下降。

具體來看,公司類不良貸款1946.9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187.93億元,不良貸款率2.07%,主要是製造業和交通運輸業,製造業不良率爲5.76%。個人不良貸款401.20億元,減少44.40億元,不良貸款率0.71%,下降0.19個百分點。

工商銀行稱,製造業不良貸款增加主要是不符合高質量發展理念以及產能嚴重過剩領域部分企業經營情況下滑,貸款出現違約所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不良貸款增加主要是個別港口、航運企業及少數民營公路貸款違約所致。

建設銀行年報顯示,2018年末,建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2008.81億元,不良貸款率1.46%,較上年下降0.03%。具體來看,建設銀行對公貸款不良率有所上升,公司類貸款和墊款不良率爲2.60%,較上年升0.02個百分點 。

從各類貸款的不良結構變動來看,零售貸款中信用卡和消費貸款不良率均有所上升,但由於總體佔比較低,對零售貸款的不良率影響不大。而傳統製造業不良率超過7%,新增較多的傳統風險行業貸款不良率貸款增加比較快,尤其是以水利和電力爲主,不良率從2017年的0.5%上升爲1.13%。但建設銀行個人貸款將近6萬億元,不良率較低,僅爲0.41%。

建設銀行首席財務官許一鳴表示,銀行信貸資產質量的管控非常難,雖然建設銀行現在的不良率很低,比較優質,但是我們深深感受到資產質量維持比較低的水平是相當困難的,“所以要如履薄冰,要好好地穩健去經營”。

郵儲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爲0.86%,同比上年微增。其中,郵儲銀行公司類不良貸款餘額120.79億元 ,較上年末增加27.98億元 ,不良貸款率0.78%;個人貸款不良貸款餘額248.09億元 ,較上年末增加68.20億元 ,不良貸款率爲1.07%。

非息收入減少

在利率市場化大趨勢之下,商業銀行未來轉型的目標是加大非息收入。不過,第一財經通過年報發現,在這三家大行中,有兩家銀行的非息收入呈下降趨勢,僅建設銀行微升2.02%。

工商銀行2018年實現非利息收入1526.03億元,比上年減少9.73億元,下降0.6%,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爲21.0%。其中,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1453.01億元,增長4.1%,其它非利息收入73.02億元,比上年減少66.49億元,下降47.7%。

郵儲銀行2018年年報顯示,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爲291.41億元,其它非息收入爲126.89億元,非息收入合計爲418.3億元。而根據2017年郵儲銀行的年報顯示,手續費及佣金收入爲235.91億元,其它非利息收入240.12億元,合計476.03億元。非息收入同比下滑12%。

綜合來看,非息收入的下滑原因在於:

一是受新規實施和理財產品市場發行成本上升的影響,理財產品業務大幅度下滑。例如,工商銀行個人理財、私人銀行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同比下降16%(減少52.5億元),對公理財同比下降23%(減少44億);郵儲銀行理財業務手續費收入45.89億元 ,較上年同期減少2.47億元 ,下降5.11%,託管業務收入8.30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1.37億元 ,下降14.17%。

二是其它非利息收入減少。郵儲銀行實現其它非利息收入126.89億元 ,下降47.16%;工商銀行其它非利息收入73.02億元,比上年減少66.49億元,下降47.7% 。原因包括由於同業投資業務規模下降以及估值收益下降所致。金融投資淨收益減少主要是因爲結構性存款規模增長使得預期支付客戶的金額增加,其它營業淨收入減少主要是由於匯兌及匯率產品淨損失增加。

建設銀行的非利息收入較上年微升。2018年建設銀行非利息收入1726.13 億元,較上年增加34.10 億元,增幅爲 2.02%。非利息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爲26.20%。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1230.35 億元,較上年提升4.45%。不過,其它非利息收入495.78 億元,較上年減少18.27 億元,降幅爲3.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