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多國聯軍不在軍事上,徹底的打敗伊拉克共和衛隊,那十幾萬軍隊駐守在科威特境內,現在確實是成了伊拉克的一個行省了。

因為科威特人口才二百多萬,根本就沒有能力,反抗武裝到牙齒的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十幾萬大軍,伊拉克在南部邊境線上還駐紮了幾萬大軍作為防禦性二線梯隊。

科威特人口太少了,除去老幼,青壯年才一百多萬人,在除去婦女,就只剩下幾十萬青壯年男子,而薩達姆的精銳部隊近三十萬大軍,科威特根本就無力迴天。


海灣戰爭是美國發動的一場多國聯軍羣毆伊拉克的戰爭,導火索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只能說當時的薩達姆太過於自信,錯誤的估計了世界形式,中東是世界油庫,石油是工業的血液,這一點美國人早就未雨綢繆了,為什麼美元和黃金掛鉤?又為什麼石油定價以美元結算?歸根結底是美國為了掠奪世界財富的一種手段。科威特作為產油大國,歐佩克成員國,如果受控於伊拉克政權,那接下來的問題就可能是去美元化,不用美元做為石油的結算貨幣,這點是美國無法接受的,可以說踩到了美國的紅線,大家翻開世界地圖看看,美國控制了世界主要海路的通道,再加上控制了石油的定價權,那世界只有唯美國之魚肉了……中東之亂,根源在美國,美帝是又挑起戰爭,又離間阿拉伯,又出口武器掙錢,以色列就是美國最好的代言人……

薩達姆政權在錯誤的時間,打了場悲悽的戰爭……話又說回來,沒有海灣戰爭的發生,中國能有這麼多年的發展時間嗎?綜上所述,世界現在是動蕩的,中國要突破馬六甲困局,只有大力發展軍備,大力建設空軍和海軍。中國遲早有一天和美國攤牌,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加油中國!


歷史已經充分證明:海灣戰爭只是美國為徹底推翻薩達姆政權所做的鋪墊,後來子承父業的小布希則按部就班的將曾經不可一世的「巴比倫雄獅」送上了絞刑架。而美國當時的介入也使科威特免遭亡國厄運。

如果僅從事件的表面來看,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似乎只是一場經濟糾紛:薩達姆在兩伊戰爭期間曾向科威特借款140億美金,戰後伊拉克試圖讓包括科威特在內的歐佩克國家降低石油產量獲得更大的利潤並清償債務,但後者不降反升,油價也隨即下跌。

科威特之所以這麼做,目的其實也很簡單:以債務要挾薩達姆在科伊邊境問題上做出讓步。但由於兩國各自心懷鬼胎並未能達成共識,最後就導致氣急敗壞的薩達姆舉兵入侵科威特,並將其變成了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

不可否認,當時伊科之間錯綜複雜的債務糾紛和領土爭端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充當了戰爭爆發的導火索,但如果追根溯源其實也不難發現:吞併科威特甚至其他阿拉伯國家其實是薩達姆由來已久的政治野心。

科威特獨立建國的時間較晚(1961年),而其早在公元七世紀的時候還只是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包括後來定都於巴格達的阿撥斯王朝時期;到奧斯曼帝國時期,伊拉克和科威特都受伊斯坦布爾統治,但當時的科威特在行政地位上遠不及伊拉克:只是巴士拉省的一個縣。(筆者按:巴士拉省今屬伊拉克)

薩達姆入主巴格達後,其一心想要建立一個以巴格達為中心、核心的阿拉伯版圖,這裡拒絕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外部主義滲透、強勢打壓什葉派和猶太人的擴張,就像新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一樣。(筆者按:此人曾滅亡從以色列聯合王國分列出來的猶大王國、攻陷耶路撒冷)

也正是在這種地區性強權思維下,薩達姆理所當然的認為科威特只配是伊拉克的一個行政省;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在美國積極謀求霸權主義的時代,持反美立場的薩達姆勢必會被推翻,而這也從根本上註定:如果沒有海灣戰爭科威特或許會淪為伊拉克的第十九個省,但絕不會長久。

我是軍武最前哨!

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帶來精彩內容!


很有可能的,兩國的軍事實力相差太大,伊拉克出兵十萬大軍,一天就拿下科威特,只是遇到零星抵抗,。只因為伊拉克和伊朗打了八年,伊拉克筋疲力盡,債臺高築,欠下科威特很多錢,又因科威特地處超大油田的低點,重要的是科威特是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薩達姆要稱霸中東,說是伊拉克的一個省,為了免除債務,為了資源,發動了對科戰爭,兩國的後臺都是美國,美國毫不猶豫選擇了科威特,打敗了伊拉克。如果美國不參戰,科威特亡國是必然的。


海灣戰爭是伊拉克為了獲得出海口而發動的侵略戰爭,導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軍事聯盟,武力干涉,號稱陸軍世界第五的伊拉克軍隊快速潰敗,綜合以上如果沒有海灣戰爭,科威特也不可能成為伊拉克的一個省。


肯定是!伊拉克戰爭還有一個大好處,就是讓中國軍方高層如夢方醒:戰爭形式已改變,已經不是陣地戰時代了!


連沙烏地阿拉伯都會被征服。。。薩達姆大鬍子將接過阿道夫小鬍子的旗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