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3881.JPG

牽手的含意

含辛茹苦的把孩子好不容易養到1歲多

終於會走路跑跳了

外出時總是希望他不要亂跑

不要亂碰東西

更重要的是怕被人抱走走失或受傷

因此在走穩後即訓練孩子「外出要牽手」

是孩子會走路後就需要建立的規矩

 

 

外出牽手的目的:

※防止走失

※防止被人抱走

※不亂奔跑

※不亂碰東西

 

牽手的目的總結一句就是「安全」考量

因此牽手應在走穩後就建立

 

注意:

教導牽手需讓孩子走穩後再進行

且教導牽手時

須留意孩子走路的平衡、走姿等是否正確

避免走路過程因牽手導致走姿不標準

甚至造成受傷
 

當在家裡或熟悉的環境已走穩

緊接著要面對的就是建立外出牽手的規矩

每次在要幫孩子建立規矩時

都必須想好規距的範圍:

時間、地點、違反規矩的作為

想好可能的情境

一旦有○○的情形就要怎麼做

我喜歡崔西所說的「一開始就要當真」

而不是見招拆招

畢竟大部分的人遇到事情

是依您父母親小時候教你的記憶

所形成的固定程式

也就是本能反應

如果您的父母對您這件事情的教養

記憶是好的

那麼您對小孩也就沒問題

假設您父母小時候給您的記憶不太好

則您對小孩的教養方式

通常也會有一些問題

要打破這樣的教養程式

首先您必須釋放記憶及不好的情緒

接著透過預想一些情境演練

來試著思考在外面發生什麼事情

我要有什麼反應

 

「外出要牽手」規矩:

地點:馬路/商場/停車場/廁所/自然環境/公園/不熟悉的環境/熟悉的環境等

時間:外出時(喫東西喝水除外)

違反規矩的行為:

一、如孩子尚無法溝通:
不牽手→轉移注意力→(無用時)先嘗試抓緊孩子的手走路,並讓孩子做主牽往他想去的方向→(抗拒時)如地點環境安全跌倒不會受傷,可適度放手讓孩子走幾步,並於跌倒時馬上扶起並牽手

 

二、如孩子已可溝通:
不牽手→轉移注意力→(無用時)哭鬧即帶(抱)離現場→找到安全的地方→先等孩子哭完,孩子在哭時可以說:「媽媽等你哭完」,等孩子情緒過後,告訴他:「你不牽手會受傷,如果你不見了,爸爸媽媽會傷心哭哭,所以出門要牽手」等溝通的方式讓他理解牽手的重要

 

 

規矩建立的說明

所謂的規矩跟制訂法條很像

相信大家都不喜歡遇到事情

才補強制訂規矩

所以一開始就要把違反規矩行為定義出來

然後再針對這個違反的情境

去設定要怎麼做;

以這個「牽手」規矩來說

既然目的是為了防走失及受傷

一開始就要想清楚地點範圍為何

例如思考一下去公園的溜滑梯的途中

有人會覺得整個路途都要牽

但到了溜滑梯的遊戲間不用

有些人覺得進公園就不必牽

有些人覺得不熟悉的環境一定要牽

但熟悉的環境不必

這些都是一些思考的方向

沒有對錯,只要一開始界定就好

 

接著違反規矩的行為當然就是不給牽手

在1~2歲的孩子

使用轉移注意力是蠻有效的

但可能會面對孩子

並沒有學習到這項規矩的可能

又或者這招沒有用

您可視孩子生心理發展狀況

嘗試上述不同的做法,以下說明:
 
一、如孩子尚無法溝通:

只能透過生理性的方式讓他感受父母要求牽手的重要,有時孩子不想牽手只是想往他想去的方向,此時父母牽緊孩子的手讓孩子做主,(安全的狀況下)牽往他往他想去的方向;另一個狀況就是哭鬧著不想牽手,此時如環境安全許可,適時放手讓孩子走,跌倒了馬上扶起並牽手,讓孩子可以感受到:「只要我牽手,比較不會跌倒,即使跌倒有大人抓著也比較不痛」,讓孩子可以走得更穩,進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讓他可以在大人牽手的狀態下勇於探索,進而習慣牽手,透過生理性的方式理解牽手的重要

 
二、如孩子已可溝通:

您可以將孩子帶離現場,帶離現場有2個目的:一是不影響到現場的其他人,二是現場雖然可以吵鬧但有許多人,這關係到孩子的面子問題,所以您必須看當時的場所決定是否需要帶離現場。接著找到安全的地方也是要依循上面2個目的原則:1.一定要安全、2.範圍內沒其他人以避免影響到其他人以及讓孩子丟臉。找到適合的場所後,必須要先等孩子的情緒宣洩過後才教養,去阻止孩子的情緒說「不要哭」,不但沒有用而且可能會造成孩子長大後的不好記憶〈其實成人也一樣,當下有情緒應該是找到合理的地方及方式發洩,而不是去嘗試阻止他〉,附帶一提,大人如果此時有慌亂或是覺得丟臉的情緒,也應該在這個時間點優先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喔!

 

不要說「不要」,多用肯定句

在溝通的部分

必須要謹記著一個原則

多用正面肯定句型

少說「不要」、「不行」

因為包含成人

對於否定句型的吸收能力都很差

比如說您想要瘦身

說我要減肥往往效果不佳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說我很瘦

在這個例子上就是「要牽手」

 

「理由」+「希望的動作」

很多書上都告訴你

應該告訴孩子希望他這麼做的理由

在這個例子告訴孩子:

「你不見了媽媽會傷心」

另外在這個月齡吸收句子的能力不強

積哩瓜拉講一大堆只能吸收最後一句話

〈其實成人跟老公也差不多〉

因此要記得把你希望的動作放在最後一句

 

教養要一致

另外有一個問題就是

如果您的孩子有其他照顧者

請您一定要把重要性告知其他照顧者

這麼做是為了怕孩子不見

並且與其他照顧者溝通討論

牽手的地點與告知他你的做法

盡量達到教養方式一致

雖然教養方式不一致

孩子久了也是會認得

但是就像我們都不希望不同警察

有不同的執法標準一樣

盡力維持教養方式一致

也是形成孩子規矩的重點之一

研究指出孩子喜歡標準一致的照顧者

而不喜歡有很多「例外」、「優待」的照顧者

這樣的照顧者孩子

會每條規矩每次都嘗試去衝撞他

不但孩子不易建立規矩、情緒不穩

孩子面對規矩不一的照顧者也會無所適從

進而影響規矩的建立

 

 

建立牽手規矩的過程

除了「安全」考量外

更重要的是透過牽手培養與孩子的互信

並藉互信的基礎讓孩子可以勇於對外探索

且在探索環境過程中走穩每一步

增強孩子走路與勇於探索的自信心與成就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