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可以致殘致死,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威脅人類生命。

但臨牀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患者——沒有任何胸悶、心慌等症狀,因體檢或檢查其他系統疾病時發現房顫,因患者無任何症狀,故而房顫發作的頻率和持續時間也不詳,往往也因此發生嚴重的後果。

無症狀房顫看似房顫的一種“特殊情況”,但臨牀上並不少見,此外,研究發現,即便是有症狀的房顫患者,也會有很多無症狀的發作,甚至發作次數還多於有症狀發作。

今天就來聊一聊無症狀房顫。

無症狀=高枕無憂?

無症狀房顫通常是指沒有症狀,在常規臨牀檢查中偶然發現,或通過篩查檢測到的房顫。其實,無症狀房顫患者的嚴重併發症風險比有症狀者更高。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年齡大、BMI指數高、糖尿病、吸菸及既往心臟疾病等。

相關研究表明,無症狀房顫患者既往發生卒中的機率至少是有症狀者的2倍,且既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發生率也高於有症狀者。同時,死亡率、腦血管事件的發生率也較有症狀者高。

在衆多危害中,有兩大危害最爲主要:第一個是血栓形成,第二個是心衰形成,即房顫患者大多容易形成血栓,容易誘發腦卒中,容易誘發心力衰竭。

更由於房顫患者發生卒中的風險是竇性心律人羣的5~6倍,而無症狀房顫患者具有更高的腦栓塞風險,識別無症狀房顫患者,進行血栓預防治療非常重要。

怎麼發現?

無症狀房顫在老年患者、男性和非陣發性患者中相對發生率較高。而有症狀患者,特別是使用節律控制策略管理的患者,也存在發生無症狀房顫的可能,特別是在房顫導管消融後。

無症狀房顫的危害很大,因此,對其檢測顯得尤爲重要,目前常用的檢測包括臨牀情況、篩查方法、篩查工具,如下表:

診斷房顫常見的心電檢測方法包括常規ECG、24h動態心電、遠程心電圖、心電事件記錄儀、起搏器腔內心電圖、院內和家庭心電檢測系統和植入性Holter記錄儀。

不同研究中使用的檢測方法、檢測時間窗和檢測對象不同是造成無症狀房顫發生率存在明顯差異的主要原因。但是,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採用密集的檢測頻率和聯合多種檢測措施可提高無症狀房顫檢出率。

如何處理?

無症狀房顫患者通常與有症狀患者遵循相同的管理原則。一種綜合方法,ABC方法——抗凝治療避免卒中(優化卒中預防),以患者爲中心的症狀指導心率或節律控制策略,有利於對患者進行更好的症狀管理,除此以外,還要對心血管和合併症風險因素管理。

雖然無症狀心梗患者可能不用立即處理相關症狀,但採取措施預防長期房顫或降低心動過速性心肌病的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上圖,房顫更好的治療(Atrial fibrillation Better Care,ABC)方法總結了房顫管理中的一些重要組成部分

注:TTR:治療窗;VKA:維生素K拮抗劑;NOAC:非維生素A拮抗劑口服抗凝藥

如何處理?

無症狀房顫治療上,應該整體評估患者的狀況,並篩選高危人羣,例如CHA2DS2-VASc評分≥2分的患者。

使用維生素K拮抗劑或非維生素A拮抗劑口服抗凝藥達比加羣、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或艾多沙班的口服抗凝治療,可有效降低房顫患者的卒中、系統性栓塞和死亡風險。與維生素K拮抗劑相比,非維生素A拮抗劑口服抗凝藥的療效相似,但更安全,顱內出血更少,更便於長期使用。

房顫消融術後是否可以停止口服抗凝治療尚不確定,因爲房顫復發很常見,而且可能無症狀。因此,目前相關指南建議,在存在卒中危險因素的情況下繼續使用口服抗凝治療,無論節律控制幹預是否明顯成功。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綜合的風險因素管理(如降低血壓、減輕體重、控制血糖和治療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和改變生活方式(如體育鍛煉和心肺健康、壓力管理)可以減輕房顫負擔。這些幹預措施尚未在無症狀房顫患者中進行特異性研究,但獲益可能與有症狀的患者類似。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