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看新一季《奇葩说》,反正因为李诞我已经追了一段时间了。

上周的一个辩题,我特别喜欢。「高薪不喜欢和低薪很喜欢的工作,你选哪个?」

在说我自己的观点之前,我想先给大家讲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都选择了自己的兴趣作为工作。

阿虹是大我一级的学姐。她在大一的时候从我们专业转到了广告。她大概是我朋友圈里唯一一个曾在机房过夜的人了。

当时她在准备广告比赛,连著好几天都在剪视频,最后一天剪到太晚,直接被看门的大叔锁在了机房里,于是她索性直接加班加点剪到了隔天早上。她非常喜欢广告的课程和比赛,虽然常常需要熬夜,但她一边买霸王洗发水一边肝著PPT,也算是苦中作乐。

大二暑假的时候她跑去广州一家还挺出名的广告公司实习,国庆回来我约饭的时候,她却跟我讲,她想保研了。「广告公司的加班,根本不是学校里熬夜剪个视频能比的。」

阿虹本来以为自己会享受这种加班加点做方案的充实日子,但却高估了自己的抗压能力。那段时间,她的字典里没有下班,只有上班和加班,还有临近下班开始疯狂提修改意见的甲方。最令阿虹崩溃的就是改稿。一份方案从1.0、2.0改到6.0、7.0,她整个人会有强烈的挫败感。

甲方说OK的那一刻,她根本体会不到参加比赛时那种熟悉的成就感,占据她心绪的是劫后余生的庆幸。「这根本不是我想像中的广告。」

选工作其实和选专业一样,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有资格谈喜欢不喜欢。但症结就在于,充分了解一份工作、一个专业的最好办法,其实是亲身从事这份工作、学习这个专业。

所以说,对于还在校园里的我们来说,确认什么样的工作自己会喜欢,太困难了。

很多时候,即便我们幸运地从事了一份和兴趣相契合的工作,工作中的条条框框,也会让我们开始对自己的兴趣感到失望。

我的高中学长阿彦,是一个文笔很好的男孩子,高中的时候作文就经常被当成范文在班上朗诵。有时他会因为写得比较深刻,而被老师建议修改,说是不适合高考作文。后来,他在大学期间成为了北京一个杂志公众号的负责人兼撰稿人。

前几天他在朋友圈转发了自己在那个公众号写的最后一篇文章,然后宣布了辞职的事情。我一直以为他非常喜欢那份工作,这样的辞职令我很意外,于是便私戳问他为什么。「我的确很喜欢这份写东西的工作。」

但他觉得长期在公众号上写文章,让他的文笔没有了灵性。他说,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敏锐感知,被阅读量、转发量和点赞量这些冷冰冰的数据消磨殆尽。「我热爱写作没错,但这种热爱和这份工作,已经成为了彼此的包袱。」听完阿彦这番话,我突然庆幸自己对写作的热爱,并没有那么深入骨髓。

兴趣其实是我们自己的艺术,它需要一些执著,舍弃一些功利,这样的与众不同才是它的意义;但工作不是,工作意味著效率,意味著功利。

把兴趣当成工作,只会赔了兴趣,又折了工作。

喜欢和讨厌,本来就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因此很多人把不喜欢和讨厌划上等号,其实是一种误解。更何况,判断一个工作是否适合自己的标准,本来就不止是否喜欢这一种。

就像康永哥说的,喜欢没那么重要,是否带来成长,也许是找工作的另一个合理标准。

当然,如果一份工作你做得非常不开心,那还是不要继续下去了。

但如果你拒绝它的理由仅仅是一句「这和我的兴趣不匹配」,那我还是劝你三思而后行。毕竟,保护兴趣和工作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它们彼此相忘于江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