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國互聯網十大技術趨勢

2012-12-05 12:52:57|分類: 資源收藏

本文轉載自qingmaozi《2013年,中國互聯網十大技術趨勢》

2013年,中國互聯網十大技術趨勢

在互聯網產業推動下,新的產品和服務將日新月異,商業變革將進一步加速。在這個互聯網大變革的時代,可預見的未來內,引爆互聯網的還有哪些技術趨勢呢?

引爆互聯網技術趨勢

二維碼

二維碼存在已久,2012年可謂火爆異常。似乎就在一夜之間,二維碼滲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這個或大或小的「回」字(註:二維碼的形狀)出現在各類商品的外包裝盒上,出現在機票、火車票等各種票據上,出現在餐館、咖啡店等各種消費場所,以及電視屏幕和戶外廣告牌上……

作為物聯網時代的先行者,二維碼看起來借著智能手機的風潮首先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開始起了作用。而作為有信息產業第三次浪潮之稱的物聯網產業中關鍵的一個環節,二維碼的前景引來了眾多淘金的商家,形成了規模龐大的產業鏈。有專家甚至預測,三年內二維碼將會撬動千億級的市場,2013年又會取得怎樣的突破?

點評:作為未來移動互聯網的主要入口之一,二維碼作為物聯網時代的先行者,作為一個簡單的、承載信息以供查詢或者識別的工具,是未來聯繫眾多信息的橋樑;而且還帶給我們眾多環保、便捷的應用之處。從一維的條形碼到二維碼之間的改變,聯合無線網路與移動應用,將是改變我們生活、聯繫方式的契機。

物聯網

關於未來人們充滿了想像,而高科技總能給人提供更大想像的空間。也許熟知物聯網概念的人都自己在腦子中構想過一幅關於未來的畫面,一幅人們在物物相聯的高科技社會中生活的美好畫面——在一個連接萬億個物品(設備)和數億人的無比龐大的三維空間裏,計算機通過資料庫採集和存儲物理與虛擬的海量信息,同時不斷進行著分析處理與決策,彷彿可以穿越時空看到這些複雜龐大的信息像可視的紅外線一樣穿梭其中,很奇妙吧?如今物聯網不再僅僅是一個虛擬的概念,它已經實實在在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

那麼,究竟什麼是物聯網?先看定義。

物聯網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感測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對物品的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路。

如果說互聯網是人與人通過網路互通的話,那麼,在人的指令下物與物的互通,就是物聯網。其基本技術原理是把物品通過二維碼、射頻識別、衛星定位、紅外掃描、感測器等信息感測設備,與互聯網連接起來,實現人對物的智能化識別和管理。

物聯網產業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之一,甚至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將來會有革命性的發展。

未來數年,或者更久遠一些,奇妙的物聯網將像互聯網一樣開始普遍而深刻地影響到人們的生活,人類社會將發生超乎想像的改變。

點評:互聯網接下來會進入一個奇妙的時代,這個時代就是「物聯網」。當網路進一步作為物體與物體溝通的工具、人與物體溝通的工具,整個網路的規模和應用將面臨進一步革命性的爆發

雲計算

雲計算是近年來一個熱門的技術名詞,但說到雲計算,大部分人都雲裏霧裡。有人認為它是一臺巨無霸電腦,提供了超級計算能力;也有人將其比作物流系統,把雲計算帶來的便利比作一個個包裹。無論如何,我們如今已經處於一個「雲」的世界,雲計算、雲存儲、雲筆記…。不知不覺中,「雲」服務已成為2012年互聯網最搶眼的字眼之一。

雲計算技術降低了信息儲存的成本,同時還提高了人們訪問這些數據的速度。很多專家認為,雲計算會改變互聯網的技術基礎,甚至會影響整個產業的格局。正因為如此,很多大型企業都在研究雲計算技術和基於雲計算的服務,亞馬遜、谷歌、微軟、IBM、SUN 等IT 巨頭都在其中。幾年之內,雲計算已從新興技術發展成為當今的熱點技術。

點評:雲計算是大數據最好承載平臺,種種跡象表明,雲計算現在已經繞過了應用上的瓶頸,開始真正「落地」。雲計算如一陣颶風席捲整個IT 界,伴之而來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2012 年更是雲計算快速發展的一年,各種雲技術、雲方案將陸續出臺,無論是早期亞馬遜的Cloud Drive,還是2011 年蘋果公司推出的iCloud,抑或是2012 年4 月微軟將要推出的System Center 系統等,都把目標盯緊了雲計算這塊大「肥肉」。

大數據

隨著雲時代的來臨,大數據(Big data)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大數據(Big data)通常用來形容一個公司創造的大量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在下載到關係型資料庫用於分析時會花費過多時間和金錢。大數據分析常和雲計算聯繫到一起,因為實時的大型數據集分析需要像MapReduce一樣的框架來向數十、數百或甚至數千的電腦分配工作。

簡言之,從各種各樣類型的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數據技術,正是這一點促使該技術具備走向眾多企業的潛力。

大數據的價值是通過數據共享、交叉復用後獲取最大的數據價值。未來大數據將會如基礎設施一樣,有數據提供方、管理者、監管者,數據的交叉復用將大數據變成一大產業。

點評:大數據已經出現,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社會中有更多的東西基本上,人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與數據或信息交互。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車聯網、手機、平板電腦、PC以及遍佈地球各個角落的各種各樣的感測器,無一不是數據來源或者承載的方式。

O2O

O2O即Online To Offline,也即將線下商務的機會與互聯網結合在了一起,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前臺。這樣線下服務就可以用線上來攬客,消費者可以用線上來篩選服務,還有成交可以在線結算,很快達到規模。該模式最重要的特點是:推廣效果可查,每筆交易可跟蹤。

從表面上看,O2O的關鍵似乎是網路上的信息發布,因為只有互聯網才能把商家信息傳播得更快,更遠,更廣,可以瞬間聚集強大的消費能力。但實際上,O2O的核心在於在線支付,一旦沒有在線支付功能,O2O中的online不過是替他人做嫁衣罷了。就拿團購而言,如果沒有能力提供在線支付,僅憑網購後的自家統計結果去和商家要錢,結果雙方無法就實際購買的人數達成精確的統一而陷入糾紛。

O2O的優勢在於把網上和網下的優勢完美結合。通過網購導購機,把互聯網與地麵店完美對接,實現互聯網落地。讓消費者在享受線上優惠價格的同時,又可享受線下貼身的服務。同時,O2O模式還可實現不同商家的聯盟。

點評:o2o模式作為線下商務與互聯網結合的新模式,未來或將改變傳統的電子商務模式,線上、線下一旦連起來,這是巨大的爆髮式力量。但是o2o模式並非簡單的互聯網模式,此模式的實施對企業的線下能力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HTML5

2012年,隨著智能手機在全球市場地位的逐步提升,HTML5技術的需求與優勢日趨明顯。來自國外媒體的報告顯示,今年三季度,世界範圍內HTML5開發崗位數量猛增44%,增速超過了iOS和Android。國內外越來越多的企業及個人看到了HTML5的發展前景,可以說已經成為了互聯網發展的必然趨勢,將在2013年引跑市場。

對於開發者,可多設備、跨平臺的應用。 用HTML5的優點在於,這個技術可以進行跨平臺的使用。比如你開發了一款HTML5的遊戲,你可以很輕易地移植到UC的開放平臺、Opera的遊戲中心、Facebook應用平臺,甚至可以通過封裝的技術發放到App Store或Google Play上,所以它的跨平臺非常強大,也是大多數人對HTML5有興趣的主要原因。

我們有理由相信2013年,將是HTML5大面積普及的一年,包括像谷歌、蘋果、微軟等巨頭都對HTML5的發展持支持及推進態度。雖然Facebook此前宣佈了放棄HTML5的平臺開發,但Facebook也同時談到,他們也會把HTML5作為下一個發展的重點核心戰略。

而在國內,我們已將看到眾多互聯網巨頭對HTML5技術趨勢的重視,UC,騰訊,360,3G門戶都先後開發了基於HTML5的移動端產品。

點評:國際國內互聯網巨頭如此關注並重視HTML5,糾其還因,還是因為無論是對於開發者還是用戶來說,基於HTML5技術開發的web app相較於原生app有著更大的優勢。 以觸屏版頁面為代表的WebApp將是移動互聯網的下一個熱點,2013年,或許會是HTML5爆發的元年。

移動互聯網

毫無疑問,移動互聯網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在最近幾年裡,移動通信和互聯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最快、市場潛力最大、前景最誘人的兩大業務。它們的增長速度都是任何預測家未曾預料到的。迄今,全球移動用戶已超過15億,互聯網用戶也已逾7億。

2012年移動互聯產業在中國風起雲湧,為產業的發展帶來勃勃的生機。 伴隨著3G技術的廣泛應用、智能手機的普及和網民使用習慣的改變,移動互聯網行業正迎來一個全新時代,它的發展規模和發展速度,超乎大多數人的想像。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的報告,截止到今年6月底,中國的網民總數已經達到5.38億人,其中手機網民的數量達到3.88億人。手機第一次超越了臺式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的終端。

點評:移動互聯網目前還處在高速發展階段,但是根據傳統互聯網的發展經驗,其快速發展的臨界點已經顯現。在互聯網路基礎設施完善以及3G、移動定址技術等技術成熟的推動下,移動互聯網將迎來發展高潮。

移動支付

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催生了移動支付這個巨大行業的發展。有關方面預計,2012年全球移動支付總額將超過1715億美元,移動支付用戶超過2億,從2011年到2016年,移動支付將達到平均每年43%的增長速率。到2016年,移動支付將形成一個金額高達617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用戶規模也將增至近4.5億。

2012年,關於移動支付的報道屢見報端。先是有媒體報道,目前在杭州、成都、青島、嘉興等地啟動了使用支付寶付打車款業務,實現乘客「即拍即付」;再到幾天前,中國聯通與招商銀行合作在滬提供「手機錢包」服務,手機在POS機上一劃即可輕鬆實現交易;再到更早些日子有報道稱,建行和銀聯推出的銀聯手機支付,以及農行與銀聯、中國電信合作的「掌尚錢包」等……作為科技創新和金融創新的有機結合,移動支付正深刻改變著人們的消費方式。不管移動支付會否成為支付領域的「下一站天后」,各方搶奪市場份額的態勢卻早在不知不覺中悄然升溫。

點評:移動支付產業前景廣闊,蛋糕很大,未來有可能取代銀行卡和POS機,但它要在支付市場真正發展起來還需要一段路要走,2013年或成為它的新起點。

電子商務

以前很多人習慣將電子商務稱為「虛擬經濟」,現在,這種新的經濟模式在各行各業都已經成為主流的發展趨勢,而這種模式時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1999年電子商務始在中國萌芽,但13年前的人們一定無法想像,有一天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量不到一年就能突破10000億,因為1999年全年中國整個網上購物市場規模不過區區4億人民幣。

電子商務的優勢越來越突出,時至今日,中國電子商務的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過去一直被視為三座大山的「信用」、「支付」、「物流」的問題,隨著以淘寶為代表的網上信用體系的建立,以支付寶為代表的網上支付體系的安全快捷,以及社會化大物流體系的成型而得到解決。進一步的,今天的電子商務正在驅動和形成下一場新的浪潮。由馬雲帶領的阿里和淘寶的成功,讓很多人看到了電子商務裡面的機會,尤其是近幾年電商網站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模式也遍佈B2C、B2B、C2C 等新型模式。

點評:因為電子商務,零售業業態,流通及製造業態正在發生著根本性變化。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的商業模式,正在以超乎想像的速度,加快傳統商業模式的升級和轉變,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互聯網手機

互聯網手機的概念早就被提出,但適閤中國市場的不斷豐滿,則是從雷軍的小米開始,此後,奇虎360、百度、網易、盛大、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紛紛高調圈地互聯網手機市場。

今年以來,3G智能手機市場開始進入大眾普及階段,技術、市場和消費者心智都在發生著轉變,其最大的表現是,多家互聯網公司宣佈「做」手機,而正處於猶豫中的互聯網公司也不在少數,這些都給整個移動終端市場上注入了很強的活力。說白了,互聯網大佬做手機就是為移動互聯網「圈地」。國內互聯網企業與其仰望亞馬遜曲高和寡的戰略佈局,還不如更多關心自身應用產品的佈局,一款互聯網手機永遠難以適應不同的人羣,機海戰術看似低端卻行之有效,只有提升手機終端的絕對數量,才顯然更有利於在移動互聯領域的圈地運動。

點評:理想雖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互聯網公司一窩蜂扎堆手機的狀態,必定給行業帶來諸多亂象。雖然現在來判斷李開復認為互聯網企業做手機多數不會成功的「預言」還為時尚早,但互聯網企業競相涉入已經是一片紅海的手機產業,其中蘊藏的風險則是不可忽視的。就筆者看來,未來幾年裡中國乃至世界將進入pc+時代(pc機和移動互聯)。電腦不會被淘汰,但娛樂以及其他和生活相關的產業都將轉移到移動互聯上,手機和pad都將是新秀。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