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同時期的世界,康乾時代落伍於世界了嗎,是單就文化上的落後還是經濟政治等全方面的落後?


首先,清朝是在進步而非倒退的,只不過這個進步是中國一直以來的緩慢速度,和歐洲完全不能相比,康雍乾也沒有落後於世界,落後於世界還怎麼維持一個大帝國?中國落後是落後於歐洲而非落後於世界,當時的非西方文明並不比中國先進,而諸如印度這種,也只不過中國地處遠東,收到歐洲文化技術輻射最小而已,在那個歐洲強大到可以宰割世界其他文明和國家的時代,進步緩慢=落後,但是相對於兩百年前,毫無疑問中國依然在進步,中國真正的大倒退就發生在鴉片戰爭乃至清朝滅亡後,在清末民國的一百年內,歐洲列強在中國的身體上不斷的吸允鮮血,1840前的中國雖不如歐洲,但是依然還算得上世界上的富裕地區,但是在西方通過賠款,殖民,逆差,傾銷了上百年後,整個中國已經被買辦把持,整個文明的財富被攫取殆盡,文化上也被西方文明打的潰不成軍,曾經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在建國前已經變成了甚至連非洲都不如的地方,整個國家的經濟文化人民精神面貌都發生了大倒退。


是的,就像他們總愛政治正確的說滿人被漢化,怎麼不說漢人被滿化的元素?刻意避開不談,只談政治正確的屑。


倒退無疑

我讀劍橋明朝史,看到了這樣幾句評價:「中國的明朝是一個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時代,是一個充滿極大活力的時代,明朝刻印的文化典籍比全世界其他所有地方的任何書籍加起來都多得多,對於明朝的歷史,現代研究還不足文獻資料的百分之三。」「明朝時的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也最先進的國家」這跟清朝的極度禁錮思想以及猥瑣捱打完全不同。

  我看葡萄牙人對明朝的評價有這麼幾句:「全歐洲加起來也搞不贏MING。」「把MING的船隊加起來可以從馬六甲到MING搭起一座海上之橋」「MING帝國的皇帝可以用黃金和白銀為自己造一座宮殿。」等等。

  美國人研究鄭和的艦隊時說,「15世紀中國的艦隊比同時期任何亞洲國家都要強大,甚至比整個歐洲加起來都強大。」

  繼承李約瑟事業的美國研究科技史的人研究出的結果是:「中國一個國家從秦代到明代的科技發明佔全球發明史的三分之二,清代卻幾乎沒什麼發明。」

  世界上第一部研究經濟全球化的加拿大人的《白銀資本》上面寫「1568到1644年這段時間全球三分之一的白銀流入中國明朝。」「明朝經濟佔世界經濟份額的60%」「很明顯,明朝時的中國主導和控制著全球的經濟」,「從葡萄牙,西班牙,荷蘭人等歐洲人不惜一切代價去中國和印度尋求貿易的原因可以看出來」等等。

閻崇年語錄:

  滿清是成熟的、理性的自由社會。

  鹹豐遠超許華夏帝王。

  剃髮易服是民族文化的一種交流形式,不能上綱上線。

  文字獄有它的歷史侷限性,雖然制約了一定的思想靈性,但起碼維持了社會穩定。

  清軍入關更多的是促進了民族融合,其中造成的某些局部的破壞是不可避免的。

  玄燁是劉徹和李世民加起來都沒法比的

  禁海策和閉關令是有明顯的進步意義的,因為這維持了意識形態的穩定。

  曾國藩是滿清王朝的中流砥柱。

  漢服不是最完美的服飾,也並不能體現什麼民族精神,無非是對滿清的一種偏見。

  滿清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中國人永恆的驕傲

  滿清遠邁漢唐,因為滿清是中國人心靈深處的精神圖騰!

  吳三桂要客觀評價,畢竟他的開關行動減少了戰爭曠日持久帶來的無辜平民的傷亡。

一個民族的所有優勢在於傳統。傳統價值觀是華夏民族的精神食糧,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榮辱觀、是非觀是維護社會秩序,維護國家穩定的基礎。《管子》說: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

  滿清和日寇侵華,在性質上沒有任何區別,只是中國被佔領時間長短之分。滿清之殘忍比日軍有過之而無不及,滿清之於華夏的的關係,先賢大儒早有定論: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孫中山

  攘除清廷,光復漢室。——章太炎、蔡元培

  這裡無不承認滿清統治期間,華夏(漢)滅亡了。這種認識就是傳統,今天有人要顛覆這種觀念,把滿清塑造成光明盛世,把侵略者美化成民族英雄,把萬人唾罵的漢奸說成識時務的俊傑。如果縱容此種歪風邪氣繼續橫行,不僅嚴重破壞民族關係,而且葬送掉了幾千年來的傳統價值。

  一個沒有禮義廉恥的中國,還是中國嗎?

  民族和諧,不是要92%的民族被欺負,不是一再忍受侵略者後裔的囂張!


清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峯,農業社會在清朝達到了鼎盛。但是對比於西方,那肯定是落後了,但是兩者根本不在一個方向上跑,只能說近代的悲劇從中國出現就註定要上演

只說兩點,

1康熙乾隆並不是不知道西方科學,而是放在一邊不加以重視,主動西方發展潮流斷絕。

2採用的是愚民政策,文字獄,八股文只能從四書五經裏回答(待確認,只是聽說)也就是,自己發展軌道並不是正常的發展軌道。

所以,清朝後期之所以落後,一是自己與世隔絕,二是本身道路也不是正常發展。

至於康乾人口,那我就說一句,到底人口有死亡更容易到達4億,還是人口沒死亡到達4億。

如果死於剃髮易服那羣人,屬於朝代交替的正常死亡人數,那我也就呵呵了。

清朝前期,六大弊政

清朝中期,文字獄

清朝末期,雖遠必賠。

我覺得就是倒退。


假如歐洲未大航海,資本主義革命,工業革命,世界依舊分離自居,中國繼續改朝換代了,成了別的朝代,還會這麼說嘛?


轉一段羅胖的話,大清取代大明,「不是一個簡單的遊牧民族征服農耕民族的故事,而是一個整合了中原、草原、西域、藏區的更大的統治解決方案,取代一個只以中原為基本盤的統治解決方案的故事。」


在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上,清朝無疑是落後的,在列強紛紛開啟工業革命,步入資本主義的時代依然固步自封,以天朝自居。

但對比康乾時代,清朝並不落後於同時代的世界,要知道,世界不止是英國法國、更多的還是一羣叫不出名字的蕞爾小國,就是當今燈塔國當時也不過十三郡州,而康乾四處出擊,百年征服,建立起的的一個中央集權的「一國多制」的疆域廣大的國家,並對周圍各國產生強大的攝服力,這如果都是落後於同時代的世界,那標準也太高了吧


滿清的建立是歷史的進步,滿清的發展是歷史的倒退

同樣的,所有朝代都是如此

在以前,歷朝歷代都無法逃脫從人少發展到人多、從人多發展到超出承載能力的人多、從超出承載能力的人多發展到王朝崩潰、從王朝崩潰到羣雄割據生靈塗炭、從羣雄割據生靈塗炭打到人少、再從人少發展到人多......

但每一個舊帝國的崩潰,都會給後人留下些遺產,後人把這些遺產融入自己的血脈骨肉,一個更強大的國家就此新生。

中國的歷史就是這麼循環往複、螺旋上升的

直到東方紅...


不是。清朝的滅亡纔是歷史的倒退。


不算是。只能說是歷史繞了個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