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9月24日,北平正陽門車站。滿清政府輔國公、兵部侍郎、戶部侍郎、湖南巡撫、商部右丞等滿清五大重臣正在此處整裝待發,準備出樣考察。

這時,一位青年混在僕人中間進入車站的站臺,向五大臣乘坐的高級包廂走去。一個侍衛攔住他,問:“你是跟哪個大人的?”

由於青年一口南方口音,立刻引起了侍衛的懷疑。

衝突一觸即發,越來越多的士兵見事情不對,圍了上來,就要將青年抓住。

青年見此,立刻衝進了花車,藉着火車開動之際,就要引爆身上的炸彈,就要和滿清重臣們同歸於盡。

一聲巨響,五節車廂猛烈的震動,車廂頂上開了花,硝煙之中飛起來碎木片、鮮血、斷手、斷足,嘩啦嘩啦地落在車廂頂上,好一會才停。

這一次爆炸,炸傷了很多人。

滿清重臣被嚇得屁滾尿流,均受了或大或小的傷。

一時之間,滿清政府誤以爲是反清人士的大舉進攻。據說,慈禧太后被嚇得地下密窖,頤和園的圍牆因此增加了三尺。

此次壯烈犧牲的青年名叫吳樾,當場壯烈犧牲,策劃這次刺殺的正是日後大名鼎鼎的陳獨秀。

蔡元培麾下的“第一死士”

吳樾何人?提到吳樾,就必須要提晚清革命史上著名的光復會(暗殺團)。

這是一個十分神祕的組織,而暗殺團的領導者就是在北大建立自由思想的校長蔡元培。

暗殺團十分龐大,其中就有女俠秋瑾和志士徐錫麟。但很少有人知曉,陳獨秀也是暗殺團的一員,甚至連後來的中國同盟會裏的兩大派系都是暗殺團的班底。

而吳樾,正是北大校長蔡元培精心培育的暗殺團幹將。

1878年,他出身在桐城一個貧苦家庭,幼時喪父,八歲喪母,撫養他的兩位兄長也相繼過世後,迫於生計,在外流蕩。

吳樾自幼厭惡八股文,因爲拒絕入仕,頗有俠士之風。

20歲時,東遊浙江滬一帶,目睹江南"開化之風",後由堂叔推薦到保定高等學堂就讀,在學校裏,飽讀革命書籍。

本來受康粱思想影響,推崇君主立憲制的吳樾,思想受到了洗禮,開始信仰以暴力爲革命,並廣結革命志士。

在趙聲,楊篤生的介紹下,由楊監誓與馬鴻亮等加入革命組織"北方暗殺團"任支部長,並由蔡元培介紹加入光復會。

光復會的誓詞:光復漢族,還我河山,以身許國,功成身退。入會後,吳樾恪守誓詞,常常謀劃練習暗殺技術。

就這樣,吳樾和五四運動時期的旗手陳獨秀、蔡元培一同成了刀尖上舔血的戰友。

光復會

“君爲其難 我爲其易”

此後,吳樾經常同北方暗殺團的同志研究如何開展革命活動,所刺殺對象都是滿清重臣。

義和團運動後,各地羣衆的反抗鬥爭此伏彼起,民主革命思潮在全國廣泛傳播,反清武裝起義接連不斷。

滿清政府爲了抵制革命,不得不做出一些姿態。一邊宣佈預備立憲,一邊武力鎮壓民主革命,還企圖借立憲的幌子趁機加強皇權。

清政府的陰謀,讓國內有識之士十分憤慨。

爲了粉碎立憲的幌子,刺殺滿清五大臣,就成了當務之急。

1904年冬,暗殺團成員在上海暗殺廣西巡撫不幸被捕。1905年2月,湖北省反清革命小團體“科學補習所”成員王漢謀刺鐵良未成,投井自殺。

一次次暗殺失敗,讓吳樾大受刺激。

慎重思考之後,他決心用自己喚醒國民。他寧願國民爲懵懵不醒之國民,也不願國民爲半夢半醒之奴隸。

決心刺殺後,吳樾從從臥底楊毓麟得知滿清重臣要出洋考察憲政的消息。

女俠秋瑾說:“如果清廷的騙局麻痹了民衆,清廷的反動統治就可能繼續下去,我們的國家恐怕就永遠沒有重見天日的時候了。”

聽後,吳樾慨然:“我用你製造的炸彈去把五大臣炸死、以此喚醒民衆,粉碎清廷陰謀。”

挺好計劃後,由陳獨秀負責策劃細節,秋瑾負責火車站踩點。

在臨出發前,陳獨秀還曾和吳樾互爭北上刺殺的任務。

陳獨秀說:“此番北上行刺,當此任者,非我莫屬。”

吳樾問:“舍一生拼與締造共和,何者爲難?何者爲易?”

陳獨秀說:“自然是前者易,而後者難。”吳樾道:“君爲其難,我爲其易。”又說,“異日提大軍北上,而爲某興問罪之師者,必定是君。”

這是吳樾說的最後一句話,說完這句話後,他就吞服了啞藥,自此再也無法發出聲音。這大概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動人的對話之一,讀來當浮三大白。

現代人也許難以想象,百年前的國人,何以對死亡如此無所畏懼,視捐生喋血爲人間快事,與此相應的生死難易之辯,還隱藏了友情的溫度。

吳樾或許早就預料,這一次赴京行刺將是一去不返的必死之旅,爲了保全更年輕的陳獨秀,遂以“艱難締造”相激勵。

他的捨身,也最終造就了日後領導五四運動,大名鼎鼎的陳獨秀。

愧我無才,願與君同

1905年9月24日,滿清重臣正準備出洋考察。

早已吞服了啞藥的吳樾帶着另一名義士張榕,也登上了火車……

爲了撕破滿清政府假立憲的騙局,吳樾“寧犧牲一己之肉體。”並說:“予願死後,化一我爲千萬我,前者僕而後者繼,不殺不休,不盡不止,則予之死爲有濟也。”

當晚,在火車站踩點完畢的秋瑾就要回南方籌備刺殺安徽巡撫。

知道秋瑾要回安徽,吳樾早做好赴死的準備了,卻還有念念不忘之人,這個人就是他的未婚妻,於是,他寫好了一紙遺囑,委託秋瑾交給未婚妻。

原來,在1903年,吳樾正在河北保定創辦《直隸白話報》宣傳革命思想時,經朋友介紹,當了客居在保定的嚴家家庭教師。

吳樾談吐不凡,很快吸引了佳人的注意。而在吳樾的影響下,這位深閨秀女讀了很多進步書刊,大大開闊了眼界和胸懷。

時間一長,兩人就產生了愛情。

吳樾未婚妻嚴無畏

儘管有佳人相伴,吳樾卻沒有沉浸在溫柔鄉中,反而時常心憂革命的前途。

一次,吳樾正在低吟:“桐城吳某身長存,不殺滿奴誓不休”被未婚妻嚴無畏聽到。

聲嬌體弱的未婚妻終於忍不住問吳樾要做什麼,吳樾不願瞞她,回答說:“滿清政府正欲以預備立憲的騙局欺騙國人,以圖苟延殘喘,不日將有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我此番去京,誓除五賊,恐凶多吉少,望小妹保重!”

不料,嚴無畏十分大義凜然說:“人心未死,誰不思漢?只恨我體弱多病,恐爲你累贅,不能同你一起去。”

並賦詩《三絕》:

感君愛國救同胞,幾個男兒意氣豪;愧我無才能共事,莫因離別賦牢騷。

諸般講解殷勤教,領悟無緣恨未消;從此窗前難共語,奈何天裏度終朝。

茫茫後會知何日,痛苦分離在目前;好夢豈知容易散,癡心空望月常圓!

吳樾十分感動:“:人生有此紅顏知己足矣!但爲了千萬萬同胞之覺醒,我吳樾今生今世恐怕要有負於你了!”

在安徽會館等待時機的期間,他寫下了《暗殺時代》等十三篇文章,篇篇有血,字字有淚。

特別是其中寫給未婚妻的與妻書裏,吳樾馳書未婚妻子,拋開個人私情,從容論述生死大義。

信中吳樾說,也許等到有一天革命成功了,我就等着你爲我樹立銅像,讓人們紀念我。

7年後,中華民國成立,在爲義士做紀念時候,吳樾的未婚妻才知道吳樾的死訊,此時,她唯恨無才,不能和吳樾一起共事。

於是,舉起利刃,決然抹向自己的脖頸,自刎殉情。

吳樾遺照

暗殺雖然沒有成功,卻激勵更多年輕人走上了革命道路。兩年後,革命人士徐錫麟刺殺安徽巡撫恩銘,一擊得手,舉國轟動。

吳樾流血犧牲後,被滿清拋屍荒野,好在有志士保全了他的屍骸,中華民國成立後,吳樾之弟詢其遺體以公葬,蔡元培主祭。

在安徽,還有義士修吳樾路於安慶中心,用來紀念他。

1912年其弟吳楚將其移葬於此,國父孫中山親自撰寫祭文,有"愛有吳君,奮力一擲"之句。

自古多生忠勇之士,大不畏死,肩扛大義,卻被湮沒於歷史滾滾洪流。

吳樾,因爲暗殺“五大臣”成了中華第一死士。他爲了革命他拋頭顱灑熱血,給五大臣以致命一擊。

百年以後,這位爲信仰而獻身的安徽革命志士不應該被我們所遺忘。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